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几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使我深深知道,只要激发起学生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道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能爱屋及乌的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学习。因此,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只有将慈母般的爱心投入到教学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抱以充分的信任和期望,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真正的“朋友”,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教师。俗话说的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再冰冷的内心也会被教师坚持不懈的爱的教育的所感染、所融化。学生一旦认可了老师,信任、尊敬他们,就会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大多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的内心脆弱而敏感,最怕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冷落、瞧不起。教师要主动地走近他们,主动和他们做朋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他们重拾自信,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通过帮学困生找回自信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定,如故事激趣、疑问诱趣、佳句调趣、“音画”逗趣、激情朗诵、笑话引路等,设计时要根据教材及课堂设计的需要,从“诱情、激趣、设疑”入手,从而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茶馆》时,我先播放《茶馆》话剧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先大致了解里面的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学生在看完之后肯定急于知道后面各个人物的命运是如何发展的,此时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已经被提到了最高点,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若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文言文资料丰富,各家观点不一,普通课堂教学不能完全呈现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有机结合,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就可以将文言文的文本与战国形势图链接在一起,学生通过地形图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安陵危急的形势。唐雎受命于危难之中,力挽狂澜,挽救安陵的意义就容易理解了。而对于秦国来说,安陵对秦统一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秦对安陵势在必得。在这种情况下唐雎却创造出保全安陵的奇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唐雎的外交才华,学生进入模拟的战国局势之中,使抽象的课文叙述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坚持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小知识“多音多义字”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湖南日报》“法制与社会”栏目中刊登的一个小案例:有两村民甲和乙,原本关系不错,但为了还钱的事儿,弄得反目成仇。当年村民甲向村民乙借了5万元,立了字据。两年过后村民甲还了3万元给村民乙,也立了字据。又过了数年,村民乙要村民甲还钱时,矛盾终于产生了。说到这,我顿了一会,问学生:“你们猜怎么着?”学生一时摸不着脑儿,但又想知道个究竟,我说:“问题呀,就出在村民俩立的字据(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条)上!借条上除了函头、借主、借款日期外,只有这样一句‘还欠款2万’,村民甲坚称自己只欠2万(‘还’读hái),村民乙认为村民甲欠自己3万(‘还’读huán),二者相差1万元,这不闹翻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多音多义字在“作怪”!现实生活确实离不开语文知识啊!这样坚持教学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五、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具有竞争性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态,使活动变得富有刺激性、挑战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如“纠错大王”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大动手脚”、“大做文章”。某制药厂的广告“‘咳’不容缓”,某服装厂的“‘衣’鸣惊人”,某热水器的“随心所 ‘浴’”……另外,还有近两年物价上涨催生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热词,我要求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学生们踊跃参加。这次活动共纠正了285个误用的汉字,蒋红花同学因纠正53个错误用字而赢得了“纠错大王”的称号。“我是小小书法家”、“诗歌朗诵擂台赛”、“讲故事英雄会”等活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中,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像作文中,一个好标题,一个好词语,一处好的引用等等。对于那些学困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只要回答,就给以鼓励,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就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就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论文作者:杨年斌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村民论文; 有效性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