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供给侧 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遭遇的“商业化魔咒”,是改革开放前30 多年中国经济型城镇化模式的必然表现。这是一种以GDP 为中心、一切服从于发展经济生产力的城市发展模式。经济型城市化最大的“得”,是目前我国 GDP 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而最大的“失”则是和所有处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阶段的国家一样,现代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严重冲击和破坏了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秩序,社会危机、道德危机和心理危机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在“GDP 挂帅”的大背景下,各类新兴的文化产业园区未能幸免,它们在定位、模式与发展目标上均被经济和商业所主导,不同程度地背离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导致经济扭曲文化、商业异化艺术等现象泛滥,并最终陷入了“商业化魔咒”的根源。
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再次谈及文化园区建设的时候,何以提出文化园区的建设去除“商业化”的魔咒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可以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从消费升级到品味升级
消费升级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的经济收入得到提升,可以更好的消费物质资料、享受物资资料,尽管“消费升级”这一概念是最近几年才走进大众的视野,但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消费升级”。
第一次“消费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主要消费状态是“花钱买粮”,工业品市场很小且供应不足,那时候手电筒也算是家用电器之一,由此可窥一斑;实行改革开放后,轻工业产品消费量开始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工业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变,这便是第一次消费结构上的升级。
第二次“消费升级”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投入越来越从生存资料消费转向享受资料消费,有了代表家庭经济能力的“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三大件;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新层次的提高,出现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的说法,这代表着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层次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两次消费升级中,尽管人们在消费品类上有了变化,但从本质上来看,仍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这表明只是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提高,消费层次并没有变化。
据世界银行对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就代表其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水平。我国在2015年已经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以上,可以被列入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但是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向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升级。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水平后,经历了深刻的消费升级,由此催生了以星巴克、无印良品为代表的全球消费品牌和符号,这便是一个国家的消费升级标志:由消费产品变为消费品味。
二、消费力群体的改变
我国此次“消费升级”最大的特点是伴随着人们的“品味升级”,而品味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力群体产生了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消费力群体变化主要与人口结构变化有关。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有两次人口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1960—1975年间。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人口锐减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多生、早生,这批人的年龄目前处于42—58岁之间,他们是未来老年类产品的主要消费阶层。
第二次人口高峰出现在1980—1995年间,第一次人口高峰出生的这部分人,已经达到生育年龄,尽管当时已经颁布出台计划生育政策,但因先前人口基数过大,所以产生了第二次人口高峰,这批人目前年龄处于23—32岁之间,他们是当前中国主流消费人群,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设计开发方向都是围绕这一阶层的消费者调整改变的,也就是当前“品味升级”的主要推动者,被称为“新生代消费者”。
三、品味升级的三个角度
当前推动我国消费品味升级的主要是新生代消费者,这一阶层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长大的,同样是当前社交网络上的主流用户和舆论导向,他们的消费理念和偏好决定了大部分消费品品类的主流趋势。对于这消费本质发生改变的一代,有别于之前消费者的主要不同在于以下三点:
1.品牌成为表达自我的工具。对于见惯“淘宝同款”的新生代消费者来说,品牌不再是消费的唯一判断指标,比起知名度高的大品牌,他们更加倾向小众、独特、更能表现自我审美消费追求的品牌,利用其产品突出自我个性,对产品的选择上更注重自我表现和内在精神的诉求。例如在苹果手表本身具有高品质和优秀表现的情况下,依旧有很多消费者去更换表带,在他们看来,品质是消费重要因素,但自我个性追求更为重要,正因此很多购买苹果手表的新生代消费者会去购买更换通过FDA认证的医疗级心电图配件Kardia Band,选择高于原配的更高性能去实时关注自己的心电图即使发现心率异常及心房颤动等危险状况。新生代消费者在经历科技革命带来的消费思维方面的变化,将“品味升级”的关注点也转向高科技消费领域,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自我满足也成为新的消费方向。
2.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精神内涵。新生代消费者正处于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他们本身也是当前中产阶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可观的经济消费能力和不俗的消费品味诉求,比起价格优势,他们更加倾向于产品的质量与品味,对新鲜事物和小众享受有着强烈的渴求,而且比起盲目追求一线品牌、奢侈品,他们也相当关注价格和品质兼而有之,他们有能力为代表身份的产品买单,但也要求这些产品要符合他们的审美追求和品质内涵,这也推动了当前市场产品的转型调整。
3.更加追求高品质的服务。谈到“消费升级”与“品质升级”,首先就是生存资料转向享受资料的消费改变,新生代消费者对于生活必需品已经得到很好的满足,于是将消费的重点转向享受资料的消费的层面,也就带来了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产品调整。在这一发展大趋势下,体验经济方兴未艾,定制旅行、特色民宿、小众运动都成为了当前逐渐兴起发展的热点。
正因如此,有品质的商品才成为一种需求,而生产这样有品质的商品的大众消费场所已经成为当下亟待出现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的自身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建立起来的商业精神也逐渐被大家广泛接受。
参考文献
[1]陈安兰.合肥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2]黄东丰.大学城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3]刘树道,李正,刘思安著.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11卷,(2),2009.4.
[4]孟永红著.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构建.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郑文,李文玲著.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中国大学教学,2006,(6).
作者简介:
张春明;出生年月:1978年3月31日;性别:男;
籍贯:云南大理;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云南少数名族地区区域性民居建筑的复原与再造,高校建筑教育;
地址:云南昆明呈贡县雨花校区1577号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论文作者:张春明1,,陈伟波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6
标签:新生代论文; 消费者论文; 产品论文; 我国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