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运作水平的评价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论文,水平论文,评价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运作水平是指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通常由资金的吸附能力、资金的使用水平以及金融运行的调控水平综合体现。本文拟将云南改革开放十余年来的金融运行状况在和全国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实证分析和判断。
一、资金吸附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资金的吸附能力,按地域可分为对本地资金、对外地资金、对国外资金的吸附能力;按币种可分为对本币资金、对外币资金的吸附能力。
1、对省内资金的吸附能力:
对省内资金的吸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单位资金的吸附能力和对居民个人资金、社会闲置资金的吸附能力两部分。众所周知,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是货币存在的两种形态,它们虽然具有相同的购买力,但是,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两种形态的货币作用是有差别的,存款货币能够生息,但现金货币不能生息;存款货币在经济运行中能不停地被用来周转使用,始终没有退出流通领域,而现金货币往往会出现周转的间断现象,退出流通领域,处于待用、待购状态,如企业、单位的备用金,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备用金等。因此,一个地区现金货币转化为存款货币的能力直接决定着该地区对资金吸附能力的强弱。按我国的有关规定,一切企、事业单位获得的收入,除了按规定留存库存现金限额外,都必需交存银行,所以,对单位来说吸附能力是一种刚性,没有分析的必要,关键是要看对居民个人和社会闲置资金的吸附能力如何。我们通过全省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使用人均全部货币收入,农村使用人均货币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总额增长率,人均储蓄额增长率,人均手持现金增长率进行综合测定,然后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表一:1980-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货币收入额、人均消费支出额、人均储蓄存款额、人均手持现金额以及增长率计算表(单位:元)
从上表的有关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1980-1990年,我省城镇居民的年均货币收入总额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增长率来看,除1990年外,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生活费支出总额除1985年和1988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增长率来看,除了1988和199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储蓄存款总额以及增长率除1987年外,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人均手持现金总额则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增长率来看,除1987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数据表明,我省对城镇资金的吸附能力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和我省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的客观事实是相吻合的。近年来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推出了代发工资、通存通兑、流动储蓄等新的服务手段,从而使人均现金持有量下降,增强了资金的吸附能力。因此,今后改革和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是增强我省资金吸附能力的关键。
从表二的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出,1978-1990年,我省农民的货币收入额和增长率都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支出额也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增长率除1985和1990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储蓄存款总额各年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增长率除1990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从人均手持现金额看,各年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我省对农村社会闲置资金的吸附能力比较薄弱,这除受各民族农民的传统习惯影响外,服务网点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对农村资金吸附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农民的金融意识,合理布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
2、对省外资金的吸附能力:
对省外资金的吸附能力主要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本省资金外流总量和省外资金流入总量的对比分析加以判断,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省外资金的流入量大于省内资金的流出量,则说明该省对外省资金的吸附能力强,反之亦然,两者的差额大小与资金吸附能力强弱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影响资金流动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商品的买卖;二是投资环境的好坏;三是旅游事业的发展程度;四是其它因素,如参观、考察、学习等。由于资料数据的限制,我省对省外资金的吸附能力主要通过对资金流动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商品的调进、调出总额的对比以及增长率的分析加以判断。
表二:1980-1990年农民人均货币总收入额、人均消费支出额、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手持现金额以及增长率计算对照表(单位:元)(见下页)
表三:1985-1990年我省社会主要商品调出省外、省外调入总额以及增长率对比计算分析表(单位:亿元)
从表三中的有关数据,我们看到我省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多主要工业品是由省外调入供给,所以从调出和调入的绝对数额看,差距颇大,但从调入和调出的增长率看,调出增长率明显高于调入增长率,并有逐步加快的趋势,而调入增长率明显放慢,且1990年出现负增长,这说明我省的商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增强对省外资金吸附能力的关键:一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对省外的商品供给能力;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省投资;三是充分发挥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开发,增加旅游收入。
3、对国外资金的吸附能力:
对国外资金的吸附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世界各国资金的吸引强度,它直接受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出口创汇能力、投资环境的好坏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国外资金吸附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进出口总额和增长率、利用外资总额和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和增长率的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表四:1985-1990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总额、旅游外汇收入总额计算分析对照表(单位:亿美元)
表五:1985-1990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利用外资总额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增长率计算分析对照表(单位:%)
从上表看出,我省和全国比较,在进口方面,我省除了1988和1990年外,其增长率都大大高于全国的水平,并且进口不稳定,1989年进口增长率高达158.82%,而1988和1990两年则出现明显的负增长,说明我省在进口方面的调控水平不高。在出口方面,除1988和1990两年外,其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并且我省出口增长率除1989年外,其余年份均高于进口增长率,这说明我省产品的出口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近年来边境贸易的空前发展给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强力的推动作用。在利用外资方面,1985-1990年的抽样分析中,利用外资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特别是1989年全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省还保持了10.85%增长率的良好势头,这已充分表明我省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很多外商投资者已逐步了解云南,看到了广阔的投资开发前景。从旅游创汇增长率来看,我省除1986和1990年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的增长水平,且1988和1990两年出现较为明显的负增长,说明我省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我省要把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增强旅游创汇能力作为增强对国外资金吸附能力的一条重要战略和措施。
二、资金使用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资金使用水平是指每使用一个货币单位的资金所带来的收益或对社会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效果。按其使用币种的不同,分为本币资金的使用水平和外币资金的使用水平。
1、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水平:
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水平,我们通过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和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表六:1988-1991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对比分析表(单位:元)
从上表对比资料看,我省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除了百元固定资产原值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外,其它经济效益指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省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产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设备老化,更新改造速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1988-1991年全国固定资产净值和原值之比分别为:1:1.43、1:1.43、1:1.44、1:1.43,而我省的比例分别为:1:1.41、1:1.40、1:1.41、1:1.40,从而使我省按原值计算的工业产值较低。
表七: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分析表:(单位:元)
从上表的对比资料来看,我省国合商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1990年全国国合商业的销售百元商品利税、百元流动资金利税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我省还保持了2.24%和5.92%的增长势头,综合数据表明我省商业资金的使用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上述分析结果不能代表全部人民币资金使用水平的状况,尚需通过贷款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的综合比较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
表八:1985-1990年贷款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投入、产出对比计算分析表:(单位:亿元)
从上表所列的综合效益来看,1985-1990年,我省人民币资金贷款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比例均高于全国的综合水平,表明资金的综合效益较好,而且贷款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推动力比较平稳,贷款的作用力较强,每一元贷款产生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在1.34-1.70元、1.17-1.48元之间波动,而全国则分别在1.17-1.45元、0.95-1.34元之间波动。
2、外币资金的使用水平:
外币资金的使用水平主要通过外币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中综合体现出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外币资金的使用水平可分为利用外资的使用水平和外汇贷款的使用水平两个部分进行综合分析,但由于有关资料的限制,我们主要通过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对进口(Import)增长的贡献率、对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的作用力、对国民收入(NNP)增长的作用力进行一些综合分析和判断。
表九:1986-1990年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对进口增长贡献率对比计算分析表(单位:亿美元)
从上表的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外汇贷款对进口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外汇贷款对我省的进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恰好反映出了我省存在的弱点,这就是全省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较低,平均65%左右的进口业务需要银行贷款支撑,自营性进口不到35%,这对加快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极为不利的。
表十:1986-1990年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对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作用力对比计算分析表:(单位:亿美元)
表十一:1986-1990年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对国民收入(NNP)增长作用力对比计算分析表:(单位:亿美元)
从以上两个表的对比分析中,单纯从表面数据看,云南外汇贷款对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力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外币资金使用的数量水平较低,其实质是全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外币资金作用的技术含量高于云南的水平,如1990年全国15.5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和12.61美元的国民收入中就有1美元的外币在发挥作用,而云南则是87.15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和77.43美元的国民收入中才有1美元的外币在发挥作用。这已充分暴露了云南国民经济发展中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注:文中资料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1992)、(中国金融年鉴》(1987-1992)、《云南统计年鉴》(1990-1991)、云南省人行调统处《云南省金融经济数字提要)(1952-1988)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统计数据前后有矛盾的以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