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土建工程的社会功能也日益多样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关于混凝土施工的专项研究仍然较少,无法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为此必须要提高对于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加强实践减少施工技术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应用
1选择混凝土的相关原料
1.1掺合剂
因为想要使得混凝土的硬化的强度能够增加,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把降水剂、引气剂等一些辅料加入进去,由此来弥补在混凝土进行干缩的时候产生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一些功能不同的辅助剂加入进去,也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2水
在生产混凝土的时候,水是必然的组成成分,因为水的性质不同,所以常常会包含一些化学成分、酸碱、杂质等,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的时候的水化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土建施工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工业废水很有可能对钢筋会产生腐蚀的情况,给工程的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1.3水泥
在土建工程施工混凝土里面,水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原料。现如今有很多的施工当中,使用的水泥产品,通常都是些适应性比较强的通用产品。如果具体到特定的施工结构、项目的话,那么施工单位就应该要结合实际,对比不同的水泥品种、生产年限以及生产厂商等,选取最合适的水泥,使得混凝土强度以及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1.4骨料
因为骨料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因此在土建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很多砂石,所以混凝土最终的质量也就由砂石质量来决定。除此之外,砂石骨料不同,因此需要的掺合料以及水泥等配料同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采购原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运输的成本、砂石优劣等一些因素,选择那些经济实用、颗粒大小适中、杂质的含量很小的骨料。
2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原材料控制和混凝土配比
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和土建工程整体质量,因而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中必须要严把质量关。水泥、砂石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料,这些材料一般来说较易得到,但是来源的复杂性也容易诱发质量问题。建筑企业可以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选择恰当的原材料。混凝土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进行二次查验,杜绝劣质原料的进场。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原材料存储的控制,妥善保存尚未投入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比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影响较大因而必须派遣具有较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充足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2.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生产并且检验合格了之后,怎样把它运输至施工的现场,同样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现如今,施工单位在实际运输的过程当中一般会根据搅拌点的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运输方式。其中包括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车,因为它能够直接到施工的现场,然而运输车一般都是在到了施工的现场之后才开始搅拌,还有一种就是在施工的现场设置了专门用来进行搅拌的地点,在生产出来了混凝土之后,利用手推车、小型的混凝土的装卸车等运送到施工地点。如果是混凝土运输,一定要使运输的时间和中转的次数都减少,尽量第一时间把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这是由于,在一些工程当中,某些部位一定要一次性浇筑,不可以发生间断,不然就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浇筑
在土建施工现场中,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同样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这种混凝土的浇筑复杂性同样也较为突出,首先,需要关注于模板结构的合理性,了解模板结构是否能够和设计方案较为一致,如此才能够为后续相关操作打好基础,避免因为模板位置或者是固定不合理,造成混凝土浇筑出现问题;其次,还需要关注于混凝土材料的浇筑速度,一般要求按照匀速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其相应混凝土材料的浇筑较为合理,在填充方面发挥出最佳效益,避免出现浇筑质量缺陷;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土建结构,其很难实现一次性混凝土浇筑完成,进而也就涉及到了分段浇筑的问题,这也就需要围绕着相应浇筑分隔缝的设置进行有效处理,促使其相应分隔缝能够为整体质量保障做出应有贡献,当然,在此浇筑过程中,合理运用后浇带施工处理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基本方式,应该在相应施工浇筑中合理设置;对于混凝土的具体浇筑操作,还需要切实把握好振动棒的有效运用,促使其能够实现理想搅拌处理,将混凝土材料均匀分布在相应结构内,并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浇筑过程中热量的扩散效果,避免其内部积热过多造成裂缝问题出现,严格控制搅拌幅度,避免其和周围模板结构出现碰撞。
2.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的工艺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需要专业能力较强且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进行操作,确保振捣的密实度,避免分层离析等现象对混凝土结构的外形以及土建工程的结构强度产生危害。为了提高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振捣器必须垂直进入混凝土且插至前一层混凝土8cm左右,同时在抽出时速度要尽可能放缓减少较大混凝土孔洞的出现。当需要对插入式振捣器进行移动时为了避免与钢筋预埋物进行接触,移动的距离应控制在振动半径的1.5倍以下。对于无法使用振捣器的模板角落等地方可以采用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2.5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的要点
混凝土工程在竣工后,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后期养护,很容易让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或者因为水分的流失出现裂缝,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来避免这些裂缝对建筑带来质量问题与隐患,以及色差所带来的美观问题。在混凝土早期的硬化期,就要施加必要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养护分为控制温度差、初期养护和常规养护等环节。
2.5.1控制温差混凝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做好温度差的控制,还要注意到混凝土本身所使用的材料。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常常使用循环水管冷却、温度钢筋表面覆盖以及蓄水养护等多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周围以及中心的温度差,避免出现过高的温度差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
2.5.2混凝土早期养护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要利用覆盖的养护浇水等方法,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保湿处理,有效的避免受到日晒、风吹等造成的湿度不够致使表面出现裂缝的出现。保湿处理的时间应当维持在14d以上,在达到48h后通常会将混凝土外部的侧模拆除,在拆除后要注意不可以利用草木类的东西对其进行覆盖,否则会产生颜色的渲染,带来永久性的黄色污染。可以选用无色的透明塑料进行密封覆盖。时间一般要超过两个星期。
3结论
我国的土建工程在近些年来高速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相应的很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欠缺、施工过程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很多重要的施工环节遭到了忽视,造成很多经济的损失,施工效率的降低,甚至还会带来工程施工事故。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还要减少成本的投入,提升施工的效率,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郑智飞.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32-133.
[2]程守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门窗,2016,08:128.
[3]杜洋.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6:107-108+110.
[4]王学刚.土建工程中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6,09:192.
论文作者:郭连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原材料论文; 骨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