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一)投资增幅下降,但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
1997年1~10月,国有单位投资累计完成10613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6.5个百分点。 投资增幅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基本一致,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9.0%, 比上半年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前3季度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达到1.1以上。
(二)投资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从投资的行业结构上看,1~10月,农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0.9%,使农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又上升了0.7个百分点。 能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7%,超过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占总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增长24.2%, 煤炭行业增长27.1%,增幅都比前两年明显回升。另外,国家鼓励发展的运输邮电、建筑业、电子、教育等行业的投资增长也都超过了平均增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上年同期相比投资出现下降的大都属于市场供给过剩,需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行业。有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等行业。
投资的地区结构有所改变。1~10月, 不同类别地区投资增幅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西、东、中部地区,三类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1.9%、11.1%和10.2%。西部地区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劲的投资增长势头,初步显露出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其中,投资增长超过20%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青海、宁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福建、辽宁、河北等10个地区。
(三)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快,项目规模有上升的趋势
1~10月累计,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52722个,比上年增加8173个。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3 % 上升到49.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19.6亿元,同比增长27.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2.8%上升到13.9%。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同期的1045万元上升到1122万元。
(四)主要投资品市场供需平均或供略大于求,价格总水平稳中有降
1~10月,钢材生产累计同比增长8%,增幅有所回落;水泥产量增长5.6%,增长继续放慢;木材产量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年末扩大;受需求变化影响,多数机电产品生产下降,内燃机、机床、机车等产品产量分别下降3~20%。钢材价格总水平大体平稳, 不同品种有升有降;有色金属价格由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国际市场价格下挫,国内价格继续下滑;水泥价格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五)房地产投资总量紧缩,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但市场销售情况趋好
1~10月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 %, 而上年同期是增长34%。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1996年1~10月的19.6 %下降到1997年的17.3%。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尽管国家从政策和建设资金上保证安居工程的建设,并提出以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1~10 月商品住宅投资占商品房投资的比重只有56%,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3个百分点; 而办公楼所占比重也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重变化不大。
二、1998年投资发展
(一)经济发展要求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已从1992年高峰时期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9%左右,经济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 一方面,扩大就业、增加积累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已得到根本缓解,市场上各类商品供应充足,经济运行特征从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宏观环境相对宽松,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准备了较好的物质条件。1998年,预计经济增长略快于1997年,GDP增长10% 左右。
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各类需求中,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1997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明显回落,限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利率下调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支出的增加。综合几方面的情况,1998年消费需求只能保持平稳增长,实际增幅很可能低于1997年。汽车、住房仍不可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东南亚各国货币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这些国家的出口结构与我国相似,汇率下降将有利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出口,并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形成竞争优势;另外,1997年我国出口增长较快,基数大,因此,1998年出口快速增长的难度很大。在消费、出口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将成为1998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二)融资条件的改善为投资增长提供了方便和可能性
1996年以来,随着股票发行量的增加,初步形成以间接融资主导、直接融资为辅的基本融资格局。在全社会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已从1992年的27.4%,下降到1996年的19.5%,从发展趋势看,这一比例还将逐步下降。长期以来,大量的银行呆帐、坏帐,形成了将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潜在的金融风险。现阶段减少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将有利于减轻商业银行在长期资金融通上的负担,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到1996年我国深、沪两市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只有7%左右,而90年代初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这一比重为90%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则达到70%以上。1997年股票上市规模扩大到300亿元,上市公司融资条件的改善将为1998年 的投资创造条件。1998年还可以扩大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的债券发行。一方面,在现在体制条件下,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债券比股票的市场约束还要强;另一方面,从国外经验来看,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1993年直接融资的债券市值为12.7万美元,超过股市7.5万亿元近50%。在70~80年代,日本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中,股票占5.2%,债券也占到4.6%。而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还很小, 企业债发行余额占GDP的比重仅有1%左右。
(三)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是投资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
1997年,国有经济取得了恢复性的发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1~9月,国有工业实现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67.7%, 工业产品销售率也明显提高。1998年,国家将继续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低息贷款,实施贷改投,并增加国有企业的上市数量和规模;同时继续实现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有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从而为国有企业收益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这些都将对国有企业投资意愿的增强产生积极的作用。
1997年,是集体企业走下坡路的一年。1~9月,集体工业增加值累计只增长了11.1%,仅与全部工业增长持平。经济效益也明显下降,开工严重不足,设备大量闲置。目前,集体企业整体已进入新一轮的资产结构重组和优化时期,对落后的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的任务十分迫切。但增长和效益水平下降,一方面限制了这部分企业投资扩张能力,另一方面使它们被迫进行内部资金结构调整,谨慎投资。1998年集体企业投资增长极有可能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滑。
在宏观从紧的条件下,其他所有制企业一直保持不错的经营业绩。这些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强,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广泛,对它们来讲,关键是企业资本能否寻求到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由于部分行业被国有经济垄断,限制其他所有制形式进入,也就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投资热情和意愿。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外部环境就成为促进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投资发展的关键。
(四)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亚洲金融风暴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波动,国际资本有转向拉丁美洲、东欧和中东地区的迹象。另外,亚洲国家企业的信用等级下降,使之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融资的成本将有所增大。我国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制、金融制度有很大差异,例如我国外债比例合理,资本市场不对外资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这一切都可以暂时把国际资本投机可能带来的风险挡在国门之外。但是,不应忽视的是,我们与亚洲新兴工业国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背景: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外资,都出现过经济膨胀、房地产投资过热。我国银行的呆帐、坏帐比例甚至比这些国家更大,潜在的金融风险涉及整个银行体系。这些因素同样会给国际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带来疑虑和不安。如果说上述影响还是隐性的,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由于货币贬值以及国内经济紧缩将直接减少对我国的投资。另外,由于汇率变动使我国出口难度加大,直接影响部分出口型企业的投资扩张能力。
(五)1998年投资规模和结构变动
1998年,国民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投资应实现对经济超前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与1997年持平,投资率上升。 预计1998 年GDP实际将增长9~10%,物价指数上涨3~4%,名义GDP增长12~14 %, 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1.2 计算, 1998 年全社会投资完成额29986~30507亿元,投资增长15~17%。
1998年,投资结构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动。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单位投资只能维持适度增长,投资比重继续90年代以来的下降趋势,集体投资增长乏力,比重持续下降,其他所有制企业投资比重将有所上升。在投资行业结构方面,高产、高效农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幅,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投资也将相应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结合企业转制、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产业投资的重点;金融业投资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外资的逐步进入有所发展;房地产中的住宅投资景气回升。1998年,地区投资将实现倾斜发展,中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力度将继续加大。同时,国家政策性贷款和外资将更多的投向中西部地区。东部企业中棉纺织业等原材料指向性强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继续向中西部迁移。
三、今后投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1997年以来,在不同规模企业中,大企业的景气度保持上升状态。但是与此同时,中型企业的景气度则明显下降,且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相当一部分小企业经营也面临困境,破产企业增多。
在促进大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传统工业改造,扩大对外贸易,鼓励技术创新,协调城乡共同发展。今后国家的投融资政策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投资机会,并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为它们提供融资方便。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根据企业规模片面分配资金的做法,促进资金和资源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将有利于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尽快建立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群体,利用各自优势发展专业化协作和联合。对大企业的资金援助不应局限于大企业本身,而应以促进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规模经营和深度加工为方向,应以大、中、小型企业产业链顺畅发展为前提,对有利企业集团形成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也要给予适当援助。
(二)融资方式选择与融资效率提高
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融资方式选择与组合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继续进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形成按照企业经营绩效和信用水平选择贷款对象的信贷运营机制;第二,要继续扩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并通过建立证券市场运行规则、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上市品种、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强市场监管,以促进证券市场走向成熟,形成证券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与银行间接融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局面;第三,要允许多种形式金融机构的充分发展,减少行政干预,为股份制银行、各类合作金融组织、投资银行、投资基金、大企业金融财务公司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
(三)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
目前,一方面要提高产业资本的回报率,在产业的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要鼓励规模经营、资产重组和产业联合,鼓励技术含量大、规模大的合资、合作经营:另一方面,要规范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运作,限制银行资金和国有企业生产性资金和生产性投资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参与炒作,扩大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量,解决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矛盾,降低资本市场的回报率。促使资本流回产业投资领域。
其次,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融资制度,必须根据效率原则,根据企业的资信程度和经营业绩确定资本的流动方向,给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融资便利,促进其投资意愿的提高。
再次,要打破行业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其他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进入原来的垄断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改善经营质量、提高经济效率。
标签:投资论文; 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股票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