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论文_王丽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论文_王丽

王丽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小学 276700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科学数学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教师们都认识到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善存误解,教学实践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使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步入以下误区:

一、教师不授课

不少科学教师为了摒弃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行探究式教学,避讳“课堂讲授”,盲目把讲授知识缩得越来越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讨论和自学。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少讲而让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教学理念的一种误解。对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我们应针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我认为,以下两点需要教师认真讲解:一是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内容要教师讲解。教师的作用就是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总之,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在安排学生做探究活动前,就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二是在学生知其“表”不知其“里”的时候,需要老师讲解。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发现和做某一个实验看到的现象是零散的,如何把这些零散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来,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将所获知识由点到面地进行概括总结,以便学生加强理解,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二、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已成为当今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一些教师认为课堂上讨论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就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上的一种认识误区。

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小组学习时,有的小组嬉笑打闹,根本没有讨论相关的话题;有的小组虽然有人发言,但其他成员根本没有注意听;有的小组同学争着发言,却没有交流;甚至于有些小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使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产生一种漠视、应付的消极心理,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应当认识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从发现事物外在的相似之处向发现事物内在的相似之处转化,进而总结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倾听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我认为要搞好小组讨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立好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学生已有一定的经历或经验,但不确定或充满怀疑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学生没有一点经历或经验,就无从谈起。如果对讨论的内容是大家都明确的,那么就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只能浪费时间。其次做好讨论前的安排,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主题和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调动特长。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应作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其间的讨论。因为只有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才能判断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新程度,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解决的问题方向调整讨论内容,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三、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与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探究活动的组织往往存在着以下误区:一是不放心学生,教师把握不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度”,仍然采取教师设计问题,将活动步骤详细教给学生的方法,这样的探究自然称不上自主探究。二是教师采取“完全放手,一切教给学生自主”的方式,这就出现了两种的情况,一方面,在探究目的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学生拿到材料就“动手”,缺乏思考、难于达到探究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有的作用没有呈现,就会导致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上。三是教师安排学生探究活动时间有的过长,有的过短。时间较长,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较差,会使小学生对活动失去兴趣。时间过短,探究活动的目标没完成,探究活动成了走过场。

我认为,探究性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步骤,对探究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二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名积极参与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探究活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引导。第三探究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要相应地组织学生对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和收获作汇报。从中帮助他们梳理、提炼关键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进行概括与总结,帮助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结论形成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每堂课都用探究的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既然如此强调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那我每堂课都采用探究式学习好了。这是对探究式学习的一种误解,如果学生对事物都没有一个表象的认识,何谈探究?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对显微镜一无所知,怎样对其进行探究?所以,并不是每个内容都可运用探究的方法,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教师只有把握好探究学习的“度”,充当好引领者的作用,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论文_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