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丽
(广西容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心血管内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02-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患者、家属对医疗卫生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既能充分调动护患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可给患者带来安全感、舒适感和被尊重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甚至对整个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1]。为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们对30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00例,男162例,女138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12±11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稳定患者情绪,避免疾病诱因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措施:⑴环境舒适护理:根据患者年龄、兴趣爱好、病情等特点合理安排病房,保持房间舒适、整洁,摆放花草美观、协调,调整合适的温、湿度,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监护,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导管、联线缠绕对患者体位的影响。保持病室通风良好,病床之间拉帘帐以保护隐私,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在病房内设置必要的电器设备等,让患者感觉舒适[2]。⑵生理舒适护理:主要从光线、湿度、温度、声音等与患者身体感觉直接相关的方面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容易引起便秘和腰部酸胀疼痛,舒适护理措施:①护士做好护理评估,指导患者饮食和用药,进食高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如大白菜、油菜、芹菜、韭菜、萝卜、杂粮、香蕉、梨子等,忌食辛、刺激性食物;每天早晨空腹饮用300~500ml温开水,辅助肠蠕动;指导患者根据结肠走向做腹部环形按摩,第1d至少3次,每次10~15min。②根据患者病情给患者背部按摩,力度合适均匀,按摩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⑶心理舒适护理:在心理方面给予患者舒适感(如安全感、尊重感、满足感)。心血管内科患者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针对具体病情,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满足感、舒适感,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沟通过程中,护士要态度温和、仪表稳重,举止训练有素,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有安全感,并愿意说出内心的真实需求。护士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尊重患者的隐私,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13评价标准:依据美国品质管制计划研拟的医疗技师评价指标的标准,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问题来评定,出院前由患者填写。采用likert累计方法[3],满意度从非常满意、满意、普通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予以例数累计。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28)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2±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50例,满意142例占9467%(满意77例、满意48例、普通满意17例),不满意8例占533%(不满意6、非常不满意2);对照组150例,满意107例占7152%(非常满意30例、满意37例、普通满意40例),不满意43例占2867%(不满意25例、非常不满意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舒适度是一种自我感觉,是指身体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感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一切生理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人患病后,因一时接受不了事实,精神上受到打击,感觉孤独无助,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在身心上会出现某些病理现象,导致舒适度下降。护理工作的重点应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最终使患者达到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4]。同时体现护理价值,这也是护理的最高境界。
32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要求较高的舒适度,常规的护理往往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达不到患者的高要求。而舒适护理是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需求,在环境、生理、心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结果表明,给予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28)d,对照组为(182±35)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467%,而对照组为71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海燕.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60361
[2]李艳杰,钱秀红,刘爽,等.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41142
[3]刘慧玲,傅玲,余白妃.完善动脉绕道手术临床路径之建立与成效评值[J].台湾护理杂志,2003,50(6):3337
[4]李爱兰.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4243
论文作者:陈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患者论文; 舒适论文; 内科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满意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