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

孙君玲

(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 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以及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激发民族精神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本文提出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改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课程,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根系作为幼苗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生长发育状况和活力强度直接影响到甜瓜幼苗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13]。过高或过低温度处理下,甜瓜幼苗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25/15℃处理(68.7 ug/g/h)。低温下甜瓜幼苗代谢活动受到抑制,根系活力随之会降低到较低水平,从而使根系水分吸收能力降低[14-15]; 高温下幼苗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其代谢活动因缺水而受到抑制,同样使根系活力降低。

要提高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办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当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要讲好这门课,充分发挥本课程的教学作用与意义,就需要不断创新与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考核模式,以此来提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

一、改进教学方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推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从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入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在驱动力,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1.4 效果评价 分别在手术完成减压后、减压后2 h观察患肢局部皮肤损伤状况。止血带损伤判断标准:优,减压后皮肤轻微压痕红肿,无水疱,肢体血运立即恢复;良,皮肤明显压痕红肿,伴或不伴有少量小水疱,肢体血运立即恢复;差,减压后皮肤大量水疱,部分破溃,肢体淤血性肿胀。

实践教学的模式有课堂、学校、校外三种形式, 以学校和校外形式为主,课堂形式为辅。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校的实践教学形式以主题演讲、情景小品、辩论赛、校园调查为主;校外的实践教学形式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为主。例如,讲到少数民族文化时带领学生们参观少数民族文化展览馆,使学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讲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时,可以带领学生们考查新农村建设,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新旧面貌对比”社会调查,使学生们感受到,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通过三种实践模式覆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1、注重学习过程,增加平时成绩比重。

例如,在讲课之前,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启发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内容自己作出结论,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容易理解,资料又相对容易获取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完成对理论与政策的深化理解。例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时,让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异同点进行讨论;在讲授民族关系时,可以列举身边熟悉的几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进行有效的课程考核改革

以往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学期末统一出题考试,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出考分。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70%。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但也有很多弊端。首先,一部分平时不学的学生,考试前几天突击和死记硬背,这使得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没有了更大的动力。其次,一些干脆不学的学生,考试的时候,以侥幸的心态作弊。再次,无法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和积极性直接挂钩。为此我们一定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长期以来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重理论,轻实践,十分枯燥, 越来越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设计与教材内容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灵活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考核,平时成绩比重增加到占总成绩的50%。学生平时成绩由多方面成绩构成。比如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给分。这样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变现有考核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考核形式。传统的笔试考试,用简单的一张试卷,不论开卷还是闭卷都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采取撰写论文、社会实践、口试、撰写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不断地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2.4.2 控制活动实施不到位。内部控制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产生主要的影响。从调查来看,控制活动实施不到位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我国企业控制活动缺乏执行力,执行过程不严格。

参考文献:

[1]兰俏梅.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丽水学院学报,2016,38(03):83-88.

[2]王苏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五个认同”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48-150.

标签:;  ;  ;  ;  

浅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