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浙江杭州 310007
【摘 要】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由颈内动脉狭窄所引起的脑动脉缺血性疾患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TCD可以在术前判断以及术后随访观察其血流情况,简单、便捷的判断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恢复情况,本文通过与DSA相比较病例的综合,进一步验证TC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广泛地运用到临床脑血管病的诊疗当中。
【关键词】TCD;支架植入术;DSA;评估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54-02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大多数,占八成以上。脑动脉狭窄等原因引起的相应供血区域组织缺血、缺氧是发病的基础。根据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SAA)是目前认为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术前、术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是临床判断手术效果的关键。
数字血管造影(DSA)是评价疗效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价格昂贵且不易反复操作等局限性,故临床多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来进行手术前后颅内血管血流速度的观察来判断效果。本文就国内几篇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疗效对比的文章中术前均有TCD检查,且术中经DSA验证的进行对比,验证目前国内TCD检查与DSA的符合度,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万据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其中的病例均既做过TCD检查,后又经过DSA造影验证,并且经支架植入术后,继续TCD随访检查。五篇文章中病例数共计192例,其中男118例,女74例,年龄34-86岁,均有脑血管疾患。
2 检查方法:
术前均行TCD及DSA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疾患。后行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TCD定期随访,部分患者术后有DSA随访。
3 结果:
根据5篇文献所报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共计192名,其中TCD检查阳性为175例,经DSA验证为阳性者181例,以DSA为金标准,其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0%,说明TCD在检查脑血管疾患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附表:TCD与DSA检查脑血管疾患比较
根据文中数据报道,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TCD检查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与术中支架置入后造影所见血流状况有较好贴合性。在术后跟踪随访中,运用TCD定期检查脑血流状况,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
4 讨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对于狭窄性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有管理危险因素、抗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功率及效果都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DSA作为金标准,但具有创伤及放射损伤等而难以普遍开展。CTA及MRA价格较为昂贵,禁忌症、并发症等也限制其使用。TCD具有无创、经济、方便、安全等优势,且经验证,与DSA具有良好的相符性。故可广泛运用于临床脑血管缺血性疾患的诊疗中。早期发现脑部血管狭窄,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而TCD由于其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中。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早期机械性损伤、晚期再狭窄、支架塌陷等均会使得手术效果大打折扣,而TCD在术后随访中的广泛使用就可以及时判断颅内血流变化情况,跟踪手术效果,发现变化及时作出相应措施,从而帮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TCD作为无创、经济、准确的判断脑血流状态的检查手段,在颅内缺血性疾患的筛查、术前术后判断血管状况等方面的运用会更为广泛,是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前后疗效观察和后期随访的重要检测方式。
论文作者:顾青,顾硕,许丹,周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支架论文; 术后论文; 动脉论文; 缺血性论文; 疾患论文; 狭窄论文; 血管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