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模式的十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商业模式论文,趋势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底层的生产力效应,商业设计导向的生产关系效应,加上思想、逻辑层面的打破、重构,这些都将深刻地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交易结构层面还是价值创造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图景,都将在2016年乃至未来的几年,呈现出不一样的瑰丽色彩。 趋势之一: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视角需要从“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不断扩展到“商业生态”。 只有两类企业能长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或者构建具备未来巨大价值空间的商业生态,或者加入这类商业生态并在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商业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之间在商业模式上越来越不存在秘密,所以企业长期在市场上存在的原因只能是:你为这个商业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并因此获得合理的回报。 如果观测最近几年的明星企业,将会发现毫无例外属于生态型企业,比如小米,乐视,恒大,更不用讲已经蔚成森林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 中小企业也可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入某一个生态,在那个生态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出品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比如加入阿里的菜鸟物流。 趋势之二:广义“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核心的商业模式设计维度。 不只是消费者,包括研发流程、实时财务、智能制造等。这里面涉及对广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对企业而言,因此带来的“产业互联网”机会将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生产性服务”机会将远远大于“消费性服务”。 趋势之三:内生金融结构的设计将成为另外一个核心的商业模式设计维度。 如何把资产化重为轻,如何更快地实现现金流的市值变现,如何利用最新的金融设计思想来设计产融互动,都是企业必须面对且重视的一个问题。 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都需要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产品市场上,获得用户的认可;资本市场上,获得投资者的追捧。资本市场上的设计和内生金融结构的设计很有关系。所谓内生金融,指的是金融结构的设计是基于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现金流结构,在外在形式上,则是体现为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 趁势之四:产业层面的商业模式将分离为超级集权和超级分权。 集权是水、电、网络基础设施等,分权是连上网络的资格。平台型巨头们越来越关注供给侧,小企业越来越关注需求侧,将成为常态。 比如天猫家居频道,其商业模式设计主要面对的并非是消费者,而是大家居产业生态圈的各种厂商、渠道商、设计师、装修公司等,阿里巴巴承担的是底层的金融、物流、信息系统等职能,着眼的是提升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 趋势之五:企业边界沿着业务交易关系和治理交易关系两个范畴展开,彼此独立。 不采取治理交易关系去控制业务交易关系的创新做法将越来越多。过去企业边界主要考虑的是治理交易关系,也就是俗称的所有权关系,但实际上这个新商业时代,企业的边界有两种,除了治理交易关系,还有业务交易关系。 事实上,只要有商业模式设计的思想,很多原本要用治理交易关系(控股、参股等)的设计都有可能用交易成本更低的业务交易关系来替代。 趋势之六:企业获取价值的主流方式将逐渐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 后工业时代,企业主要的成本是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的成本,企业赚钱的主要是“规模经济”。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固定资产的需求逐渐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企业的成本来自什么呢?信任成本!这个时代的商品是供过于求的,哪个产品是好的?哪个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一旦跟消费者形成了信任关系,那么收获也是很大的,企业可以对消费者销售多种商品,获取的是消费者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消费回报。换言之,企业赚取的是“范围经济”而非“规模经济”。 趋势之七:企业内部交易结构将越来越可以评价每一位员工的产出,从而变革内部商业模式。 广义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也将会变革企业的内部交易结构,企业的颗粒度可以越来越小,可能一个员工,甚至一个员工的某一个时间段就可以是一个交易单元。 企业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分配剩余权利和剩余收益,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权利、收益一方面可以切割得更加细小,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实时地切割,从而实现:一个员工,或者一个员工的某一时间段变成一个交易单元。 趋势之八:基于行业价值链的竞争将下降,而基于同样客户、同样需求、不同商业模式的竞争可能成为主流。 之前,我们对竞争对手的定义通常是针对同样的客户,或者是针对同样客户的不同需求的。所以,我们会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定义为彼此的竞争对手,我们会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定义为彼此的竞争对手。 但最近几年,很多新的竞争对手出现,突破了原有的竞争定义。比如,微信的出现,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坐立不安;余额宝所代表的各种宝宝们,让传统银行感觉竞争压力很大。他们代表的是另外一种竞争:基于同样客户、同样需求的不同满足方式或者不同商业模式。 趋势之九: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使商业模式的跨界成为普遍现象。而商业模式起点的不对称将使这场战争呈现胜者摧枯拉朽、败者溃如山崩的态势。 企业家和企业的跨行业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原本“隔行如隔山”的知识门槛、资源壁垒在不断被打破和重构,这就使跨界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前段时间,e代驾裁员了,作为一个曾经在行业里面达到80%市场份额的企业,e代驾的困境来得有些突然。然而,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e代驾的困境跟自身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而是遇到了跨界竞争——滴滴出行进入了代驾市场! 不对称将越来越普遍,胜者摧枯拉朽、败者溃如山崩,城头变幻大王旗将是一种常态。 趋势之十:商业模式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多幕剧而不是一个独幕剧,持续不断地迭代升级商业模式,将是企业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对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竞争绝对不是一个“一局定输赢”的游戏,而是长跑。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升级商业模式的能力。换言之,商业模式不应该是一个结果,或者一个施工图,而是企业需要培育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 很欣喜地看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开始重视商业模式能力的培养,不断走在持续迭代升级企业和产业商业模式的道路上。标签:商业模式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