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老教师是比较庞大的群体。教育要均衡发展,就必须盘活老教师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他们的余热。
关键词:盘活 农村 老教师资源
一、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
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队伍不稳定,好多大学生毕业不愿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去考公务员或者到三资企业工作;就算有的大学生进入了教师工作岗位,也是 不安心从教,一边上班,一边继续复习应考公务员,有的干脆转行到其他单位去了;留下来的,也不愿在乡下长期从教,想方设法挤进城镇去教书,农村长期留不住老师,农村教书只是年轻老师的过渡阶段。尽管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施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还是很难留住年轻教师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对这些教师资源全面整合和优化,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来,执着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长期管理实践探索,多方研析了老、中、青年龄段的教师工作动力和价值取向。老教师几乎从事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们安居乐业,是农村教育教学中最稳定的力量。
二、农村老教师工作的独特优势
老教师从青丝到皓首,三尺讲台写青春,把毕生的精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经历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农村小学中,办学条件简陋,有更多的民办老师主动搭建教室,带领学生平整操场、做简易书柜,亲自给学生生火做饭,克服无水、无电、无实验室的教学困难,承担起复式班和包班教学的重任,有时甚至是一师一校,事必躬亲,真正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贫瘠的土地长出的种子生命力最坚强,同样,在艰苦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教师信仰最坚定。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他们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沧桑,他们是教师队伍中一面鲜艳的旗帜。为了教育事业,他们能从漫长的应试教育紧跟时代走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是因为他们在教改中率先垂范,永远保持着锐意进取的心。他们经历了教师的地位和收入的变迁,真正能做到不计报酬、远离诱惑、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教育意识形态领域明亮的灯盏。讲究策略,他们同样老当益壮。
三、农村老教师的盘活初步探索
农村老教师有着坚定的工作信仰和锐意进取的心,但是他们也存在着最大的缺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局限了他们在教学方面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仍是农村教学的骨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趣味中学习,让老教师活学活用。通过多方探索,我整合了学校教育资源,用了一学期时间分期分批对老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在将理论考试和信息技术操作考试优秀者作为评优选模的依据的同时,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进行定期阶段性效果展示——在学习以前就安排到人、到时间,每周的教师例会上由一位老教师进行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再在其余的老教师中现场抽取一位进行展示;二是在一学期结束后,让他们当中经考核有特长的老师在校内实行结对帮扶,帮助那些学习效果不好的老教师。老教师学习努力,对电子备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数字资源的使用等收集了大量案例来分析,勤于教学实践,创造性解决了学习中、教学中的诸多困难,理论考试和教学操作测试效果普遍良好。这样做不但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活力,也增强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挑战困难的信心、勇气,挖掘、整合、优化了教师的智力资源,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和义教均衡、步伐。
2.妥善安排教学,展示老教师才艺,丰富老教师的精神生活。物质越发达,精神生活就越重要,只有让教师过得阳光和自信,他们才有动力和力量。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教师生活单调,在长期的生活积淀中,他们多才多艺:有的教师毛笔字笔画刚劲有力,龙飞凤舞;有的教师绘画手法独具匠心,构思精巧,画鸟如在空中翔,画鱼如在水中游,栩栩如生;有的教师出口成章,幽默押韵堪称绝唱。 在教学中,学校根据教师特长安排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语文、数学的好找),这充分说明老教师是我们一大教育资源,在他们的努力下,可现场表演唱歌、象棋、书法、美术;让老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放松自我,在让他们在活动中认知他人,认知自己,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形成一个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仅提高了老教师的精神生活,体现了老教师的自身价值,而且丰富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活动中学会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团队。我校在校史馆设立了专门的老教师作品展览柜。
3.鼓励老教师组织课题研究。老教师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德高望重,深得年轻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他们教书育人几十年,深知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心中探索山区教育发展的方向。让老教师组织课题研究,他们在课堂上收集教学案例最丰富,来源于第一课堂,有着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上与时俱进的学习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不仅理论基础雄厚,而且在课堂上临危不惊,坦然自若的课堂应变能力极强,在年轻教师中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他们拟定的课题研究比较符合当地实情,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富有价值取向。同时他们静得下来,坐得住,能深层次地潜入课题研究。
总之,我们要充分考虑老教师的疾苦,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发挥他们的余热。
论文作者:何曙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教师论文; 农村论文; 他们的论文; 工作论文; 资源论文; 精神生活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