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重发电厂热力系统优化与节能改造分析,有利于提升发电厂整体的生产水平,提升发电厂的热效率,降低系统长期运行中的能源消耗率,为现代化发电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持续增加提供可靠地保障。因此,需要注重各种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对发电厂热力系统的深入理解,促使这些技术措施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与节能性。文章分析了发电厂热力系统的概况,重点阐述了其优化与节能改造的措施,旨在充分发挥热力系统的作用,为发电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改造
1发电厂热力系统的概况
热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从热源处获得的能源在高温的条件下,产生膨胀,排出循环的废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热力系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矿物燃料而获得的,例如煤炭。但是,由于许多矿物燃料都是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能源,再加上矿物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劣。因此,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热力系统在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的过程之中,在很多环节都可以对能源进行节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所以,对此应该需要深入研究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改造,环节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降低我国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每个行业的生态效益,促进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
2影响发电厂热力系统效率的指标
2.1排烟温度
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从锅炉尾部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排出的温度-----排烟温度。排烟温度越低,排烟损失越(q2)小。但在设计中要降低排烟温度必须增加锅炉尾部受热面,这就需要增加投资和金属消耗量。如果排烟温度过低,达到烟气露点温度,将造成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所以排烟温度的高低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排烟温度与锅炉负荷、送风温度、送风量、尾部受热面积灰、烟道严密性等有关。在锅炉运行中,如果通风量不合理,炉膛温度偏低(炉膛吸热与温度成四次方减少),则排烟温度升高;受热面结渣、积灰会使传热减弱,导致排烟温度升高,使排烟损失增大,降低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排烟热损失是影响锅炉热效率最大的因素,排烟温度每升高1℃,使锅炉效率降低0.05~0.06%,影响机组供电煤耗4g/kWh左右。
2.2飞灰、炉渣可燃物
飞灰、炉渣可燃物是指飞灰、炉渣中的碳的质量占飞灰质量的百分比%。飞灰、炉渣可燃物决定了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一般飞灰份额占90%、炉渣份额占10%,该项热损失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第二大热损失。飞灰、炉渣可燃物除与燃料性质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与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炉膛温度、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情况有关。燃煤的挥发分越高,灰分越少,煤粉越细,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就越少,它所造成的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就越少,锅炉效率就越高。降低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的有效办法:安装高质量的飞灰可燃物在线监测装置和煤质在线监测装置,可以使运行人员根据煤质和飞灰可燃物的变化,及时调整一、二次风的大小和比例,调整最合理的煤粉细度,进一步降低飞灰可燃物。飞灰可燃物每降低1%,锅炉效率约提高0.3%。
2.3锅炉氧量、过量空气系数
为了使煤在炉膛中尽量的燃烧完全,减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实际送入炉膛的空气量都大于理论空气量,以使燃烧反应在有多余氧的情况下充分进行。过量空气系数α=实际空气量/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直接影响炉内燃烧的好坏和排烟热损失的大小,对于在负压工作下的锅炉,外界冷空气会通过锅炉不严密处漏入炉膛及其烟道中,致使烟气中过量空气增加,造成排烟热损失和引风机电耗增大,降低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因而锅炉运行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锅炉漏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发电厂热力系统的优化及节能改造
当前,能源紧缺问题制约着高能耗企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电厂十分关注自身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改造,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化学补充水系统
目前,发电厂机组均为抽凝式,在对热力系统进行化学补水过程中,主要方法为在凝器或除氧器中补入化学水,在实际补水时,如果补水温度偏低,则需要借助其他装置,以此保证凝结器中补充水的有效进入,通常情况下,其形式为喷雾式,此时回收了部分排气废热,并在一定程度在改善了凝器真空。同时,生产实践中,也可采用低压加热器,此时化学补水实现了逐级加热,并且对高位能蒸汽量进行了最大化的控制,使其保持在最低程度,进而系统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经济性与高效性。
3.2废水余热回收利用
在除氧器运行时,由于其排放蒸汽,不仅会损失热量,还会损失工质,因此,优化热力系统过程中,应利用冷却器,以此减少热量损失,避免工质损失问题的出现。在锅炉运动过程中其排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定期排污,另一种为连续排污,前者为了有效排放污水,需要扩容降压,此时便会造成废水余热的浪费;后者虽然实现了对二次蒸汽的回收,但其回收率偏低,同时排放过程中也浪费了蒸汽与废水余热。在此情况下,发电厂锅炉排污不仅浪费了废水余热,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为了扭转此局面,发电厂应充分利用排污废热回收器,以此保证锅炉污水余热的有效回收,同时在扩容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污水,可利用排污冷却器,在此基础上,能源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利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目标的达成。
3.3加强废烟余热回收再利用
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发电厂锅炉废烟余热能否得到有效地利用,关系着热力系统能耗,影响着系统正常运行的节能效果。若在高温状态下直接排放废烟,将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废烟余热回收再利用,优化热力系统,增强其长期使用中的节能效果。具体表现在:(1)结合发电厂的实际概况,注重节能设备或者低压省煤器的合理使用,降低废烟温度,保持锅炉工作的高效性;(2)通过对预热工件、预热空气等优化与改造方式的有效利用,增加发电厂的生产效益。
3.4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
在发电厂生产过程中,蒸汽热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实际生产中,蒸汽释放热能后,其凝结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此时浪费的蒸汽凝结水占蒸汽总热量的20%~30%,如果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将利于工业用水的节约,同时也利于燃料能源的节省。因此,发电厂应对蒸汽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具体措施为借助蒸水余热替代低压蒸汽,此时发挥凝结水的余热,以此减少低压蒸汽的能耗,进而利于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于凝结水而言,其回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加压回收,另一种为背压回收,前者主要是利用气动凝结水加压泵,对凝结水进行加压输送,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后者主要是借助输水阀背压,对水蒸气与凝结水进行输送,此方法保证了回收水及二次水蒸气的有效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废气与废水排放,从而满足了节能减排的要求,保证了企业综合效益的增长。
4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保障经济社会构建的前提条件。节能环保,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我国现目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热能动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改造,是对工业生产产生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的手段与技术,这不仅能够减少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还能保护环境,促进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的性能合理运用分析[J].王洪民.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7)
[2]抽凝机组热电厂发电效益问题分析[J].张松涛.通讯世界.2017(04)
[3]热电厂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排除策略[J].丁远.通讯世界.2017(05)
论文作者:杨少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发电厂论文; 锅炉论文; 热力论文; 可燃物论文; 系统论文; 余热论文; 温度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