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分析论文_李莹莹

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分析论文_李莹莹

李莹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功能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对小儿行心电图检测,分析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儿200例,依据心电图结果,分析其临床病因。结果:据心电图结果可知,128例患儿(64%)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2例(6%)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46(23%)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4例(2.0%)表现为房性早搏,3例(1.5%)表现为室性早搏,14例(7.0%)表现为ST-T改变。病因:110例(55.0%)为上呼吸道感染,36(18.0%)例为急性肠炎,34例(17.0%)为流行性腮腺炎,20例(10.0%)为非感染性疾病。结论:小儿心律失常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但不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因此,应及时排查相关感染性疾病,对症治疗,继而缓解小儿心律失常症状。

【关键词】 小儿心律失常;心电图;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44-01

临床上一致认为心律失常主要因感染性疾病所致,但不排除非感染性疾病影响。针对心律失常,其诊断方法为心电图检测,以查明具体病因,便于对症治疗[1]。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儿200例,依据心电图结果,分析其临床病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儿200例,其中,91例男性患儿,109例为女性患儿,年龄在1个月~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岁。以上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该病的相关检查标准,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行心电图检查前,对所有患儿的心率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心律失常的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案,若患儿的心率≤150次/min,则按一般情况,对该类心律失常患儿行心电图检查:调节心电图,选择12导联,将纸速的正常值调整为25mm/s。若患儿的心率>150次/min,则可将纸速调高至50mm/s。依据心电图结果,分析其临床病因,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变化情况,以防患儿心律失常症状恶化,便于及时采取抢救措施[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进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两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心电图结果可知,128例患儿(64%)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2例(6%)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46(23%)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4例(2.0%)表现为房性早搏,3例(1.5%)表现为室性早搏,14例(7.0%)表现为ST-T改变。病因:110例(55.0%)为上呼吸道感染,36(18.0%)例为急性肠炎,34例(17.0%)为流行性腮腺炎,20例(10.0%)为非感染性疾病。。

3.讨论

心律失常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根据改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7类,即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ST-T改变。患儿具体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悸、出汗以及低血压,若病情较为严重,则会出现阿斯综合征,少数患者会有猝死的危险。

而小儿心律失常主要因感染性疾病导致,其中以心肌炎的发病率最高,该病通常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据权威医学报告显示,心肌炎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1)心肌血管受损。病毒侵入血管内,导致心电图改变,作为心电图五个波段之一的T波随之发生变化,T波的作用为记录心电图显示身体某部位的电流变化,一旦T波电位变化图异常,出现倒置或低平现象,容易引起继发性交界性早搏。(2)心肌根本性损害。一旦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内,将直接致使患者的心律出现异常。(3)交感神经末梢受损[4]。病毒对交感神经末梢的损害表现为,刺激儿茶酚和胺基在交感神经位置迅速结合,从而导致儿茶酚胺被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的含量超标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压症状,其作用血管的α受体后,增大血管收缩,导致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症状。

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前,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及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患儿的心律失常由非感染性疾病,即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则可采取心脏病手术治疗;若患儿的心律失常由感染性疾病,即电解质失衡,应先治疗相关原发病,待原发病的症状消失后,心律失常症状也随之消失;若患儿的心律失常为其他感染性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应行相关检查,找出具体病因,以便对症予以相关药物治疗。以上所有心律失常情况,一旦病情恶化,患儿极易猝死,因此,对心律失常,应及早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依据心电图结果,制定相关的治疗对策。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律失常最为有效的途径,其检查过程迅速,结果精确,有利于患儿及时根据检查结果接受相关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

综上所述,据心电图显示,200例心律失常患儿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病情特征,即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ST-T改变,分析其具体病因,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但不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因此,应及时排查相关感染性疾病,对症治疗,继而缓解小儿心律失常症状[5]。

【参考文献】

[1]高潮.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2,01(14):105-106.

[2]李红叶.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检查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2(11):96-97.

[3]梁坚坚.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3(04):82-83.

[4]李梅.42例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8(05):76-77.

[5]温景艳.小儿心律失常136例心电图分析[J].海南医学,2005,10(07):31-33.

论文作者:李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分析论文_李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