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度量论文,对外开放论文,程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通行指标是对外贸易比率,即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或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或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另外一些指标,如对外融资比率,即对外债权债务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1〕但是, 对外贸易比率一直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主要指标。
把对外贸易比率作为度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存在一个问题,这就是该比率将受到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在60年代曾把15 个发达国家按国民收入从高到低排列,发现随着国民收入规模的减小,进出口总额对国民收入的比率趋于上升。他认为:“外贸比重与按国民收入衡量的国家大小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从量的方面来看是不言而喻的。”〔2〕
考虑到用对外贸易比率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局限性,有的学者认为应用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如对进口的限制措施、对出口的补贴措施、有效保护率的高低等。〔3 〕对国际贸易的限制越少,实际保护率越低,对外开放程度就越高。
我认为,把对外贸易比率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可取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应该主要考察过程而应该主要考察结果。一个国家实行较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它对国际经济活动参与程度不高,不能说它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同样,一个国家实行较严格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它实际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较高,也不能说它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诚然,对外贸易比率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存在某种负相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对外开放程度与对外开放是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对于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即使它是开放的,即使它的对外贸易绝对数很大,但如果对外贸易比率不高,还不能认为它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对外开放程度表示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或表示对国际经济的依存程度,对外贸易相对数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既然国家的经济规模对对外贸易比率或多或少存在影响,在进行国与国之间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时,应该注意到这种影响。国家的经济规模越接近,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就越有意义。
但是,我认为,仅用对外贸易比率还不足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在50年代和7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和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迅速地增长并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要度量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必须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方面着手。
在国际贸易方面,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如果用X、M分别表示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那么对外贸易比率O[,1]=(X+M)/GDP。 所以采用进出口总额而不是出口总额,是因为开放应该是双向的。如果仅用出口总额,不能准确地反映存在高额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国家的双向贸易活动。
在国际金融方面,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资产和债务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如果用A、L分别表示对外资产和对外债务,那么对外金融比率O[,2]=(A+L)/GDP。对外资产和债务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对外资产和债务。中央银行的对外资产包括外汇储备和其他对外债权,如在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对外国政府发放的贷款等;对外债务是指外国中央银行存放的存款,向外国中央银行借取的借款等。商业银行的对外资产是指对外存款、对外贷款、持有的外国的债券等;对外债务是指外来存款、外来贷款、被外国持有的金融债券等。
在国际投资方面,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外来直接投资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如果用Ia和Ii表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和接受外来直接投资总额,那么对外投资比率O[,3] =(Ia+Ii)/GDP。
如果要从总体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那么可以根据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而决定它们的权数W[,1]、W[,2]、W[,3],对外开放比率可定义为:
O=W[,1]O[,1]+W[,2]O[,2]+W[,3]O[,3](W[,1]+W[,2]+W[,3]=1)
显然,对外开放比率越高,表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即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越高。
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变化
1984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对外投资比率的变化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如果把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对外投资比率的权数分别确定为40%、30%、30%,即W[,1]=40%,W[,2]=30%,W[,3]=30 %,那么我国对外开放系数的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
在表1~表3中,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当年的汇率把人民币折算为美元。如果以人民币计算,1984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中某些年份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造成以美元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减少。
表1:我国对外贸易比率的变化(单位:十亿美元)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出口总额 22.55 25.28 29.17 39.54 47.54 41.35
进口总额 21.98 39.35 40.27 43.39 55.28 46.59
国内生产总值 249.03 267.31 260.50 303.62 376.62 337.05
对外贸易比率17%24%
27%
27%27%26%
19901991199219931994
1995
出口总额
56.12
71.91
84.98
90.97 121.05 148.80
进口总额
48.11
63.79
80.59 103.09 115.68 129.11
国内生产总值 338.68 371.54 417.61 541.03 518.58 694.10
对外贸易比率31% 37% 40% 36% 46%
40%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December1996.
表2我国对外金融比率的变化(单位:十亿美元)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中央银行对外资产
—4.55
3.87
6.84
7.58
8.58
中央银行对外债务 0.30
0.35
1.07
1.16
1.01
0.91
商业银行对外资产
—9.27
8.44 12.31 14.17 11.47
商业银行对外债务 3.64
6.63
8.39 10.16 11.66 10.58
持有对外总资产 —
13.82 12.31 19.15 21.75 20.05
负有对外总债务3.94
6.98
9.46 11.32 12.67 11.49
国内生产总值249.03 267.31 260.50 303.62 376.62 337.05
对外金融比率 1.6%
7.8%
8.4% 10.0%
9.1%
9.4%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中央银行对外资产 15.71 25.76 23.13 26.72 52.70 80.19
中央银行对外债务 0.47—— —— —
商业银行对外资产 17.50 20.95 25.57 50.84 52.15 46.95
商业银行对外债务 12.87 19.92 19.40 39.23 47.26 50.37
持有对外总资产
32.21 46.71 78.70 77.56 104.85 127.14
负有对外总债务
13.34 19.92 19.40 39.23 47.26 50.37
国内生产总值338.68 371.54 417.61 541.03 518.58 694.1
对外金融比率 13.7% 17.9% 16.3% 21.6% 29.3% 25.6%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December1996.
表3我国对外投资比率的变化 (单位:十亿美元)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 — — — 0.780
接受外来直接投资 1.124 1.031 1.425 1.669 2.344 3.393
国内生产总值 249.03 267.31 260.50 303.62 376.62 337.05
对外投资比率 0.45% 0.38% 0.54% 0.54% 0.62%
1.2%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0.830 0.913 4.000 4.400 2.000—
接受外来直接投资 3.487 4.366 11.156 27.515 33.787 37.806
国内生产总值 338.68 371.54 417.61 541.03 518.58 694.10
对外投资比率
1.3%
1.4%
3.6%
5.9%
6.9%
5.4%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December1996.
表4我国对外开放比率的变化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对外开放比率
7.4% 12.1% 13.5% 14.0% 13.7% 13.6%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对外开放比率 16.9% 20.6% 22.0% 22.7% 29.3% 25.3%
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在贸易、金融、投资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程度在稳定地和大幅度地提高。从1984年到199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比率从17%提高到40%,对外金融比率从1.6%提高到25.6%, 对外投资比率从0.45%提高到5.4%,对外开放比率从7.4%提高到25.3%。在同期,发达国家中发展较快的德国的对外开放比率从30%上升到40%,发展中国家中发展较快的韩国的对外开放比率则在30%左右徘徊。〔4〕
三、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
我国与有代表性的有关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情况如表5所示。
在表5里,第一~八个国家是发达国家, 第九~十四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美、日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德、法、英的经济规模居中,瑞、丹、挪是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如果从人口和面积来划分,中、印是大国,其他国家是中等国家。如果从经济规模来划分,中、韩的经济规模较大,其他国家属中等。
表5: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1995) (单位:十亿美元)
国内生 进出口 对外金融资 对外和外来 对外贸 对外金
国家 产总值 总额 产负债总额 投资总额 易比率 融比率
美国 7245.8 1355.7
423.5 171.6 19 5.8%
日本 5463.3 779.0 1916.6
22.7 1742.0%
德国 2077.2 959.9 1164.6
43.8 4656.1%
法国 1567.6 561.7 1454.3
37.7 3692.8%
英国 1084.3 505.6 2749.2
67.7 47
253.5%
瑞典
245.5 144.5
173.1
25.0 5970.5%
丹麦
174.7
92.3
102.77.1 5358.8%
挪威
146.5
74.443.22.3 5129.5%
中国
694.1 277.9
177.5
37.8 4025.6%
韩国
453.5 260.291.95.3 5720.3%
巴西
365.4 100.3
105.06.2 2728.7%
印度
268.8
65.324.2— 24
9%
墨西哥 209.9
95.345.76.3 4521.8%
阿根廷 281.6
41.135.77.0 1512.7%
对外投 对外开
资比率 放比率
美国
2.4% 10.1%
日本
0.5% 19.6%
德国
2.1% 35.9%
法国
2.4% 43.0%
英国
6.2% 96.7%
瑞典 10.2% 47.8%
丹麦
4.0% 40.0%
挪威
1.6% 29.7%
中国
5.4% 25.3%
韩国
1.2% 29.3%
巴西
1.7% 19.9%
印度 —
16.5%
墨西哥 3.0% 25.4%
阿根廷 2.5% 10.6%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December1996.
* 只包括中央银行对外净资产和商业银行对外资产债务总额
* * 只包括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总额
从表5可以发现:第一,在发达国家里, 对外贸易比率与经济规模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较高,它的对外贸易比率一般来说较低。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则不存在这种负相关的关系。另外,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比率与经济规模都不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在发达国家里,德、法、英的经济规模远大于瑞、丹、挪,但它们对外开放比率相差不大。在发展中国家里,中、韩的经济规模大于巴、印、墨、阿,但中、韩的对外开放比率高于这些国家。
第二,在国际贸易方面,在发达国家瑞、丹、挪、德、英的开放程度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则韩、墨、中的开放程度较高。在国际金融方面,在发达国家英、法的开放程度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巴、中、韩的开放程度较高。在国际投资方面,在发达国家英、丹的开放程度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则中、墨的开放程度较高。美国的情况较为特殊。美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绝对数很大,但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较大,相对数并不大。这表明虽然美国经济是开放的,但美国对国际经济的依存程度并不高。
第三,我国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从一个基本上是封闭的经济转向开放的经济。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及相近规模的发达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已接近达到中等发展水平的韩国,与巴和美、加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相当,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发展中国家中已达到较高的程度。
注释:
〔1〕H.G.Schaefer,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end Analysis,London,1995,p.39.
〔2〕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263~264页。
〔3〕世界银行:《1987:世界发展报告》1987,第83页。
〔4〕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1996.
标签: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央行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