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胤琦

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胤琦

身份证号:23010719841024XXXX

摘要: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集中化供热为我国大力推广的一大环保和节能的举措,也是未来我国供热行业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控制装置将成熟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与城市集中供热技术和供热设备有机结合,集数据采集、数据通讯、优化供热温度调节、管网恒压补水变频控制、水箱液位自动控制、管网热负荷自动跟踪调节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完整的智能化控制,为传统换热系统控制方式向自动化改进创造了条件,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就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智能化;控制装置;供热领域;应用

引言

当下,各种不同新型供热装置以及技术,在城市的供热系统中被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化控制装置就于供热领域被大力的应用,实现远距离监控、无人值守以及全自动的运行目标,利于降低成本,节能效果好。

1系统的原理分析

对于此智能性换热机组中控制装置的设置,需确保装置中涵盖电动调节阀、变频器、PLC(可编程的控制设备)等装置构成。控制系统需优先针对整个系统中的不同信号分析和采集,并依据该地区所要求受控制装置实际运行情况、热媒温度、室内的采暖温度以及室内环境的温度等各相关参数实施跟踪处理。最后,在针对各受控设备,对其控制和调节。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循环操作,直到实现连续性调控的目标。

2性能特点

目前一些传统换热站的换热机组大都采用人工调控,人工调节只能进行间断调节,造成较长时间段内负荷匹配不合理,加之人工操作时比较生硬,使管网运行参数波动较大,供水温度稍不符合标准值,就需要对其进行人为的调节,而且各换热站都独立运行,难以达到供热系统整体最佳状态,易造成热力失衡,影响供热效果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老换热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智能化换热机组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自动化调节,使系统供热负荷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且对各个换热站实行统一监控,保证了连续运行,使供热系统整体达到最佳状态,大大的节省了系统的能源,其相对于传统的换热机组具有如下的优点。

2.1对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调控

控制装置在保证供热系统压力稳定的同时,控制器根据采集来的室外温度和采暖规定温度实时确定二次供水的标准温度,通过二次供水的实际温度与标准温度的比较,对流入换热器的一次网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对锅炉输出热负荷进行调节,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经过换热器的热量交换,使二次网供水的实际温度趋于标准温度,以满足采暖需求,该过程循环往复连续调节。

2.2变频调速的恒压供水

循环泵的控制系统,可选择变频调速的模式来工作,在实际调节过程中,可结合系统的二次网供与回水之间产生压差进行控制。如果供热负荷保持不变状态,管网流量就会增加,此时供应差将会减少,循环泵呈现上升的趋势。如果用户减少,也会减少供热负荷。如果供、回压差呈增大状态,则循环泵的转速会下降,进而可快速、准确的调节供热系统。此方法不仅可以确保于二次管网系统的压力最大化,也可以良好节约能源。与此同时,智能化控制设备,可把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设备,在城市的集中化供热监控系统中被应用,并把换热机组各供热监控系统结合,优化和调节供暖温度。自动化的跟踪管网的负荷情况,把管网恒压的变频控制等不同功能全部集为一体,把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手段,及时对供热系统的信息以及数据进行监控,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经济效益

3.1从燃料消耗分析

供水温度的自动化调节远远比人工手动调节要经济、稳定、准确。人工调节只能是靠运行人员的经验进行,调节量的大小往往不准确,经常为了达到用户的满意,留有较大的富裕度。但自动化调节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调节,供水温度稍不符合标准值,就发生动作对其进行调节。这样就保证了供热负荷总是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大大地节省了燃料的消耗量。

3.2对耗水量、耗电进行分析

因为选择补水泵、变频设备长期的在小功率的工作形式下运作,尽管此状态和管网的失水量的多少相互匹配,但是若是若失水量增加,则也会相应的增加输出功率。因此,其消耗的电量较为合理。但是对于多台循环泵在同时运行期间,其换热机组于长期的运行中,节能效果较为显著。伴随应用热计量的收费,可确保其及效果更加的显著。

3.3从维护上分析

采用该装置的换热机组其运行工况比较稳定,波动较为平滑,间接地延长了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维修费用。该装置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制造成本低、功效高,适合我国供热行业的现状和具体需求,可为使用单位节省大量的投资费用;并且使用该装置后,在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品质供热的同时,还减少能耗、电耗的费用,降低了供热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逐步实现智能化节能管理

节能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节能管理涉及所有耗能设备的控制及运行管理,涉及物业管理的软件功能等管理手段、管理效率,涉及系统配置设备的性能,节能的效果取决于节能技术的先进性、节能措施的落实程度,所以应采取技术先进、控制准确到位的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的运行框架大致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能源管理的基础,即能源消耗设备的控制水平,为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建筑物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应具有接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的条件。节能模式的设定,即决定主要的节能对象、节能效果和节能手段。能源消耗量的管理,即决定用量指标、系统参数设定等数据。产品设备的选择,即选用先进的、优质的、节能效果显著的产品设备。由此可见,为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应把节能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应由业主、设计施工人员、运行管理人员、使用者共同努力。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无论在智能化住宅小区,还是智能化公共建筑中,都具备了节能控制的一定条件,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能源管理。对变配电系统的控制,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侧重于监测,即监视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参数,基本不作控制,其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但由此存在的问题是仍为手动操作(操作人员确认下操作),对于大容量、大区域的分散布置,既不利于操作,也不利于互动,所以近年来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装置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因此,能源管理系统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设施,但为更有效的节能,还需配置更好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控制软件。当然,这也不应忽视深化、挖掘原有控制系统的节能功能,不应只考虑系统的、集成化的节能效果,而遗漏了单体的、局部的节能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结语

综上,智能化控制装置经济支出合理、兼容性好,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利于在新技术装置换热站系统中应用,也可在传统换热机组中进行自动化的改造,可发挥较强的扩展功能,构建一个和上位监控体系相关联的数据通信系统,对运行中数据以及参数进行自动化的检测、智能化的进行传输与分析处理。由此可见,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积极影响,其不仅可以优化劳动条件,也提升劳动的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目标,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正芳,张久锋.时代环境下探讨热能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改革及创新[J].内燃机与配件,2018(06):260-261.

[2]张长营,杨紫涵,王晓红.基于智能化控制的互感器试验实训装置设计与应用[J].供用电,2017,34(01):72-75.

[3]李盈,佟建秋.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04):59-60.

论文作者:刘胤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智能化控制装置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胤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