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出需求的张力——三谈驾驭供过于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过于求论文,需求论文,张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叫罗斯托的美国经济学家曾经把人类社会的经济演变划分为依次演进的6个阶段,其中被他推崇的阶段有两个,一是“起飞阶段”,这个时候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二是“广泛消费阶段”,这个时候全社会的注意力从供给转向需求,从生产问题转向消费问题。
不难看出,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兼具罗斯托理论中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特征。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一些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实际上已无法非常准确地解释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供过于求局面在今天中国社会中的快速实现,不仅超出了经济学理论进步的节奏,也超出了我们很多人观念转变的节奏。显然,要驾驭好供过于求时代里的经济行为,首先就要加快我们头脑中一些传统观念的更新,从驾轻就熟地运用供给规律转向积极地去了解和适应需求规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与需求,是一对掰不开、拆不散的“冤家”。我们经常用来观察经济走势的物价指标,就往往是社会供给力与社会需求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供不应求的经济阶段里,需求更多地表现出长期性、静态性的特征。大多数产品的需求短缺信号都可能持续发挥数以十年计的作用,从而使人们更专注于打造单一产品的长期供给能力。而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条件下,短期需求不断涌现,需求的变动频率明显增强,能够以长期需求面目出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等相对高级别的消费品上。
在供不应求的经济阶段里,供给指标往往是刚性指标,因为“短缺”二字常如利剑悬于后颈。而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条件下,需求信号的刚性逐步增强,供给能力反而趋向柔性,它要不断依据需求一方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作用力方向。这就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尽快完成的功课。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要促使社会供给能力趋向柔性,使它更习惯于在需求信号的引导下发挥对供给资源的最佳配置。
如果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在过去我们曾经长期生活的供不应求时代,需求所面对的主要是量的不足,而对质提不出更高的要求,譬如那时我们对粮食的主要需求是能填饱肚子而不是口味和营养,我们对一双鞋子的主要需求是结实耐穿而不是舒适度与款式。这种满足生存需求的供给自然是低水平的供给,而恰恰是这种低水平的供给面对今天的供过于求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因为优质需求在供过于求时代里最具张力。消除低劣的供给,增加优质供给,由此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课题,也凸显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传导作用。
更多地挖掘优质需求,更多地增加优质供给,这是驾驭好供过于求局面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致力于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来满足社会消费结构升纪的需要。从长期看,这种努力适应了供过于求市场条件的历史性到来,因而这种努力必然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