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主要思路及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思路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经济、产业的基础和现状以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从五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主要思路及模式。
关键词 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我国经济、产业的现实状况,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主要思路沿两条线展开:其一是沿着高新技术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成果开发→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化路线)。这是由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其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最终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从而增大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额。主要内容包括直接采用高新技术生产更新换代产品,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旧的工艺(流程);运用新材料技术开发替代传统材料的具有新功能、高附加值的新材料;运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装备替代传统设备以及嫁接式运用高新技术或综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由这两条线所决定的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与国外该领域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由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自身特点所决定),也有明显的区别(由我国经济、产业的现实状况所决定)。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具体发展思路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自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庞大系统,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而且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互为存在与发展的状况。鉴于目前我国所拥有的物力、人力、财力状况以及观念、体制上的局限,决定了现阶段我国不可能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所有领域摆开战场,而只能是“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目前,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
1.1 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目前重点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研究的领域也将会不断拓展。
1.2 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是新型材料、 生物工程、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及高效节能与环境保护以及其它高新技术领域。在这些领域,主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发明、专利为基础,择优选择和组织开发一大批水平较高、国内外市场广阔以及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使之形成产业。
2 通过制订各种计划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从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尽管这些国家市场发育完善,市场手段完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但是,在这些国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无不渗透进政府行政手段的成份。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的需求、市场所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短期内就能产生效益,即产生所谓的“短、平、快”效应,而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则主要是要解决较长远的发展问题。换句话说,市场所要回答或解决的大多是局部的短期的问题;而全局的长远的发展问题很难均通过市场获得圆满解决。因此,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有条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2.1 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计委、经委、 科委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配合下,共同制订了科技攻关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通过这两个计划近十多年的实施,大批技术难题及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技术得到了突破,为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必须进行的科研、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同时,一大批科研成果进入生产领域转化为商品后,使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变。
2.2 1986年3月,在王大珩等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按照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批示,经过200多位专家论证后, 我国研究制定了“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简称“八六三”计划)。
“八六三”计划根据“积极跟踪,突出创新”、“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了生物、信息等7个领域中的15 个主题项目为研究内容,分别由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组织实施。十年来,“八六三”在全国已形成结构合理的总体布局,由一万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国家高技术研究队伍以惊人的速度在诸多高技术领域取得700多项成果, 其中有相当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八六三”计划已在国内外闻名,成了中国高科技的象征,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计划,它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辐射作用。
2.3 当今世界谁占有高科技优势,谁就将拥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八六三”计划为我国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中国与世界高科技的差距主要在于产业化。1988年8月,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火炬计划,则是我国一项具有指导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计划,其基本宗旨是,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从此,中国开始了向高科技产业化挺进。
火炬计划实施4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努力,已顺利地度过初创阶段,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截止到1994年底,火炬计划共组织实施了国家级火炬项目1940项,地方火炬项目4750项,累计实现新增工业总产值1427亿元、利税总额244亿元,并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 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3 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带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的同时,都把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据统计,至90年代初,世界各国兴建的高技术开发区达500余个,其中80%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0年批准了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增加到52个另外还有上百个地方级开发区在全国各地生长、发育。
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把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按照全新的机制运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在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50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1988亿元,工业总产值1584亿元,利税240亿元, 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雏形。
努力办好已经出现的几十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性任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气候和环境,使科技成果和各种生产力要素实现最佳结合,使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落实“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最好载体,是把高科技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业化技术、商业化技术等阶段连结起来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好场所。它不仅是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新产业基地,而且也是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辐射源,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源头。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同时,为了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正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空间布局上讲,就是实施“沿海建带、内地建点、点带结合、全面推进”的战略,即在沿海地区建立若干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内陆地区科技资源相对密集,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城市建立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沿海有带,内地有区的格局,实行统筹规划,区域分工,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目前已建或拟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有:沈大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沪宁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一个立体交叉网络,形成结构类型丰富多彩的全新格局。
4 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强产业教育、 科技界的联合
“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1991年由原国务院生产办、国家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旨在建立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从而实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不断增强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科技发展,振兴我国经济为目的的一项国家“工程”。
较之一般的项目计划,产学研工程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特别注重于一咱新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科技与经济配套改革、形成新机制的过程,并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形成这种机制转换的契机。实际上,这远比完成几个具体项目更困难,但也更有意义。其二,是规模大,涉及面广。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产业水平有所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通过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现有高新技术成果的分析,有关部门正在选择若干个成熟的和有潜在市场的高技术领域,通过组建200个左右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按技术领域来组织产业化, 每个领域将集中有优势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有一定基础的大企业,组织起来,按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系列产品,共同推进产业化进程,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若干个有较大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即通过该工程的实施试探走出一条以现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基础,通过与科研院所的结合,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发展道路。
目前,“产、学、研”工程,正在向官、产、学、研方向发展。
5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一般说来,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新技术成果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新技术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是从研究工作开始,经过实验发展,再经过生产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使技术形成商品,进而发展成产业。但就具体情况来说,也有一些例外。实际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并不都依赖于本身的研究与发展,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并不必然都能形成产业。于是,除了研究与发展的成果形成商品外,还出现了其它多种模式,如有的是依靠外国的技术形成产业,而本身并没有多少高技术的研究成果(比如过去的日本);有的是先依靠外国的技术形成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高技术(比如南朝鲜);还有的是把自己的力量主要用来利用外国的技术成果以形成产业(比如香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们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也有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技术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要想在短期内都形成产业则有相当困难,何况我们的产业化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一些领域依靠引进国外的技术以至成套设备来形成产业确是一条重要途径,而本国的研究成果却并未起到直接的作用,只是在提供信息、人才、评价方面作出了贡献。
当然,由于高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即使是现在引进国外最新的技术和装备建立起来的高技术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工作,缺乏不断创新的能力,也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最根本的还在于逐步增加企业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增大研究与发展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使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较高的程度。
因此,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三个方面的内容必然同时受到重视:一是发展高技术,为下一步发展高技术产业作准备,同时融合或吸收国际上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这部分技术并不要求其即时产业化);二是使自己的高技术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形成商品、产业(当然指的是有商品化可能的技术),同时吸收国外的技术成果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三是发展为高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技术。
*:本文属国家科委资助项目前期成果。
收稿日期:19950807
标签: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论文; 高新技术领域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