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药针刀”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18日~2017年11月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药针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显效例数分别为34例、18例;有效例数分别为30例、32例;无效例数分别为4例、1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3.5%(P<0.05)。 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药针刀”疗法,效果确切、预后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可行性强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疼痛;“药针刀”疗法;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与老年人群,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1],不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且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尽管有一定效果,但费用高、疗程较长,一般3-6个月以上才有效果,容易出现各种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依从性不佳,从而不能坚持治疗。而我科自创“药针刀”超微创治疗技术避免了常规治疗方式的一系列弊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起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我科对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观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18日~2017年11月4日期间我科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经X片、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予以确诊。将患者进行以下分组:观察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3±2.4)岁;对照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4.8±3.1)岁。综合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碳酸钙胶囊600mg po bid,骨化三醇胶囊0.25ug po qd,利塞膦酸钠片5mg po qd,人工虎骨粉胶囊1.2g po tid,鲑降钙素50IU im qd,静滴血栓通等活血通络止痛中药制剂,必要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消炎镇痛,配合中频脉冲电、超短波、中药离子透入等理疗,穴位贴敷,耳穴按压,指导腰背肌、四肢肌肉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平均住院治疗14天。
观察组采用“药针刀”疗法:患者常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先标记常用穴位:双侧风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后溪、肝俞、肾俞、关元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秩边、环跳、风市、委中、承山、跗阳、昆仑、三阴交等穴位,常见肌痛点:双侧竖脊肌、脊柱横突、肩峰、斜方肌、提肩胛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喙肱肌、桡侧腕伸肌骶髂关节、臀上皮神经、梨状肌、内收肌、股骨大粗隆上滑囊、股骨大粗隆后滑囊、大腿阔筋膜、小腿腓肠,常规手术部位消毒后,用预配好约60ml药液的注射器+0.9x80mm无菌注射针,先行普通针刺,待针感出现后,向周围透穴,同时每穴及周围注射药液约1–2ml,再用小针刀手法割刺、松解周围临近可能粘连、卡压的痛点肌肉软组织,术毕伤口贴粘贴针眼。隔4日治疗1次,一般2-4次治疗临床治愈,平均住院10天。“药针刀”常用药物:0.9%氯化钠50ml+2%利多卡因5ml+按中医辩证:气滞血瘀证:血栓通注射液等活血通络药物1支、气阴两虚证:参麦注射液1支、阳虚阻络证:参附注射液1支。
1.3观察评定标准[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按VRS疼痛分级: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①显效:0级 ②有效:I级 ③无效:Ⅱ级-Ⅲ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5%),65 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据估算2006 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估测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疼痛(二)脊柱变形(三)骨折(四)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 其中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因痛制动,又使患者活动减少、肌肉萎缩、活动更无力、骨质更疏松、疼痛更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寻找一种快捷、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便显得尤其重要。
“药针刀”疗法是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理论、经络穴位针灸治疗理论、小针刀治疗理论、现代疼痛治疗学理论、应用现代中药注射剂药理,结合中医辩证分析,进行的一种“超微创”治疗技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取相应辩证经络、穴位、粘连缺血卡压部位进行普通针刺、小针刀手法割刺松解、穴位注射药物。“药针刀”疗法术后并发症极少,术后当晚部分患者可出现针眼周围松解处疼痛,一般2-3天后消失,原有症状逐步缓解,隔4日治疗1次,一般2-4次治疗临床治愈,平均住院10天。多数患者疗效可持续6个月以上。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5%(P<0.05)。由此表明: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药针刀”疗法治疗,效果确切、预后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可行性强的治疗方案。再结合经典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
韩 斌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 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沟通能力评分分别为(97.25±2.05)、(98.50±1.00)、(96.80±2.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9.55±3.00)、(87.25±3.65)、(90.3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给予细节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节化护理;神经外科;应用
论文作者:白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