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监理企业发展方向及改善策略 ;企业影响力;创新精神;互联网+;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监理企业现状
政府投资类工程项目日益减少,非政府投资类工程渐增且不再强制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监理服务价格全面开放,实行市场调节价格,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政府实施EPC模式及PPP等模式。目前监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能力较弱,监理工作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该如何发展?
现阶段我国监理工程师大部分是施工阶段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和监理规范进行监理,各项验收,必需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但实际过程中往往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而事实上,旁站监督和检查只是施工监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监理的全部工作,监理的工作内容应包括“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控制,合同和信息管理,参建各单位关系的协调。
当前,有一种说法,项目中有事情找监理。项目有问题,监理首当其冲,这未免过于偏颇。监理是依据业主的授权,依据监理合同条款与项目承包合同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因为施工原因造成项目质量问题的,不论监理是否检测到承包商的不合格商品,都不能因此而免除承包商的责任。承包商不能把监理当作本身的质检员,监理本身也不能把本身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
业主不规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实中有的业主不经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与误解。根据相关法规,监理单位是独立的第三方,监理人员应该以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需熟悉监理合同及相关授权条款,审时度势,精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从大局出发,做好与业主的协调工作以期提高信誉。
二、监理企业发展方向及改善策略
1.监理企业发展方向
(1)从施工阶段三控两管一协调向两头延伸,到实行联合体或合并重组转变为多种工程管理业务,向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服务方向发展,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直至项目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
(2)从“公正的第三方”变为“为建设方创造价值”的咨询顾问。
(3)从“把关”“控制”变为“服务”“协调”,为项目着想,为客户超值服务,让客户满意,使利益相关方满意。
2.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策略
(1)法律体系的完善
就工程监理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来说,应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与规则入手,立足实践,对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及公认做法加以借鉴,对行业中的空白之处加以充实,使与国内建设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保障国内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促进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策略
在国内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统一的行业规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对监理方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监理方与业主应以委托监理合同条款的相关约定为依据严格行使相对应的权利并履行相关义务。对于监理技术人员正在开展的日常工作,业主不得横加干涉,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和不可预知的结果;在监理工作人员的相关活动与监理合同中的条款规定相符合的情况下,业主无权要求监理合同的解除以及监理技术人员的撤换;业主将工程监督与管理授权于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应高度对工程项目负责、对业主负责。
(3)监理工作内容的定位策略
针对监理工作定位不合理问题,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首先应对监理行业普遍存在的挂名问题加以解决,对于兼职监理工程师来说,不仅应对其实际承接责任予以明确,还应对部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自我监理”以及“同体监理”现象加以严格限制,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监理工程师责任制,在监理工程师中标后,对其实施压证制度,确保监理工程师实现真正的定岗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工程监理取费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建设成果,但我国监理企业的监理收费实际收入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监理价格的适度提高,能够提高监理单位和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水平,有利于遵循市场法则,低价质差、优质优价,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工程监理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企业内部问题的改善策略
(1)全面发展监理业务
为与不断发展的工程建设需求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理单位应将企业目标定位在经济效益上,在此基础上力争全面发展监理业务,促使监理业务覆盖建设工程的前期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招投标、施工直至项目交付使用等全过程服务,并构建长期的行业人才培养战略与相应的储备体系。
(2)监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策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为人才竞争。工程监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如经济、工程技术、管理等。工程监理单位应充分关注企业内部监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不断提升监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强化自律意识
监理单位应注重自身自律意识的培养,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应对监理技术人员展开相应的业务与政治素养培训,保证监理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到独立、公正。
三、关注执行力转变为提倡创新精神
(1)执行力是按照决策与理念、制度、保质保量的转化为工作结果的运作能力,能够采用最快速、最准确、最标准、最经济的方法完成既定的目标或工作任务。
(2)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制度或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新的思考,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企业应当打破思维障碍,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
(3)执行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企业没有创新精神终将被时代淘汰。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未来在监理行业广泛推广,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传统监理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监理行业一直强调所谓现场旁站,平行检测,把着眼点放在施工现场,表面看似很忙很负责,小问题抓了不少,往往全局处于失控状态,忽视了对施工的系统化全面监管。增加现场远程监控完全可以克服过去监管上的黑洞,使过程透明化。
(2)构建办公自动化、任务协作、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模块,简化监理工作的繁琐事物,把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复杂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有序的计划和归纳,还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将人从繁琐的实务中解放出来,更多精力投放到工作重点。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整合企业系统资源,增加技术及工程管理论坛,使企业各项目间资源共享或工程管理技术交流提高员工自身业务水平。
五、注重人才培养
提升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监理行业门槛较低,监理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监理企业应当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并明确、规范的培训流程;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掌握培训需求信息,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经费预算,实施培训计划,评估培训结果。培训流程一旦明确后,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非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在获得个人能力、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发展共赢。
六、结束语
监理企业建立系统有机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具备相当实力,与时俱进形成综合性工程管理企业,才有可能在完全市场化的咨询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合兵.项目管理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并行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62.
论文作者: 温学红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企业论文; 承包商论文; 工程监理论文; 业主论文; 工作论文; 监理工程师论文; 行业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