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水环境是地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地区水系统的循环和更新。良好的地下水环境可以为当地生态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从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指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环境评价;地理要素评价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水环境连接地球各个圈层,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桥梁。水资源还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水环境养育了庞大的生物族群,是我们必须珍视并加以保护的宝贵财富。地下水环境在一般情况下难以直接为人所见,但地下水沟通了表层河流湖泊和深层地下水乃至海洋,因此地下的水环境状况评价对水环境整体的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
1.水文环境条件评价
1.1土壤岩石性质
在水的下渗过程中,土壤和岩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沟通的媒介。因此,不同土壤和岩石的不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循环情况。以黄土高原为例,其拥有疏松的黄土,土层成垂直节理结构,地表水分极易下渗,土壤储水能力很差。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多地下暗河且含沙量大,黄土渗透性强,雨水下渗缺乏有效阻截,而黄土高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地下水水量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动。而在云贵高原,广布的紫壤和砖红壤土性较黏,对地表水下渗能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因此该地区地下水比较贫瘠,也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这些地区,由于地表水难以下渗,河流在平坦低洼地区外溢,会发育出辫状水系等独特地理景观。
1.2植被性质
植被具有存水保水增加下渗的重要地理性质,因此,植被的数量和性质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植被丰富的热带雨林地区,茂密的植被可以将降水有效转化为地下水,为地下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同时,在枯水期或少雨季节,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给植被提供水源,同时补给河流和湖泊,形成地下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而在植被稀少的地区,通常环境也比较恶劣,比如沙漠地带,仅有少量的地下暗河,并且水量较小,无法有效提供地区性的环境支撑。
1.3地质构造性质
在复杂的地理地貌环境中,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环境的状态。如果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的地区,地下各类水源的流动途径和方向也会相对比较稳定,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地下水系统,为地区环境提供有效的支撑。如果地质条件比较恶劣,例如处于火山地震带,那么伴随着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活动,地下的环境情况也会经受巨大的变动,进而影响水环境的稳定性。在这种地区,通常难以形成成熟的地下水系统,地下各类各层水资源的流动也会十分混乱。通常这些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难以为地区提供有效的保障。
2.开采利用价值评价
2.1饮用价值
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来源都是浅层地下水,尤其是那些远离河流湖泊的城市,地下水往往是城市水源自给的关键。饮用价值是一个地区水环境中地下水的重要功能。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且易于开采的地下水是城市饮用水的理想来源。通过对地下水的实地取样调查,在多地获取该地区地下水的水样,进而送至实验室分析,判断能否达到相关饮用标准。如果地下水达到了引用标准,就可以进一步探明储量,流动和补给情况,为开采做准备。如果达到了城市对饮用水的需求,水量充足且稳定,就可以拟定开采点。一般选择易于作业的地方进行多点开采,然后建立水站或水库水厂,建设管道规划集中供水方案。在饮用水开采中尤其要注意不要造成污染,注意保持水源的质量和安全。
2.2灌溉价值
在农业大区,农业灌溉用水是地区用水最多的一项。当附近河湖和水库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时,常常需要引入地下水灌溉。我国古代自耕农流行打井取水,但在现代农业作业中,小规模、零散地开采地下水是不宜鼓励的。一方面,滥用地下水会导致水源不足,另一方面,过于分散的取水方式难以监管污染问题。在大型的农业区,应当有规划地评定需水量,科学地勘测当地地下水储备,设计取水灌溉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施工进行时,尽量要采用较先进的喷灌、滴灌技术,毕竟农业用水数目巨大,而地下水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补充,如果采用粗放型的灌溉模式,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在灌溉农业区,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下空洞比比皆是,甚至出现塌陷的情况。而在当代来讲,水资源日益紧缺,尤其是作为可饮用淡水的浅层地下水更是弥足珍贵。更应当改进作物品种,降低作物生长需水量,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2.3生态价值
地下水环境将地表水和河湖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动态的水循环系统。如果部分水环境遭到污染,地下水环境可以作为桥梁纽带,协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水污染的降解。同时地下稳定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地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进而补充河湖水或进入海洋参与水循环,稳定优质的地下水环境可以有效保证水的良性更新。
3.水环境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3.1工业废水排放
屡见不鲜的工业废水违规排放会极大地影响地下水的水质,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即使污水排放在诸如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地下水环境也会通过下渗、补给等水运动受到污染。当河流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流水就会下渗,补充地下水。当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时,地下潜水就会补充河流水。一个地区的水量丰富程度难免有季节性的波动,河流水极有可能流入地下潜水,污染整个地下水环境。如果工业废水通过渗透等方式,入侵到承压水或深层地下水,那么很有可能彻底断送这个地区地下水的饮用价值和灌溉价值,进而破坏水环境的整体生态功能。
3.2生物侵害
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现象,不仅可以威胁地表水的生态系统,也可以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如果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产生了赤潮或水华,水体水质不断变差,这些水质发生变化的水通过水循环系统进入地下水,就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进而滋生大量微生物,导致地下水某些成分超标,无法达到饮用水质量要求。长此以往,整个地区水环境都会逐渐恶化。
4.地下水环境保护
4.1科学的水文监测
如上所述,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应当建立严密科学的地下水环境检测机制,确保地下水环境的安全。最基本的工作是定期定点的进行水质检测。根据当地不同的水文环境,确定一定的时间,对各个深度的地下水层进行多点抽样分析,评估水质,如果地下水作为该城市的饮用水,出现水质不达标,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之后确定其问题,应该考虑立即停用地下水,使用备用水源并采取后续措施。在定期的水环境检测中还可以确定地下水是否适宜作为灌溉用水,为农业灌溉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如果地下水资源不足,或者出现地下水空洞等情况,定期的检测活动也可及时发现其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水文检测也是进行地下水开采利用的重要依据。
4.2严防违规排污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要从法律、制度、宣传等多方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避免污染扩大,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对于容易被污染的水生态脆弱的地区,应该加强检测力度,经常性地排查污染隐患,保证地下水环境安全。
结束语:
地下水环境关系地区水资源安危,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着力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和存量,争取地下水能发挥最大的生态作用。同时,应根据当地具体的人文地理环境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指定合理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奕慧,我国常见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12):181-182.
[2]赵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5):191-194.
[3]胡月,刘国东,暴伟越,李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半径”及其确定[J].山西科技,2015,(6):59-62.
论文作者:赵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地下水论文; 水环境论文; 地下论文; 地区论文; 水质论文; 河流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