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丹州村方言_方言论文

读《儋州村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儋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丁邦新先生从事语言研究将近四十年,在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及相关的语言学领域著述甚丰,在两岸三地及美国出版、发表了六十多篇(部)学术论著,其中包括《台湾语言源流》(1970年,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再版,1980年三版),《魏晋音韵研究》(1975年,史语所专刊第六十五种),《儋州村话》(1986年,史语所专刊第八十五种)等专著三种;论文集一种:《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199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及译著一种:《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原著,英文书名为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再版);主编的书两种:《董同龢先生语言学论文选集》(食货出版社, 1974 年), A Contemporary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现代闽语研究》(1999年, 中国语言学报专刊之十四)。

丁邦新先生曾组织和筹划了一个研究海南岛语言的计划,参加人员有何大安、杨秀芳、张贤豹(即张光宇)等人。前后调查了海南的儋州村话、儋州临高话、乐会话、澄迈话、万宁话、海口话等,已发表的论著有何大安的《澄迈方言的文白异读》史语所集刊五十二本一分, 101—152,1981年, 张贤豹的《海口方言》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76年,杨秀芳的《试论万宁方言的形成》《毛子水先生九五寿庆论文集》1—35页,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等, 本文要介绍的《儋州村话》也是这个研究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壹 《儋州村话》的内容

《儋州村话》前有“献词”和“自序”,后附“参考书目”和“索引”,正文共有六章。

第一章“绪论”先对海南岛的语言分布、语言调查和语言研究等作总的说明。其次说明“村话”的调查缘起、调查经过和发音人简况。最后对“村话”白话音和文言音的性质作了说明。指出,“村话”不属于闽语,但白话音的音系和文言音的音系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这是第一次在非闽语的汉语方言里发现这种情况。

第二章“村话白话音的分析”从十个方面来研究白话音的语音系统。第一节先列出白话音的声母表并对一些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作了说明。包括零声母,白话音共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喉音四组,十六个声母。白话音声母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海南岛的闽语类似,也有两个浊的吸气音声母,一个是双唇浊吸气音

阳入两韵的对应关系比较整齐。村话白话音只有开、齐、合三呼,没有撮口呼韵母。第三节和第八节描写白话音的声调。白话音的单字调共有阴平(35)、阳平(55)、上声(22)、去声(11)、阴入(22)、阳入(55)六个调。各调在连用时通常都没有变调。阴入调的调高与上声调相同,阳入调的调高与阳平调相同。白话音有两种连读变调,两种变调的共同点是,原来是低调的声调通过变调后成了高调。第四节的标题是“音段辨音征性”,第五节的标题是“元音分析及可测律”,第六节的标题是“辅音分析及可测律”,第七节的标题是“声调辨音征性及可测律”,分别用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语音分析方法来分析白话音的音段、元音、辅音和声调。第九节是“单音字表”。用单字音表的形式表示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白话音的16个声母、57个韵母、 6个声调共搭配出1152个音节。写不出本字的地方用方框表示有音无字,在表下“备注”栏用小字注出该音节的意义。第十节“声韵调配合的关系”根据单字音表讨论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发现了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中的六种特殊现象。第十一节是“白话音同音字表”。字表前有说明,说明字表的编排法及表中所用的各种符号。

第三章“村话文言音的分析”按“文言音的声母系统”、“文言音的韵母系统”、“文言音的声调”、“音段辨音征性”、“声韵调配合的关系”、“文言音同音字表”的顺序叙述村话文读音的音系。其中要注意的是文言音同音字表只收读书音和书面语用字,不收俗字及方言字,因此,同音字表里的“备注”除了116页

韵有一个注解外,其它地方都是空白。这一点与有很多有音无字的音节而需要大量注解的白话音同音字表有明显差别。

第四章“中古音与村话文白系统的关系”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作者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值得仔细研读。由于村话的文言音和白话音是两个有密切关系又互相区别的音系,而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以中古音为参照,对比村话文白两个音系的古今对应关系和古今演变规律才能收到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的效果。因此,第一节先简要介绍中古音系统。本书的中古音采用经李方桂先生、董同龢先生修正过的高本汉系统。

第二节“中古音声母在白话文言两系统中的演变”按帮系(帮滂併明)、非系(非敷奉微)、端系(端透定泥)和来母、知系(知徹澄娘)、精系(精清从心邪)、照二系(庄初崇生)、照三系(章昌船书禅)和日母、见系(见溪群疑晓匣)、影系(影云以)的顺序分组讨论文言音和白话音声母的异同。和第二、三两章分述白话音音系和文言音音系的做法不同。这一章文白音声母的异同都放在一个无线表里来作对比。表分六栏,第一栏是中古音声母及拟音,第二栏是白话音声母,第三栏是文言音声母,第四栏举出例字,第五、六两栏分别给例字注白话音、文言音的读音。表后用文字叙述声母的对应关系、演变规律和演变过程。九组声母讨论完后又专用“声母演变的大势”一小节来总结村话声母的演变情况,并主要根据齿音声母的演变把村话声母的历时变化分成五个阶段,用“白话音声母演变先后示意表”和“文言音声母演变先后示意表”两表来结束声母部分的讨论。

第三节讨论中古音韵母在村话文白两个系统中的变化。韵母的讨论和声母有所不同。作者先用“中古音与白话音韵母比较表(一,二)”、“中古音与文言音韵母比较表(一,二)”四表概括地说明村话文白音系韵母的古今演变关系,然后再用文字对各摄的古今变化作提要勾玄的说明。和声母部分一样,最后也用“韵母演变大势”来讨论“开合的区别”、“一二等的元音”、“三四等的介音与元音”、“合口音重韵的区别”、“韵母演变的特殊条件”等问题。

第四节讨论中古音声调在村话文白两个系统中的演变和差别。先用“中古音与儋州白话文言两系统声调比较表”总的交待文白两个音系在声调方面的差别。白话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六个声调,文言音不分阴阳入,只有五个声调。但二者的主要差别不是声调数的多少而是上声和去声两调的古今演变关系差别比较大。白话音的上声和去声都分阴阳而阴上与阴去、阳上与阳去分别同音。文言音则是典型的“去声不动,全浊归去”官话类型。白话音次浊上声有一些常用字(我、马、米、你、尾、扭、晚、勇等)读上声是比较特殊的变化。这个变化从白话音内部得不到很好的解释,作者认为可能是受文言音影响的结果。

村话除了文白系统是两个音系外,有的字还有三个甚至四个读音,这是很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专用一节,把这些有几读的字分成“文白混合型”、“声调改变型”、“元音改变型”、“声母改变型”、“合音改变型”五种类型来讨论。除了最后一种外,前四种讨论的范围和对象与大陆学者讨论一字多音的文白异读的情况基本对等。

第五章“结论”下分三节。第一节讨论村话的特点。作者认为,村话的文读音和白读音在声韵调三个方面都各有不同,具有文白两套相对完整的音系,这是村话最大的特点。作者并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总结文读音和白话音的特点。白话音的主要特点有:

一、声母方面:①帮母和端母今读

三、声调方面:平分阴阳,去声和入声都不分阴阳,全浊上声字今归去声。共五个调。

第二节讨论文白两个系统到达海南的时间及相互影响。作者的结论是,白话音先到海南,文言音是后来的。文白两个系统虽然相互影响,但力度却不相同:文言音对白话音的影响是零散的,个别的,影响力较小;白话音对文言音的影响则是系统性的,影响力比较大。

最后一节讨论村话在汉语方言中的归类。作者的方言分类原则是“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作者用两个普遍条件(1、 古全浊声母的演变,2、古塞音韵尾的演变)、两个独特条件(3、古知徹澄的今读音,4、古次浊上声“马买理领晚”等字读阴平)、 两个补充条件(5、古舌根音声母在前高元音前的演变,6、古调类平上去入的演变)共六个语音条件来观察村话与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等方言的关系。村话白话音的前四个条件与赣语几乎完全相同,文言音则与粤语比较接近。由于文白读有纠缠,又另加“1.喻三喻四有别”、“2.一、二等元音有别”、“3.止摄舌尖音读-i”、“4.鱼虞有别”等四个村话白话音中最为重要的语音特点来进一步观察与其他方言的关系,结果是除了第3条与粤语相同外,其他三条和赣、客、闽都不相同。 根据这些情况,作者的结论是:从历史上看,村话应该是属于早期客赣方言的一种;从现代汉语方言的情况看,村话白话音是一种介于赣语和客家话之间的大方言,村话文言音则与粤语关系密切。

第六章是十三个故事组成的“语料”。每一个故事都先出音标,音标下是对应的汉字,如果文白不同则用括号在汉字旁注出,所用汉字基本上是用本字,本字不明时就用一个意思相同的字来代替,这样就可以不用方框来代替写不出的本字,也不用再给方言字加注释。每一个故事后都有相应的译文。

贰 《儋州村话》在方言调查和方言研究方面的一些特点

《儋州村话》在方言调查和方言研究两个方面都有一些特点,下面本文提出几个方面来说。

一是在方言调查中重视白读音,但也不忽略文读音,客观、完整、系统地反映了儋州村话有文白两套音系的语言事实。

儋州村话的文言音和白话音是两套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音系,只用调查字表来记音,就只能得到一套不完全的文言音系;但如果只调查词汇和长篇语料并据此整理村话,首先是费工费时,更重要的是语言调查的结果也不完整:只能得到一套不很完整的白话音系,同样也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村话有两套音系这一语言事实。根据这种语言情况,作者先是记词汇和各种长篇语料,整理出音系和得到初步的语音演变规律后又根据声韵调的配合关系来请发音人想可能还有的字,并记发音人的读书音,用这种方法来弥补只记词汇和长篇语料之不足。如何根据具体的调查对象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何善用调查字表而不要受调查字表的束缚,如何描写和处理文白读可分为两个音系的方言,儋州村话的语言事实和《儋州村话》作者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范例。

二是在方言平面描写的基础上重视语音的古今演变规律,进而深入探讨方言的语音演变史。

1949年后近三十年间,海峡两岸在共同继承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等人开创的汉语方言学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因应各自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同样是单点的方言调查报告,从《昌黎方言志》(丁声树、李荣,1960,1984)开始,以《烟台方言报告》(钱曾怡,1982)为过渡,到九十年代初贺巍、张振兴两位先生主持编写的九种汉语方言研究,大陆的单点方言调查报告基本定型。九种方言调查报告的“前言”对写作内容有具体的规定:

第一章是导言,对调查点的地理人口概况、历史沿革、方言调查经过、方言的内部差别等作简要的叙述;第二章是本方言的特点,从语音、语法等三方面,分项列举,说明本方言跟其它方言的差别;第三章是本方言的语音系统,从声母、韵母、声调、声韵调配合关系方面,作系统的分析;第四章是同音字表,先按韵母分类,再以声母、声调为序排列,要特别注意有音无字的用法;第五章是本地音和北京音比较,说明本地音和北京音的关系;第六章是本地音和古音比较,说明本方言的历史演变状况;第七章是记音材料,包括儿歌、谚语、对话、故事、语法例句等;第八章是方言词汇,词条按意义分类,和北京话有差别的要加注释。

大陆单点方言调查报告的特点是语音、词汇、语法并重,内容比较均衡。一般都用“某某方言与古音的对比”这样一章来谈古今语音演变,但重点是说明本方言的古今语音对应关系,不追求历时演变过程的深入探求。台湾学者的方言调查报告则比较关注语言历史方面的内容,注意寻找语音演变条件,进而追述方言的语音演变史。下面我们看《儋州村话》是怎样从村话“知”“精”两组的古今、文白对应关系出发来追述村话的语音史的。

第二个阶段是心母变成[t], 填入原端母留下的空格;第三个阶段是古浊音声母都清化,邪母变成[s],填入心母变[t]后留下的空格, 同时澄母变成[t];最后是徹、清、澄、从等送气塞擦音也变成[s]。

整个演变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1)t→d (2)s→t (3)z→s dz→tsh (4)tsh→s

从村话的共时音系结构出发,运用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顺序性来逐步构拟村话白话音的语音演变史,读起来确实引人入胜。

三是抓住方言的重要特点进行抽丝剥笋、层层深入的研究,力求得到规律性的解释。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村话文白读的研究上。

有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的普遍现象,大致而言,官话方言的文白异读比较简单而零散,晋语和东南方言的文白异读比较复杂而多是系统性的变读,闽方言的文白异读则往往可以分离成文白两个音系。由于各种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处理方言里的文白异读,如何作同音字表都是值得仔细讨论的。在《儋州村话》之前,笔者尚未看见正式出版的方言著作里把一个方言里的文白读剥离成两个音系来分别描写。我们发现,由于《儋州村话》里的文言音和白话音从声韵调到同音字表都是分开描写的,这就给了作者一个很好的写作角度:先白后文,先分写后合写,进而讨论文白之间的关系,探讨方言史和归纳方言类型。文章的结构层次由此显得格外清晰而且使问题讨论得一步比一步深入。把文言音和白话音分开描写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他人观察、分析和取用村话文读音和白话音的材料。并非所有汉语方言里的文白异读都要分成两个音系来描写,但《儋州村话》里剥离文白两个语音层并分开描述和讨论的思想和方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儋州村话》对文白读的研究非常深入,把这一部分称为全书的精华也不为过。这里我们稍作分析,看作者是如何运用文白读材料来讨论白话音和文言音到达海南时间先后这个问题的。

同一方言里白读音的历史年代早于文读音,一般来说这是不用讨论的,但白读音比文读音的历史年代早并不等于白读音就一定会在文读音之前到海南。文白读到达海南的可能性有四种:(1)白话音先到; (2)文言音先到;(3)文白本来就同存于一个方言中,一起移入海南;(4)先后不明,文言音是从海南的另一种汉语方言里借来的。 就海南的各汉语方言来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一个可以作为村话本宗的文言音系,所以第四条不成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过一种先有读书音再出现说话音的方言,所以第二条也可以排除。问题是要在第一和第三两种可能性中排除一种。通过论证,作者证明是白读音先到达海南。这个结论并不出乎人们的预料,关键是证明过程:古心、床、禅等母在村话的白话音中今读[t-],文言音中大致相同的古声母今读[s-],和白话音不相同。同样的条件但变化并不相同的原因一定是白话音的心、床、禅等母字已完成了从[s]到[t]的变化,当文言音到达海南后,白话音中的心母字的音变过程已完成,于是,文言音的心母就保持了原来的读音,仍然读[s]。 于此可见白话音早于文言音到达海南。

此外,《儋州村话》还把一些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麻烦的小地方处理得比较自然而合理。虽然作者没有把这些问题专门提出来讨论,但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却值得我们品味和体会。比如对白话音声调的命名。白话音今有六个调,古平、上、去、入都分阴、阳,但清上字和清去字、浊上字和浊去字分别同音,这种声调如何定名就有讲究。先看表一。

表一

古声调

上声去声

古清浊

清浊清浊

今调值 清上22 清去22

浊上11浊去11

在这种情况下,村话六个声调可以有下列五种处理方法:

①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入、阳入。无去声。古清去字今归阴上,古浊去字今归阳上。

②阴平、阳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无上声。古清上字今归阴去,古浊上字今归阳去。

③阴平、阳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入。古清去字今归阴上,古浊上字今归阳去。

④阴平、阳平、阳上、阴去、阴入、阳入。古清上字今归阴去,古浊去字今归阳上。

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古浊上字今归去声,古清去字今归上声。

也许还可以再增加一种:村话有八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前面八个调中,阴上与阴去同音,阳上与阳去同音。

阴上与阳上、阴去与阳去分别同音但不合并,虽然不符合音位合并的原则,但在两种情况下就有必要这样做。比如要构拟村话的古声调。显而易见,村话一定经历过上声和去声先依声母清浊各分化成阴上阳上阴去阳去四个调这样一个阶段,然后阴上和阴去、阳上和阳去因调值逐渐接近而合并成两个调。从构拟村话古声调的角度出发,就应该把村话的今上声和今去声分成阴上、阳上、阴去、阳去四个调,这样才便于讨论其演变过程。再比如作方言对比,尤其是和吴、闽、粤、客、赣、湘等东南方言比较时,把村话的今上声和今去声各分成阴阳两类来和其它方言对比就显得比较方便。

李荣先生(1983,1985)曾讨论过方言声调的命名问题,提出了声调命名的三个原则:一要符合方言本身的语音构造,二要照顾到古今比较,三要照顾到方言之间的比较。上述五种命名都是六个声调,符合本方言的语音构造,衡量这五种声调命名的利弊主要是看其是否利于古今比较和方言比较。第①种命名缺上声、第②种命名缺去声,两种定名都没有照顾到村话中古上、去两声有分有合这个事实,这样的命名不便于古今比较和方言比较。第③种和第④种都照顾到了村话中古上、去两声有分有合这个事实,但汉语声调中的阴阳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出古声母清浊与今声调的关系,阴调指来自古清声母,阳调指来自古浊声母。二是阴阳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当现代方言中的某声调不因古声母清浊分化两个调时,就不以阴阳命名该声调。因此,这两种命名也不能令人满意。第⑤种以清上字来命名今上声,以浊去字来命名今去声,由于大多数现代汉语方言的上声和去声也是这样命名的,因此,这种命名对古今比较和方言比较都有利。《儋州村话》采用的就是这一种,但作者并没有对此特加说明。

叁 关于村话的浊吸气音声母

古帮端两组在儋州村话白话音和文言音中的古今对应关系有所不同,见下表。

但如果假设村话文言音的併定两母仄声在进入村话时仍读浊音而且已同化了帮端两母,那么上述困难不但不是困难,还会成为解释村话帮端母发生特殊变化的有力证据。下面我们试着来证明一下。

以下的讨论应在全面检讨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模式这样的前提下进行,对这个问题本文作者有一些不同于其它学者的想法,但这里不能深究,以后拟另专文讨论,本文暂只讨论与儋州村话关系比较密切的情况。

併定群三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模式常见的有如下七种。

①清化,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北京话。

②清化,平声和上声(白读)送气,去声和入声不送气,如广州话。

③清化,平上去入都不送气,如长沙话。

④清化,平上去入都送气,如南昌话、梅县话。

⑤清化,有的送气,有的不送气,如厦门话、福州话。

⑥读“清音浊流”的浊声母,如苏州话。

⑦读浊声母,如湖南城步儒林镇话。

以上七种是古全浊声母在大方言的核心区域的演变模式,但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方言还有一些不同于上列七种的情况,下面酌举几种。先说明材料来源。

平江、都昌: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

埔圻: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48年。]

开平:詹伯慧、张日升《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新世纪出版社,1987年。]

化州:梁猷刚《化州话的d》《中国语文》[,1979年第5期,354 —355页。]

海口:梁猷刚《海南岛海口方言中的吸气音》[,《中国语文》1958年一月号,27—28页,34页。]

海口需要补充说明相关情况:

从这六个方言的情况可以得到五种与前述常见的七种类型不同的古全浊声母演变类型:

一,古浊声母今读浊送气并同化同部位的次清声母,如平江、埔圻;

二,併、群两母今读浊不送气并同化同部位的次清声母,定母今读流音则应为次清声母同化,如埔圻;

三,古併、定两母同化同部位的全清声母,群母则被同部位的全清声母同化,如开平;

四,定母平声被透母同化,定母仄声则同化了端母,如化州;

五,白读的古全浊声母同化了同部位的全清声母,文读浊仄字同化同部位的全清声母,浊平字则被次清声母同化,如海口。

海口知组白读音是舌头音,文读是舌上音,白读音的历史年代比文读音早。于此可见海口全清声母被同部位的全浊声母“浊化”的历史年代应比较早,不会是晚近发生的语音变化。

平江、都昌、埔圻的情况表明,古全浊声母读送气浊音的平声字会同化同部位的古次清声母;而开平、化州、海口的情况表明,古全浊声母中仍读浊音的仄声字确实会“浊”化同部位的古全清声母。

由于海口话与儋州话的地缘关系,其语音演变规律对解释儋州村话应比其它方言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据此推定文言音进入儋州村话时併定群三母仍读浊音。

文言音进入白话后,由于文言音与白话音共存于一个方言中,相互影响并发生系统整合是必然的。就声母而言,决定整合方向和整合方式的主要是发音方法:清、浊,送气、不送气。最后形成这样的音韵格局:帮端两组声母中,白话音的送气声母同化了文言音的送气声母,文言音的浊不送气声母同化了清不送气声母,整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折衷和妥协的结果,见组声母的整合则是白话音同化了文言音,是白胜文败这样的结果。因此,儋州村话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帮端见三组的读音应如表三。

此表据《村语研究》70—72页“声母的比较”整理。表中併母仄声的“步”字见《村语研究》40页“村语汉词与中古汉语声母的比较”表,但在其他地方未找到相对应的字音读音。

村语舒声和促声各有五个调,共有十个调。村语中的汉语词音大致能分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已合成一个调,入声虽分两调但与声母清浊无关,共五个调。字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古全浊上声字今归去声,是比较明显的官话类型的方言。

对比儋州村话,村语“词音”里的併母和定母都尚未因平仄而发生分化,其年代比儋州村话白话音要早。根据儋州村话和海南村语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村话与村语中的汉语成分之间不一定有先后继承的关系,但村话的白话音和村语的汉语词音、村话的文言音和村语的汉语字音的源头肯定相同,尤其是村话的文言音和村语的字音,二者的语音对应关系非常严整,应该是同一时间分头进入村话和村语的。

海南黎语中汉语借词的情况大致与此相同,详见欧阳觉亚、郑贻青(1983:358-365)。但海南临高话汉语借词反映的语音情况比较接近儋州村话的白话音,详见张元生等《海南临高话》关于汉语借词的部分(1985:70-80,94-102)。

现在再看丁先生关于帮併两母演变的解释:“早期村话从帮母来的字都读p,文言中从併母来的仄声字也读p,后来同时或先后产生变化,从p变成b。此一变化是后起的,可能受到邻近的语言或方言的影响。”只要把“文言中从併母来的仄声字也读p”改成“文言中从併母来的仄声字则是读b”就不但可以解释儋州村话,也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儋州村话及海南大多数汉语方言的同类现象。

肆 掩卷之余

本文立意的重点是要向读者介绍一本书,在介绍内容的同时适当突出作者在研究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特点,重在“述”而不在“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

虽然如此,在这掩卷之余,我们还是要对这本书表示两点不满。第一是缺少词汇和语法的内容,这对想全面了解村话的读者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儋州村话》“绪论”里说,发音人吴钟绮先生已写出经丁先生编定的儋州词汇“近六十万字,预备另行发表。”本文作者曾问过丁先生这部词汇是否已出版,回答是“没有”。什么时候出?回答是“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一部书里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兼顾,虽然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讨论得不够深入,但一次就给读者一个描写比较全面的方言,很可以免去以后时过境迁,难以出齐全部材料的担忧和遗憾。

第二是不考本字。如果《儋州村话》的作者都不考村话的本字,别人就更难胜任这件工作了。至于为什么不考本字,丁先生的回答是:太麻烦,没时间做。

用《儋州村话》前面的音系来对照后面的十三篇语料,儋州村话本字考的难度确实比较大。考本字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要对该方言共时的语言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有足够的了解,否则,当进入方言语音史的范畴后,不是主观臆测,就是寸步难行。在丁先生写作《儋州村话》时,海南的语言调查材料还比较少,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考本字,无异于做无米之炊。依丁先生一贯缜密精审的学风,断不肯打此无把握之仗。话虽如此说,我们还是希望:一、儋州村话的词汇著作能早日出版;二、由于海南的语言调查材料现已日见丰富,丁先生以后一定要抽一点时间出来,做一点儋州村话的语法研究工作,并考几个本字以为后学示范。

标签:;  ;  ;  ;  ;  

读丹州村方言_方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