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拟择期行手术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不同时点疼痛评分(VAS)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88.9%(40/45)(P<0.05)。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可减轻其焦虑情绪及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
研究发现[1],因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所以导致患者难以较好的配合麻醉,且极易出现体位不当情况,从而出现反复穿刺情况,增加患者痛苦。实施舒适护理旨在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状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配合医师实施手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拟择期行手术的90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68岁,平均为(46.5±2.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2~65岁,平均为(45.0±2.0)岁。比较两组年龄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如下:
(1)术前舒适护理:于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与患者见面时,护士需保持面带微笑,语气和谐,并通过通俗易懂地语言将手术室环境及主治医生、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事项等详细给患者介绍。
(2)术中舒适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可询问患者室内温湿度是否适宜,并根据其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护士还可通过抚触、按摩其手指及皮肤等方式来鼓励患者,并使其感受到亲切感,让自身不会感觉到孤独。尊重其隐私,做好保密措施,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暴露。
(3)术后舒适护理:待手术完成后,意识清楚者可由护士告知其手术成功,并让其放心,从而可缓解其紧张及恐惧心理。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根据其喜好来选择性播放轻松、愉悦地音乐,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或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9.09±7.78)分与对照组(48.98±4.79)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15.39±7.12)分;对照组为(29.71±6.2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较护理前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疼痛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58±1.12)分与对照组(4.62±1.07)分比较(P>0.05);但两组干预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VAS)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大多数手术患者来说,其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反应,随着手术时间越来越近,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应激反应将会更加明显[2]。此时患者会出现难以入睡和焦虑不安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等[3]。所以,此时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动态,并及时发现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关解释与安慰工作。
经本次研究发现,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不同时点疼痛评分(VAS)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而说明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这主要是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缓解疼痛,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其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临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稳定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减轻其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最终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娜,周立.围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2):10-13.
[2]胡嘉乐,王惠芬,阮洪.运用工作分析法重新界定手术室护理岗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26-29.
[3]徐玲.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广西医学,2010,32(10):1297-1299.
论文作者:左都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室论文; 舒适论文; 评分论文; 疼痛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