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职教中心学校 315201
摘 要:茶艺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仪式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用仪式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对课堂有一种敬畏和尊重,让上课变成一种修身养性的和美仪式。课堂中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以茶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仪式感 传承 审美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改革主要任务中提到,“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茶艺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几年,在各个中职学校得到了大力发展,我校也不例外,旅游专业的班级相继将茶艺课纳入了公共专业课的教学,虽然学校的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但是通过一个学期茶文化的熏陶,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很优雅、也可以很专注、也可以很自信。茶艺课竟有如此魅力?在我看来茶艺课并不只是一门简单的技能操作课,它所涵盖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更多的是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一名茶艺专业老师,其实也是一直在学习和感知的路上,本文是我作为一名一线茶艺专业教师,对中职茶艺课日常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认识仪式感
大家对茶艺最初的认识都是觉得很玄乎很遥远,总认为茶艺就是复杂繁琐的一套套程序,不就是泡茶喝吗?值得花那么多时间、那么讲究吗?还真是值得呢。茶艺所表现的形态,正是一种仪式感。仪式是什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旧时皇帝登基需要有登基仪式,毕业了有毕业典礼,婚礼有各种仪式,生日我们要吹蜡烛吃蛋糕庆祝,过年我们要贴福字、大扫除、放鞭炮……这都是生活中的仪式,有了仪式,才会让人觉得这一天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虔诚和心理暗示,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国家,从文化领域到生活领域,大大小小的仪式从没远离过我们。反应到我们的教育上也同样很有必要的,学校开学典礼让学生明确开学的意义,通过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和荣誉感,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外,更重要的是能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那么作为一名茶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记得刚开始上旅游班的茶艺课时,很是苦恼,因为面对的是我们学校中考分数线垫底的旅游班学生,说好听一点是他们很活泼,其实就是行为散漫、自我约束力差,每次给他们上课,老师会觉得很无力,理论课你在上面“激情澎湃”,下面一片“呼呼”声。实践操作课则更是乱成一团,玩水、大声喧闹、桌面上一片狼藉、不肯好好操作练习……我简直要崩溃了!我觉得那么美好、高雅的一门课,学生怎么就那么乱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也开始找寻答案。最终的答案找到了,那就是仪式感。必须营造一种氛围,让他们对课堂有一种敬畏和尊重,把仪式感建立起来,让他们走进茶艺教室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神圣的场所,让上课变成一种修身养性的和美仪式。于是,我开始在茶艺课教学中尝试仪式感了。
二、找寻课堂中的仪式感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在《上课的仪式感》一文中提出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上课,课堂,教学,课程,使命是传承人类的文化,发展人类的文化。文化,本身是神圣的,传承、发展文化更是神圣的。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学习茶艺,流程细节和礼仪美学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这形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仪式感。仪式感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在一瞬间让你安静下来,让你把一件本来很单调很普通的事变得崇高,让你觉得你在做的这件事是那么的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不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的状态吗?叮铃铃上课铃响的那一刻,当老师走进教室端身正意,微笑着用标准45度的鞠躬礼,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的时候,学生也以一颗至诚恭敬之心向老师回礼,那一刻,我想老师和同学们都是神圣的、幸福的。然后伴随着悠扬清雅的古筝音乐,我们端坐着整理茶盘茶席,每个同学桌上的茶器都是完全一样的,摆放位置都是有指定位置的,包括一方小茶巾,一把紫砂壶,一个公道杯,一个小茶漏,一组品茗杯……无不精致清爽。随着音乐的舒缓节奏,我们一起练习翻杯、赏茶、温杯烫盏、注水、醒茶、分汤、赏茶,按照流程一道道工序下来,不疾不徐,而是如同一幅慢镜头的电影动作,整个茶室宁静如水,阳光洒落在茶室的茶席上,音乐暖暖地缓缓地包围着每一个人,在这极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每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纯真的微笑,每个人都沉浸其中,仪式感不同于形式感,课堂中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学生吵闹,用优美的音乐让他们平静下来;学生不爱练习,可以让他看看视频中茶艺师的精彩表演,让茶艺师灵动流畅、行云流水的优雅动作感染他们,告诉他们茶艺很美,你也可以变得那么美。
三、让仪式感发光
1.慢,让言行有了仪式感。我告诉学生们,要泡好一道茶,需要平心静气,需要耐心等待,于是那个平日毛毛糙糙、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假小子”变了,她开始用心去感觉水温的变化、去感觉投茶量的多少对茶汤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同学都不再那么闹腾了,都开始有了一股“从容淡定”的范,放水壶时不再有“嘣”的一声重响了,品茶时不再一干而尽了,他们学会了“慢”,慢,让言行举止有了仪式感,每一次的茶艺课,再没有人把水打翻了,不再讲脏话了,不再大声喧哗了……伴随着茶礼的学习,他们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愉悦和融洽了。
2.专注,让仪式感沉静。泡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总是乱成一团,有的还在烧水,有的已经开始泡茶了,这边在凤凰三点头,那边在玩水嬉闹,他们总是急于求成,不是忘了这就是操作中顺序颠倒了,忘了赏茶、忘了温杯,于是方寸大乱。于是,我开始凭借仪式感的力量来影响他们。通过固定的几个动作、几个要求,让他们呈现秩序感。大家一起练习怎样规范折叠茶巾,一起耐心等待水烧开,伴随着“1、2、3”的节拍同时练习“凤凰三点头”,顺其自然等待杯中水,一起品尝茶汤的鲜爽甘冽。慢慢的,他们开始沉下心来了,每个人都进入角色了,静下心来,把茶艺的每个动作反复练习,一点也不嫌麻烦,一旦投入了被烫着手了也不觉得,只有满心的喜悦与满足。旁边不专心的那个看到同桌那么专注,不由得也受到感染,整个茶艺教室除了水声没有其他的杂音,我们一次次、一遍遍认真的学习,就是为了演绎如何泡好一杯茶,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着茶艺的乐趣,在这样极具仪式感的氛围中,大家沉浸其中,都忘了下课……
3.生活美学,让仪式感更加升华。茶艺课,一个“艺”字,就包含了太多的含义,茶艺是一种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评、鉴赏艺术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环境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学意境。我告诉同学们,人、茶、器、物、境是茶艺不可缺少的元素,一个洁净清雅的环境是茶室最重要的,虽然我们不可能像诗意的古人一样,在山水间、松风下品茶,但我们可以做到“净”。我让学生铺上一块棉麻桌布,去野外捡一两枝造型漂亮的树枝,插一瓶淡雅、小巧的茶席花来进行点缀,让他们比较经过精心布置的茶席和平时日常练习的茶盘有什么不同?于是我们的茶室工场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了,因为他们开始感受到茶室空间带来的美学体验,慢慢地,他们开始学会欣赏茶器的美,学会欣赏茶叶的美,开始追求茶艺动作的美,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美,开始发现生活中的美,开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了……茶艺课,就像一次修行,让那些原本浮躁的孩子们,在闻、品、赏、悦之间,获得精神上莫大的满足与平静。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明确“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六项主要任务[ol].新华网,2015年07月13日。
[2]成尚荣 《上课的仪式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06期。
[3]张文质 《教育是慢的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妍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茶艺论文; 仪式论文; 学生论文; 都是论文; 茶室论文; 文化论文; 的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