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期望,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来教育好学生
作为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教风端正,行为高尚,谈吐文雅,爱护学生,严于律己,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师忽视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在教学工作中不负责任、作风浮夸、行为散漫,其后果必然误人子弟,害人害己。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也是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梦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
1.规范课堂常规。上课时,要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的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以及本学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安排等,对待新生还要向他们介绍本校体育方面的成绩,宣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上课的常规要求等,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应当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
2.结合实践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通过中长跑教材,可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可进行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可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教材教育,可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通过体操教学的相互帮助、保护,可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可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课程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借还器材,可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和正确使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科学合理地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
三、根据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中长跑、越野赛等活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游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觉遵守规则的品质;障碍跑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引用伟人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创造佳绩来启发后人。
其次,体育教学要求要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各项运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个人成绩影响集体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体育存在着豪迈、奔放、庄重之美。尤其是在舞蹈、韵律操、健美操、三军仪仗队方面,美的表现力更为直接。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之中
《新课程标准》对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自身的行为、修养、精神面貌过关的前提下,才能把你自身的寓生之德传递给学生。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
总之,育人是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吴凤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德育论文; 体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