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对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需求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对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需求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开发中的社科文献信息需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开发论文,文献论文,需求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过程,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仅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同样也需要运用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为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保障与支持。社会科学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知识形态资源以及所具备的科学保障功能,能够为西部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知识基础和科学保障。

西部开发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价值与作用。几年来,西部地区社科文献信息工作服从并服务于西部开发的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解决西部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丁作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对西部开发中的社科文献信息需求的类型与特点予以初步分析。

1 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型

1.1 政策类

由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广大地区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些地区实行开发,必须要有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此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用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决策层和研究者来说,政府能够提供的政策资源有多少、如何发掘政策资源、能够运用的政策手段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等具有宏观调控性的政策信息,是他们非常关心与极想得到的信息之一,尤其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初期阶段更是如此。

决策层和研究者对政策类信息的需求目的与内容存在着差别。相对而言,决策层,特别是省、地(市)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更多的是从争取或制定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把握坚持政策的原则性和运用政策的灵活性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的是争取或制定优惠政策的背景、客观依据、可行性、已有政策的完善以及相关地区的政策比较等方面的信息。研究者从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自身工作需要的角度,对政策类文献信息的需求侧重点在政策的理论依据、科学内涵、超前与现实的结合等方面。但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研究者,其政策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比较高,因此要求文献信息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要了解本地区决策层对政策信息需求的变化,从而能够正确地鉴别、选择政策类文献并按不同形式对其内容进行信息加工。

1.2 对策类

“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见《文心雕龙·议对》),当代“对策”一词虽承袭古义但重指“射策”,尤其对于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来讲更是如此。对策研究成为社会科学应用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解决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矛盾而进行的对策研究,在不同时段其侧重点及深度有所不同,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重点也大不相同。其一,西部开发初始,用户信息需求范围很广,更多的是需要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资源优势及其利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宏观性信息,以对“瓶颈”问题的解决提出全局性的对策建议。其二,随着西部开发的全面展开,人们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研究并提出的对策建议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如关于“三江源”地区(即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的生态保护问题,青海省社科研究人员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对策研究报告的主题依次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措施——解决人口相对集中后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措施——联合经营、生产技能及就业培训的办法”,与此相适配的信息需求的重心也从宏观层面逐步下移至微观层面,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适用性的难度。在西部开发对策类信息需求中,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1.3 学习类

西部大开发为全面提高西部人的素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造就了一个新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的学习氛围。社会科学的教育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虽然都是以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目的,但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这三大用户群体对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需求却存在许多差异。领导干部的信息需求主要是为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特别是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寻求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科研人员则以改变、调整知识结构为重点,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其信息需求多集于理论方面。社会公众对社科文献信息的需求更多的表现在基础性知识方面,因而普及性社科文献信息成为社会公众的首选。

2 信息需求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西部各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结构及其重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大大加强了应用性研究的力度,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特点表现得比较突出。

2.1 注重理论性,突出应用性

重视学术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传统特点。与基础理论研究不同,面向西部开发的社会科学研究用户虽然也注重基础理论方面的信息,但更多的是需要西部开发的应用研究信息。另外,随着决策层的领导干部对社科理论信息的鉴别与接受能力日渐增强,西部开发中的社科理论信息需求已成为决策层用户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础理论研究的信息需求是以专门从事社科研究、教学的用户为主体,这部分用户要求所提供的理论信息是立于学科前沿或者有知识创新意义,理论观点要新而不玄,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科学理论保障。应用研究的信息需求,用户希望信息内容能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性要强。由于西部开发方面的应用研究信息数量繁、内容杂,因此信息与本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否适应,可借鉴度的高低,能否操作等,是用户,特别是决策层用户评判、采用应用性研究信息的重要因素。

2.2 信息内容的地域性强

西部开发,其语义含有地域性限制,即“西部”并非完全是地理中的方向概念,而是专指我国的1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3个民族自治州,这些区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西部开发中的社科文献信息需求的地域性有两个指向,一是信息的需求多来自西部,二是需求的信息内容多涉及落后地区开发问题,突出了很强的地域性。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对西部开发的文献信息需求成为一大“热点”,但信息需求的内容在地域上并不仅局限于“西部”,而是触及所有有关开发贫穷落后地区的文献信息。国内信息方面,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严重失衡地区等,无论东南西北,信息中只要有鲜明特色的新思路、新做法,都在用户需求范围之内。对其他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的文献信息,如美国历史上对西部开发所采取的措施、前苏联开发远东时劳动力东移的方法、日本在开发中高度重视综合治理等等,用户需求甚高,以求借鉴。当然,这种地域性强的信息需求只是作为一个特点表现,并不意味着排斥内容中不含有“西部”但有借鉴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

2.3 事实与数值类信息需求量大

通过剖析已有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是人们经常运用的实证研究或定量研究的方法之一。西部开发中,用户对有关地区、国家的相关数据信息需求明显增加,查寻频率比较高。

开发西部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数次,包括新中国50余年来的交通建设、移民垦荒、“三线建设”等等。这些开发活动,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作为借鉴,用户需要掌握西部开发史中的事例、事件、评价等事实方面的文献信息,用以拓展思路或论证观点。数据信息,有人也称之为数值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信息资源。西部开发,决策层用户需要运用数据来分析和判断形势,以使决策更具有权威性;研究层用户借助于“数据语言”来增强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说服力;社会公众用户则通过了解有关数据来认识或比较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2.4 网络信息需求逐步上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上社科文献信息资源日趋丰富,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途径来检索社科文献信息。

西边大开发在互联网上也有相应反映,有关西部开发的网络信息已形成为新的信源,如利用搜索引擎Google就可检索到以“西部大开发”命名的子目录3.7万条,西部网站综合信息发布网页108万个。西部地区印刷型文献资源本来就严重匮乏,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选择利用“海量”、快速、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西部开发对社科文献信息需求的压力。但是目前西部地区的社科信息需求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只是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究其原因,一是信息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信息生产能力偏低,信息传播储存能力尚有较大的差距,信息获取能力偏弱,网络信息检索的条件很不完善,整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二是用户个体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如知识水平、微机操纵技能、网络检索技能、外语能力等等,致使用户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差异有别。三是网络中的社科信息资源还存在不足,乃至大的缺漏,如各学科信息在网上的分布不均匀、西部开发专题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差、理论研究方面的信息很少等。

4 结束语

西部大开发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限巨性,对社科文献信息的需求将持续贯穿于西部开发的全过程,社科文献信息工作者应准确把握变化中的用户信息需求类型和特点,探寻规律,以便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收稿日期:2004-04-20

标签:;  ;  ;  ;  ;  ;  

西部大开发对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需求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