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虚拟与真实_政治论文

网络政治:虚拟与真实_政治论文

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学论文,真实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是对问题的回答。新的问题出现必然带来理论的突破。在通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紧密结合下,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技术领域的这场革命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转型,从而也给政治领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政治问题的解答产生了网络政治学(cyberpolitics)。本文阐述网络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词源上看,网络政治学是由网络(cyber)和政治学(politics)两个词合成的。根据纳扎里·乔克里(Nazil Choucri)的理解,这个词主要是探讨虚拟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即“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注:Choucri,Nazil,Introduction:cyber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J]21(3),p.244.)他认为理解网络政治学的关键在于网络是何种意义。在网络政治学的学者中,大家都比较接受M.本尼迪克特(Benedikt)对“网络”(network,cyberspace)的描述:

……全球网络化,由计算机支持、由计算机进入和由计算机产生,是多维度的、人造的,或“虚拟”的真实。它是真实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窗口;它是虚拟的,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表现,相反它们都是由纯粹的数据或信息组成的。(注:Benedikt,M.1994,Cyberspace:some proposals,in M.Benedikt,ed.,Cyberspace:First Step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p.123.)

网络的基本特征是虚拟(virtual),其空间是由纯粹的数据、数字、图表或各种表征现实世界的信息组成的,在这里,不存在有生命的个体或有形的物质实体。由此出现了“虚拟公司”、“虚拟国家”等用法。但由于它是人类劳作的产物,无法脱离现实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所以网络空间中的所有构成要素又是真实的,是一种虚拟的真实。

网络政治学是研究网络空间政治问题的一门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网络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如网络空间是私域还是公域,网络空间中权力归谁?何谓虚拟国家?(2)网络与政治的关系,即网络技术对真实世界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直接的政治参与是否成为可能?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对传统政治管理组织体制有何影响?网络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生活的发展呢?网络对国际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次是探讨网络对政治知识的传播、交流与政治学教学有什么样的影响,重点关注的是对政治学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虚拟世界中的政治

网络技术以其快速、无边界、多维度等特征传播信息。当信息成为一种商品时,对信息的争夺也就是对财富的占有。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或“新”经济大抵都是对这种经济形态的描述。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发展主体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受到来自网络技术的挑战。传统国家与国家的主战场集中在有形的物质资源争夺上,这一定论在今天似乎已经发生动摇。在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评估中,学者们把国家对信息的占有列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政治学者把国家权力分为“硬权力”(hard power)和“软权力”(soft power)。硬权力指可以用物质形态来度量的那一部分权力,如军事实力、领土、人口等。软权力是无法用物质形态来度量的那部分权力,指国家对信息生产、传播、交流及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权力,是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占有的权力。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形态被称之为“虚拟国家”。美国学者罗斯克兰斯(Rosecrance)在《虚拟国家的崛起:即将到来世纪中的财富和权力》一书中集中探讨国家的虚拟形态。(注:Rosecrance,R.,1999,The Rise of the Virtual State:Wealth and Power in the Coming Century,New York:Basic Books.)他指出“虚拟国家”实质在于国家积聚思想权力,并把思想转化为全球影响来源的能力。简单地说,现代政治学研究国家间关系主要集中在“硬权力”上的竞争,如对土地、贸易的军事力量的争夺,而网络政治学探讨的主题则是国家间在精神产品、信息、知识的占有上的竞争。知识生产国构成了全球的“头脑”。知识的消费国则是全球的“身体”,构成了全球新的“中心”与“边缘”两极。国与国间争夺的主战场转移到无硝烟的文化战场上来。传统以地域为界限的国家和由此派生出的国家“主权”概念在网络政治学中不是关注的一个主题。相反,文化、信息、知识以网络技术为载体是虚拟国家中的“文化主权”。文化主权、文明间的冲突是虚拟国家研究的主题。

对网络空间的政治性质的探讨是网络政治学面对的一个主要论题。简单地说,虚拟世界是“公域”还是“私域”呢?公域与私域的分离是现代政治学构建的一个前提,也是民主体制运行的一个保障。公域受制于国家法律、政治的管辖,而私域则是个人活动的空间,是个人隐私的场所,是各种公共权力不能渗透的神圣领地。诚如自由主义重要的学者约翰·穆勒所指出,私域是政府不可侵入的领地,而公域遵守国家法律和受到公共道德的约束。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对虚拟世界、网络空间政治性质的争论尤为激烈。美国民权自由联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认为网络空间主要属于私人。而美国政府认为网络空间属于公域,应当受到管制。因此,就有必要分析网络空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虚拟世界。

既然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一门社会科学,那么网络自治学就应关注网络空间中的权力问题。英国东伦敦大学的政治学家蒂姆·乔丹(Tim Jordan)对网络权力进行了研究。他在《网络权力:网络空间的文化和政治及因特网》、《新的空间?新的政治学?电子边界的基础和网络政治学的定义》等著作中对网络权力进行了系列研究。(注:Jordan,T.,1999,Cyberpower: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London:Routledge;New space?New politics?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cyberpolitics,in Jordan,T.and Lent,A.eds,1999,Storming the Millennium:The New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他认为网络权力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首先是由于网络空间被认为是个人活动的领地,因此网络权力由个人拥有和使用。个人在虚拟空间中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其次是当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社会空间时,共同体就出现了,网络权力表现为一种技术权力(techopower)。在网络空间中拥有更大的自由活动权力的人是那些能够控制网络空间和因特网技术的技术精英。最著名的人物有凯文·米特尼克、比尔·盖茨等人,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是有“权势”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虚拟技术。从个人看,网络是一个把权力授予个人的媒介:从社会观点看,网络权力由那些掌握虚拟技术的技术精英所控制。最后,当因特网和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或一个数字王国时,网络权力表现为一种想像力量,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相互间都是对虚拟生活的一种崇拜。想像力是由两种对立的“成见”构成的:“天堂”是作为人类最终目标、有道德和像上帝般在芯片上的生活带来的;“地狱”是由哪怕是细微的对虚拟生活的监控所造成的。在乔丹看来,这三种形式的权力是裹挟在一起的,因为想像力是个人和社会网络权力存在的手段,而且还因为这两个权力是由对方相互提供的,个人需要更好的工具导致更精致的技术出现,于是便给技术精英提供权力来源。

网络空间里的权力之争不仅表现在乔丹所说的技术精英和个人之间,还表现为政治家和技术专家之间的权力争夺。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力获得,诸如设立密码代码等能够抵消技术精英的主导地位,而技术精英则通过对网络工具的控制来加强个人对技术的依赖。政治家往往从社会稳定、政治体系良好运行等角度要求对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加以控制,例如对黄色网站、激进主义网站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技术精英则以这些管制阻碍技术进步为由来抵制政治家的权力对这个领域的渗透。

二、网络与政治: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影响

网络政治学考察的第二个主题是网络与政治的关系。不管网络技术发展的程度如何,它毕竟是一个“人造物”,是人类生活和人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无法代替人类政治生活的全部。所以网络政治学还要考察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人类的政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人类的政治生活,二是人类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形成了政治知识。

网络影响政治的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对政治生活的改变上。网络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快速、同步化、即时性,它比以往的所有传媒传播信息都要来得大、来得多。信息传播是现代民主体系的一个关键。从技术角度看,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报报纸、广播、书籍等出现,现代民主往往难以有效运转。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与结构转型》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考察和理论构建。他说:

直到18世纪末,德国才形成了一个规模虽然偏小,但已经具有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一般的读者主要是由学者群以及城市居民和市民阶段构成,他们的阅读范围已超出了为数不多的经典著作,他们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当时的最新出版物上。随着这样一个读者群的产生,一个相对密切的公共交往网络从私人领域内部形成了。读者数量急剧上升,与之相应,书籍、杂志、报纸的产量猛增……与此同时,德国启蒙运动后期产生的社团组织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承认。(注:[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与结构转型[M]》,“1990版序言”,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页。)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民主体系最重大的挑战来自政治参与。由于个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信息交流也更为频繁,因而对政治信息的了解、知情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由于信息跨国界的传播,使民主比以往更加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民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由于信息传递和其他物质状况的限制,大多是采用代议制形式。当信息技术迅速推进时,当信息呈网络化传播时,代议制民主逐渐让位于“直接民主”。既然当人们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击一下就可以完成传统复杂的选举,那么为什么不采用直接参与形式选举呢?在因特网上出现专门探讨“直接民主”的协会(Direct Democracy,简称DD)。加拿大学者乔治·S.塞奇(George S.Sagi)撰写了《直接民主理论》来探讨在一个新的时代里,民主是否因技术变迁而带来形式上的变化。他认为阻止直接民主的原因是来自有权势的集团和政治因素,而直接民主是一种“非政治的自我治理”,是“还权与民”。(注:Sagi,George S.A Theory of Direct Democracy,参见直接民主协会网站。)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在整个社会普及的程度尚没有达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上岗的地步,直接民主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推广,还有诸多因素夹杂在里面。例如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第43届总统选举因佛罗里达州总统候选人选票接近而重新统计选票,重新统计选票竟然是用手工方式来计算的。可见电子民主只能在民主体系中逐步推进。

网络技术的发展挑战传统等级制的政治管理组织形式。等级制是信息之间直线传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是通过直线方式进行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它的等级制是知识的等级制。上层在各种细小问题的知识方面依靠下层,下层则在有关普遍物的理解方面依赖上层,结果彼此都使对方陷入迷途。”(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第302页。)而网络是呈网络化传送信息,等级制的直线传送信息被网络所代替。在一些大的公司开始出现一种削弱中间层级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在政治管理领域,尤其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内,欧美等国开始出现新公共管理模式,力图通过授权、分权等形式来适应网络技术的挑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克里斯·安塞尔通过对西欧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调整的考察,提出用网络化的政体(the Networked Polity)来代替等级制组织形式。(注:Chris,Ansell,The Networked Polity: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Europe,in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Vol.13,No.3,July 2000,pp.303-333.)在网络化政体中,国家“嵌入”社会中,通过与社会各组织网络的合作来实现目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采用“网络”式的组织合作形式,即在水平方向上交流和合作。他认为等级制组织呈金字塔型,合作是通过垂直方向的命令链来实现的;而网络化组织呈水平方向,组织间是通过相互适应来进行合作的。在实证基础上,他认为网络化的政体是适应网络技术的一种可行的组织形式。

个人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发送电子邮件、贴帖子、聊天等形式来进行。与传统政治交往的方式不同,各方在虚拟空间中都是一个信息代码,没有任何可标志身份的东西存在。影响传统政治交往方式的身份、国籍、文化、资产等在虚拟空间中都被抹去,在虚拟空间中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网络技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政治生活更加民主、更加平等和更加自由。网络对政治运行的影响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政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也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些与其他技术在政治的作用是一样的。

网络对政治的第二个方面的影响体现在政治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传递上。德国学者马克·凯斯在《政治科学和因特网》一文中对网络技术对政治知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注:Max,Kaase,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Internet,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1(3),pp.265-280,Londo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SAGE Publication.)他认为网络技术对“硬”科学的影响已经被强烈地感觉到,而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内影响的力度还不大,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他预言网络交流方式将对社会科学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他从考察德国谷滕贝格对印刷技术的改进,从而促使科学体系产生和发展入手来探讨技术,尤其是用于交流方面的技术如何改进推动了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其次,他集中探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科学的影响。网络更为迅速地把科学信息加以传播并使学术交流更为频繁。他指出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即使一位欧洲的政治科学家也不可能熟悉整个欧洲政治学领域的文献,更不用说去了解美国的《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等杂志了。他认为在网络技术没有大面积推广前,由于经费、语言以及学术信息本身分类等原因,阻碍了学术交流,而网络的发展基本上可以把上述障碍加以克服。政治知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网络技术对政治知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治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深。毫无疑问,通过电子邮件,政治学家之间交流相当容易。根据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到1994年,在美国大学中67%的政治科学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此后,这个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学者之间用电子邮件更为频繁地交流学术信息和研究项目、合作撰写论文。尽管对政治科学而言,学术交流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基本的学术共识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容易达成(包括概念的基本含义、学术话语、价值判断等),但是通过全球范围内政治科学家的不断交往,政治科学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

(2)网络在政治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于政治知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远距离教学和虚拟大学上。远距离教学和虚拟大学可以克服师资力量的不足,而且可以使一流教师的课程在大范围内传播,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政治科学课程。远距离教学和虚拟大学还可以节约教育成本。比如说当你准备了解政治学课程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非常迅速地查阅到欧美著名高校在这个问题上的课程设置状况,并选择你所喜欢的课程。

(3)网络在政治知识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学术信息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通过网络,学者可以非常方便的查阅各种各样的学术信息,并了解到国内外在某一领域里研究的进展。通过网络得到的学术信息可以减少不同文化间学术交流的“时间滞差”,你可以与欧美的学者一道探索某一个领域里的学术问题。特别在英文网络中,像雅虎(YAHOO)等搜索引擎把各种学术进行了分类,使学者更为方便地查阅和利用全球的学术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准。

三、结论

网络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关注的中心是虚拟世界的政治以及网络对真实世界中政治的影响。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它把政治学带入到一个新的领域。网络政治学是“新”的政治学。与以往政治学相比,“新”体现在它是没有基点的政治学。传统政治学和现代政治学都有一个关注的基点,并在这个基点上构建理论体系。如古希腊的政治学关注的基点是伦理,是“善”。在此之上构建了伦理政治学。中世纪政治学的关注点是“宗教”,是“上帝”,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神学政治学。现代政治学的基础上是理性,理性是整个现代政治学大厦的基石,而网络政治学由于网络是一个没有中心点的系统,所以它是没有中心权威和中心话语的政治学。

标签:;  ;  ;  ;  ;  

网络政治:虚拟与真实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