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1]2001年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植体以其有效的支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方便的清洁和护理,广泛应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尽管种植体有诸多优点,但是种植体失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尤其表现在种植体软组织界面的紧密连接上。临床上,失败种植体首先表现在软组织正常结构的破坏,进而丧失,最终表现为被称为“种植体周炎”的类似于慢性牙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如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炎症,种植体周袋、种植体周骨吸收等。因此,获得良好的种植体软组织界面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将其接种在钛金属表面,研究叁种不同种植体材料(纯钛、钛75、钛表面氮化处理)、两种外源性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形式的超微结构。将种植体材料学与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改善种植体软组织界面生物性结合,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并得出以下结果: 1.人PDLF在纯钛、钛75表面的生物性附着优于在钛表面氮化处理的钛金属表面,提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不同影响体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附着。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人PDLF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可被生长因子所增强,但不同的生长因子对细胞附着、生长的生物学效应不尽相同。两种外源性生长因子 (hBMP-2,bFGF)中 bFGF促细胞附着和生长作用均显着,而 n:lnMP-2促细胞生长作用明显于促附着作用。 3.人PDLF与钛金属界面中未观察到半桥粒结构,牙周膜细胞胞浆内细胞器发达,呈现出蛋白合成旺盛,细胞与金属界面结合状态可能为直接粘附,但其具体机制还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建平, 宋应亮, 王忠义, 王小竞, 杨清宇[2]2001年在《叁种钛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附着和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比较叁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方法 :将叁种经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的钛金属 (纯钛、钛 75、钛表面氮化处理 )试件放在 12孔培养板内 ,取生长良好的第 5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 F)接种在试件表面 ,分别在接种后 2 4h和 72 h进行贴壁细胞计数 ,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金属表面附着情况。结果 :接种 2 4h后纯钛表面的贴壁细胞数多于钛 75金属表面的细胞数 (P<0 .0 5 ) ,但在接种后 72 h时这种差异消失 ;不论接种后 2 4h或 72 h钛表面氮化处理金属表面的细胞数都明显少于另外两种金属表面的细胞数 (P<0 .0 5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PDL F在纯钛和钛 75表面伸展良好 ,而在钛表面氮化处理的金属表面细胞基本不伸展。结论 :人 PDL F在纯钛、钛 75表面的生物性附着优于在表面氮化处理的钛金属表面
石玲波[3]2009年在《烟草浸提液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上附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观测烟草浸提液(smokeless tobacco extract, ST)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Rat Gingival Fibroblasts, RGFs)在钛板上附着数目、形态、增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探讨烟草对种植体龈界面破坏的理论机制。方法:实验1、采用组织块法进行RGFs的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取第3代RGFs进行波形丝蛋白(cytokeratin, CK)和角蛋白(vimentin,V)染色以鉴定细胞来源,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记录细胞的生长曲线。实验2、将厚度lmm、直径10mm的钛板用金相砂纸逐级打磨。体式解剖显微镜观测钛板表面形态,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钛板表面粗糙度,以Ra值定义粗糙度。实验3、将消毒备用的钛板置于24孔板中,加入含0、0.8、1.6、3.2、6.24、12.5、25、50g/L ST的10%胎牛血清DMEM细胞悬浮液。孵育2小时后,MTT法测钛板表面贴附细胞数;孵育24小时后,荧光倒置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片,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分析钛板表面细胞形态、铺展的变化。取浓度为5×107/L细胞悬浮液接种于预先放置在24孔板内的钛板表面,孵育24小时后更换含各种浓度的0、0.8、1.6、3.2、6.24、12.5、25、50g/L ST培养液常规培养,在第5天行MTT法测细胞增殖率。结果:1、RGFs最早在第3-7天从组织块中爬出,大多呈梭形。一般2到3周长满瓶底,可进行传代。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RGFs波形丝蛋白染色为阳性,角蛋白染色为阴性,提示该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非上皮来源的细胞。生长曲线略呈“S”形,接种后第1天细胞数略有下降,随后生长逐渐加快,这种状态持续至第5天。第6天开始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速度减缓。2、打磨后的钛板表面呈现有规则的沟嵴相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测量Ra值为0.11±0.0047μm。3、MTT法测2小时钛板表面粘附细胞数表明,ST可抑制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表面的贴附,且抑制作用随着S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控制组(0g/L ST)与0.8、1.6、3.2、6.24、12.5、25、50g/L ST组比较时,统计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5)。免疫荧光检测分析,未加ST的细胞呈现饱满的纺垂形;加ST组,随着ST浓度的升高,细胞收缩明显,体积变小,排列逐渐紊乱,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两端突起变细,胞质减少、稀疏。RGFs贴附在钛板表面为扁平的纺锤形,沿着划痕的方向伸展。ST可抑制RGFs在钛板表面的伸展,随着ST浓度的增加细胞伸展面积逐渐减小,逐渐变为圆形。MTT法测第5天细胞在钛板表面的增殖表明,ST可抑制RGFs在钛板表面的增殖,且抑制的强弱与剂量相关。结论:1、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组织块量大,可培养出足够的细胞,选用3~5代细胞进行实验,细胞活性强,性状稳定。2、经过打磨后的钛板,其表面粗糙度在种植体基桩表面粗糙度范围内,符合临床种植体颈部生物学封闭的要求。3、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表面贴附、增殖的能力可被ST抑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D]. 刘建平.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2]. 叁种钛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附着和生长的影响[J]. 刘建平, 宋应亮, 王忠义, 王小竞, 杨清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1
[3]. 烟草浸提液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上附着的影响[D]. 石玲波. 滨州医学院.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