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潭水库大坝浇筑完成后,经现场检测坝体浇筑混凝土密度与原设计相比偏低,需要对大坝稳定及坝体应力进行复核计算。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坝体稳定;坝基应力;耐久性
1 前言
龙潭水库大坝浇筑完成后,经检测发现大坝新浇筑坝体密度较比原计算采用的密度值低。为确保龙潭水库能够安全运行,需对龙潭水库重力坝稳定及坝基应力进行复核计算。同时,坝体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亦较低,考虑到工程处于气候寒冷地区,混凝土直接暴露于冻融循环条件下,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若不采取措施,会使坝体表面混凝土冻融剥蚀,降低坝体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对坝体上游混凝土及溢流面混凝土进行表面防护处理。
2 工程地质
两坝肩与坝基岩体的岩性组成基本一致,即都是以厚—中厚层状泥灰岩为主,其间夹有中厚层状极薄层理发育的泥灰岩,并夹有泥岩,偶夹砂岩。
根据坝基岩体的岩性组成、结构特征及力学特性,将坝基岩体划分为AⅢ1类。坝基的允许承载力[R]=1MPa设计。根据现场所做的混凝土与坝基厚层状泥灰岩、混凝土与坝基极薄层理发育的泥灰岩的直剪试验,其抗剪强度如下表。
砼/岩体抗剪断强度指标建议值
3 工程布置
水库大坝在现状坝体拆除至1908米高程后进行改造,坝顶长31.0米,设计坝顶高程1921.00米,坝前设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1922.20米。
改造后的坝体由中部取水拉沙闸、左右侧泄洪闸和左右岸非溢流坝三部分组成。中部为取水拉沙闸,内设侧向进水廊道和底孔拉沙闸,输水廊道和输水隧洞相连。左右侧为泄洪闸,溢流堰顶高程1916.00m。左侧非溢流坝段长度10.27m,右侧非溢流坝段长度8.0m,坝顶宽7米,外挑1.5m。
坝基采用单排或双排帷幕灌浆,左坝肩沿山体开挖边线进行帷幕灌浆,右坝肩设15米长灌浆廊道,在廊道内进行灌浆。坝体横缝布置在右侧非溢流坝段。排沙溢流面砼强度等级为C35,抗冻等级F200,抗渗等级W6;其余部位均为C25,抗冻等级F150,抗渗等级W4。
4 新浇筑坝体质量评价
大坝上游面钻孔取芯加工成26个芯样试件,试件的饱和容重范围为21.95~ 23.42kN/m3,平均饱和容重为22.54kN/m3。
在大坝左右岸非溢流坝段钻深孔获取的芯样加工成31个混凝土试件,通过测试确定的坝体混凝土的平均干容重为22.01kN/m3。
混凝土坝设计采用的容重为24kN/m3。实测的容重与设计中采用的容重相比,大坝上游面混凝土的容重低6.08%,坝体内部混凝土的容重低8.29%。混凝土的容重低于设计值,会对大坝的抗滑稳定及应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5 大坝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复核计算
5.1 计算程序
本次重力坝大坝稳定及坝基应力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
5.2 荷载及其组合
龙潭水库溢流坝稳定及坝基应力计算选取溢流坝段最大坝高断面、1m坝长进行荷载计算。大坝建基面1890.00m,堰顶高程1916.00m,坝体高度26.00m,水库正常蓄水位1917.50m,泥沙淤积面高程1912.00m。坝基帷幕灌浆距上游侧距离L1为4.1m。
计算荷载主要有: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冰压力、地震荷载、雪荷载等,风荷载、活荷载等不考虑。
根据龙潭水库的运行方式,荷载基本组合按正常蓄水位控制,特殊组合分别按校核洪水、地震工况控制。荷载组合见表5-1。
表5-1 龙潭水库坝体荷载及其组合表
5.3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公式
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坝体抗滑稳定计算主要核算坝基面滑动条件,按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式中:∑W—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
∑P—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坝体的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
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滑裂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
C′—滑裂面上的抗剪断凝聚力;
A—坝基接触面面积。
坝基的允许承载力[R]=3MPa;混凝土与坝基厚层状泥灰岩、与坝基极薄层理发育的泥灰岩、与坝肩F1断层带的抗剪断强度如下表4。
5.4大坝坝基应力计算公式
取1m坝长作为计算坝段,坝体基底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式中:∑W—作用于坝段上全部荷载在坝基截面上的法向力的总和,kN;
∑M—作用于坝段上全部荷载对坝基截面形心轴的力矩总和,kN·m;
B—坝基截面的长度,取B=26.00m。
5.5计算参数的选取
水库老坝体为浆砌石外包混凝土,混凝土质量较好,无漏水的现象。浆砌石中块石以泥灰岩为主,灰岩、砂岩次之,岩芯多呈短柱状,长度20-30cm,一般岩芯采取率52.4-78.0%,砌石砂浆饱满,砌石质量较好,未发现孔洞,无漏水的现象。老坝体密度见表5-2。
表5-2 龙潭水库老坝体天然密度指标表
计算取小值,即老坝体天然密度取值为2.36g/cm3,即2.36 T/m3。泥沙容重1.8 T/m3,水容重1.0 T/m3。
根据权威检测部门检验结果:坝体内部混凝土芯样试件未泡水容重范围为21.46~22.64 kN/m3,平均未泡水容重为22.01kN/m3,即龙潭水库新浇筑坝体平均密度为2.201g/cm3,即2.201 T/m3。
本次计算以典型坝段(两侧溢流堰)新、老坝体占面积比重,对计算坝体断面混凝土密度求平均值。
表5-3 新、老坝体质量计算表
新老坝体质量根据面积计算,坝体单宽质量为1005.95T,坝体总面积为436m2,其平均密度为2.309 g/cm3,即2.309 T/m3。
5.6 坝体建基面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复核计算
大坝建基面高程1890.00m,堰顶高程1916.00m,坝体高度26.00m,水库正常蓄水位1917.50m,校核洪水位1920.86m,泥沙淤积面高程1912.00m。
对计算结果进行汇总,龙潭水库重力坝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见表5-4,坝基边缘应力计算结果汇总见表5-5。
表5-4 大坝建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
表5-5 大坝基底应力计算成果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重力坝建基面在正常蓄水位、校核洪水位和地震工况荷载组合下,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允许值[K′],坝踵垂直应力没有出现拉应力,坝址垂直应力小于建基面岩体容许压应力,因此建基面处大坝抗滑稳定满足股份要求,应力计算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6 坝体混凝土技术改造设计
大坝新浇筑的混凝土除坝体混凝土的容重、抗压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外,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亦未达到设计要求,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考虑到工程处于气候寒冷地区,混凝土直接暴露于冻融循环条件下,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若不采取措施,会使坝体表面混凝土冻融剥蚀,降低坝体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本工程选择SK手刮聚脲(单组分)作为坝体防冻胀破坏材料。
SK手刮聚脲(单组分)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抗渗性好、抗冲磨能力强,与被保护的混凝土表面粘接粘接强度高、无毒。SK手刮聚脲为单组分聚脲,由含多异氰酸酯—NCO的高分子预聚体与经封端的多元胺(包括氨基聚醚)混合,并加入其它功能性助剂所组成。在无水状态下,体系稳定,一旦开桶施工,在空气中水分的作用下,迅速产生多元胺,多元胺迅速与异氰酸酯—NCO反应,形成SK手刮聚脲(单组份)。SK手刮聚脲(单组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紫外线性能和抗太阳暴晒性能,在阳光照射下,SK手刮聚脲(单组份)本身有3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并且SK手刮聚脲(单组份)具有-45℃的低温柔性,能适应高寒地区的低温环境,尤其是能抵抗低温时混凝土开裂引起的形变而不渗漏。
根据龙潭水库运行特点,本次龙潭水库处理部位为水位变幅区、溢流堰和拉沙闸孔等部位,具体部位如下:
①大坝迎水面▽1914.50m~▽1918.00m(溢流坝段及非溢流坝段)。设计堰顶高程为1916.00m,正常蓄水位为1917.50m,考虑水库在冬季降水量较少,正常蓄水时,水位在高程1917.50m,为提高水位线附近砼的抗冻性能,故对迎水面▽1914.50m~▽1918.0.00m进行处理;
②拉沙孔流道▽1898.51~▽1907.00;
③溢流坝段溢流面▽1898.51~▽1913.69;
④溢流堰左右墙体(以底板上50cm),因冬季降雨减少,水位浮动较小,为提高该段部位的抗冻性能,故只需对墙体高50cm进行处理。
大面积聚脲刮涂遍数为3遍,第一遍涂刷0.5mm厚,第二遍涂刷0.8mm厚,第三遍涂刷0.7mm厚,三遍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mm。
7 水库运行
大坝2014年建成后即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
SK手刮聚脲(单组份)防冻胀破坏层有局部地方隆起脱离坝面,但未见撕裂破坏。
参考文献:
[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2]《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3]《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
[4]《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SL191-2008);
[5]《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论文作者:朱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坝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大坝论文; 容重论文; 龙潭论文; 荷载论文; 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