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飞, 陈波, 曾健, 陈俊强, 廖清华[1]2006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方法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专利蓝和锝99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再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对其中20例病人的腋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A、CK-19在淋巴结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CK-19mRNA。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有44例前哨淋巴结成功显像,成功率91·7%,其中20例病人联合应用专利蓝和99mTc-DX两种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成功率100%。成功显像的44例病人共找到前哨淋巴结(SLN)95个,病理检查发现转移率(阳性率)为37·9%(36/95);非前哨淋巴结(NSLN)457个,转移率为19·7%%(73/457)。两者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2)。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20例病人共有239个腋淋巴结,其中SLN48个,NSLN191个。常规病理检查SLN微转移阳性率为14·6%(7/48),NSLN为0;用E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29·2%(14/48),NSLN为1·6%(3/191);CK-19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22·9%(11/48),NSLN为1·1%(2/191);RT-PCR方法检测SLN阳性率为62·5%(30/48),NSLN为11·5%(22/191)。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专利蓝和99mTc-DX两种方法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而且RT-PCR方法比免疫组化方法更敏感;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微转移的检测等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有较大意义。
陈波[2]2003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其组织学特征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并建立一种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 方法 48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采用专利蓝(patent blue)和锝99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再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对20例病人的腋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微转移。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果 48例病人中有44例前哨淋巴结成功显像,成功率91.7%。其中20例病人联合应用专利蓝和~(99m)Tc-DX两种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找到43个前哨淋巴结,其中32个淋巴结出现明显蓝染。成功显像的44例病人共找到前哨淋巴结(SLN)95个,常规病理检测(HE)发现36个有癌转移,非前哨淋巴结(NSLN)457个,常规病理检测73个有癌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和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切除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分别为37.9%(36/95),19.7%(109/55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2)。从44例成功显像的乳腺癌病人中抽取20例病人进行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20例病人共有239个腋淋巴结,其中SLN48个,NON-SLN191个。应用EMA、CK-19作为单抗进行免疫组化(IHC)检测和CK-19mRNA RT-PCR检测,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膘HE染色阳性Sm…,另232个HE染色阴性娜巴结,MC铡到 11(4.7%)个有癌转移,IllLPCR p到 M e(19.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l.qUO )o结论 本研究提示8凋癌病人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能峨棚愉哨淋巴结,鹏M专利蓝和帅-DX两种方法的定位准确靴于釉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IZLPCR方法是检测8凋癌病人淋巴结微转移较敏播的施,而且r-PCR M比IHC更貌;SLN定位和微转移的跳u一的硼提高了sde癌分期的翩性,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替代ALND。
叶春梅[3]2016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及其转移状态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组成部分,可以准确进行腋窝分期,提供腋窝淋巴结状况,对制定术后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ALND手术创伤大,易引起顽固性的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以及心理创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近年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明显上升。事实上大约有7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时未发现局部淋巴结受累。据报道,临床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58例乳腺癌患者ALND后淋巴结呈病理阳性者仅占20.68%。可见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乳腺癌患者无需行ALND。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首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淋巴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组淋巴结,其组织学状况可以预示区域其他淋巴结的状况。由于相对腋窝淋巴结来说,SLN数目少,故SLN可更准确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NSABPB-32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已经表明,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进一步的腋窝清扫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理论上来说,SLN病理阴性者是可以免行ALND,腋窝复发率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主要有两种,包括核素法和染料法。2013年中国抗癌协会明确指出,乳腺癌SLNB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和核素标记物,推荐首选联合使用蓝染料和核素示踪剂,可以使SLNB的提高成功率、降低假阴性率。经过严格的学习曲线和熟练操作后,可以单用蓝染料或核素示踪剂。亚甲蓝示踪剂目前被公认为示踪乳腺癌SLN有效的方法。亚甲蓝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安全,蓝染淋巴结一目了然,易于推广,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工作,也适合各类患者,无明确禁忌症。SLN的诊断包括术中诊断和术后诊断。SLN术中快速、准确诊断可以有效地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判断SLN转移情况,如果术中SLN诊断阳性则术中立即行ALND,避免二次手术。所以,SLN术中诊断极为重要。但目前SLN术中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偏低,尚缺乏术中快速诊断的标准方法。SLN术后诊断结果也有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SLN微小转移诊断困难等原因导致的SLNB假阴性率过高及结果不稳定。而常规SLN病理检测容易漏掉部分微转移灶,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限制了SLNB的临床广泛应用。所以目前对乳腺癌SLNB最佳示踪剂、SLN术中诊断的方法、SLN微转移灶的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等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第一部分探讨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可行性目的探讨亚甲蓝染料法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可行性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0例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在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前用0.5%亚甲蓝4mL同时行乳晕部和/或肿块旁注射定位SLN,术中确定并取下SLN,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SLN与非SLN分开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检测,对假阴性病例的SLN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对比分析SLN与非SLN的病理结果,计算亚甲蓝示踪法SLNB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率。并将SLNB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分析影响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的可能因素。结果170例患者SLN成功检出157例,检出率为92.4%(157/170);157例中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62例,占39.5%(62/157),其中SLN阳性53例,9例SLN阴性而腋淋巴结阳性,即SLNB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4.5%(9/62)。准确率为94.3%(148/157);灵敏度为85.5%(53/62)。9例假阴性病例的SLN行连续切片发现2例阳性SLN,阴性SLN连续切片病理检测SLN微转移率为22.2%(2/9),SLN连续切片SLNB假阴性率为11.3%(7/62)。乳晕部注射组130例中,SLN检出率为93.0%;肿块旁注射组40例中,SLN检出率为90.0%,差异无显着性。乳晕部注射组SLNB成功121例,43例SLN呈阳性,7例SLN阴性而非SLN阳性,即7例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4.0%;肿块旁注射组SLNB成功36例,10例SLN呈阳性,2例SLN阴性而非SLN阳性,即2例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6.7%(2/12),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乳晕部注射法肿块位于外上象限组SLN检出率(85.7%)明显低于非外上象限组(96.6%)。SLN检测数目仅1个时,其假阴性率高达22.2%,而当SLN检测数目为4个及以上时,其假阴性率明显降低,为9.0%,差异有显着性(P<0.05)。SLNB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患者的年龄、分期、受体情况、组织学分级及有无脉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亚甲蓝示踪剂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乳腺癌SLN示踪剂,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亚甲蓝示踪乳腺癌SLNB结果指导是否需要行ALND是可行的,但SLN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假阴性率偏高可能限制SLNB在临床上常规应用;SLN检出数目可能影响SLNB的假阴性率,检出数目增加,SLNB的假阴性率降低;乳晕部注射或肿块旁注射SLNB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差异,但外上象限的肿块者建议行肿块旁注射或两种部位联合注射。第二部分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及多层切片方法冰冻病理检测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乳腺癌患者术中行亚甲蓝示踪并成功行SLNB, SLN均行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依次记录单层切片、3层切片及6层切片冰冻病理结果。术后对SLN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为确诊SLN转移的标准。计算不同切片方法冰冻病理诊断SLN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以及与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的符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6层切片SLN冰冻病理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与SLN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的符合率。评价SLN术中冰冻病理检测以及多层切片冰冻病理检测在SLN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本组70例患者中成功检出SLN者67例,检出率为95.7%(67/70)。67例患者共取出淋巴结1608枚,平均每例21枚。取出SLN174枚,平均每例2.2枚。67例患者石蜡切片LN转移者22例,LN转移率为32.8%(22/67),其中19例SLN阳性,有3为SLNB假阴性,常规石蜡切片病检的假阴性率为13.6%(3/22)。②单层切片冰冻病理的SLN转移率为5.9%(4/67);3层切片冰冻病理SLN的转移率为10.4%(7/67);6层切片冰冻病理SLN的转移率为26.7%(18/67)。③6层切片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的灵敏度为94.7%(18/19),95%的可信区间:91.2%-97.7%;特异度为95.6%(43/45),95%的可信区间:92.3%~98.0%;符合率91.1%(61/67),95%的可信区间:90.4%-97.6%。④与SLN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比较:单层切片冰冻病理的灵敏度为21.1%(4/19)、符合率为73.1%(49/67)、特异度为100%(45/45);3层切片冰冻病理的灵敏度为31.6%(6/19)、符合率为76.1%(51/67)、特异度为97.8%(44/45);6层切片冰冻病理灵敏度为84.2%(16/19)、符合率为91.1%(61/67)、特异度为95.6%(43/45)。单层、3层、6层切片冰冻病理与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诊断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分别比较:6层切片冰冻病理明显高于3层切片和单层切片,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单层切片组与3层切片组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SLN术中冰冻病理对诊断SLN的转移是一种较可靠而快速的方法;多层切片方法可以提高SLN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6层切片冰冻病理术中诊断SLN优于单层和3层切片方法,诊断结果与SLN石蜡切片结果接近。第叁部分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分子诊断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quantum dots immunohistochemistry, QDs-IHC)方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亚甲蓝示踪并成功完成了前哨淋巴结活检。SLN病理切片同时应用QDs-IHC双标法检测CK19和Her-2的表达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法检测CK19的表达,检测结果与SLN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结果45例患者发现有阳性SLN者18例,阳性率为40.0%(18/45例),其中包括3例SLN微转移。基于病例数,IHC检出的灵敏度为88.9%(16/18例),QDs双标法(CK19+Her2)检出的灵敏度为94.4%(17/18例),两检测方法相比检出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获得SLN121枚,共检出SLN转移36枚,包括微转移8枚,IHC检出率为72.2%(26/36),QDs双标(CK19+Her2)检出91.6%(33/36),两者相比QDs双标检出率显着高于IHC法(p<0.05)。SLN转移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及有无脉管侵犯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QDs-IHC与IHC比较,两者应用价值等同,但前者可同时两种蛋白共定位以及低表达蛋白的检测,提高乳腺癌SLN转移及微转移的检出率。
高峰[4]2005年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及其微转移与FGFR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到目前为止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但是结肠癌的预后仍然较差,手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淋巴结转移状况是结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对评估预后和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约有30%的经常规病理学诊断为Ⅰ~Ⅱ期结肠癌患者最后出现全身性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淋巴结、骨髓或外周血内在手术前和/或后存在有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而常规病理学检查未能发现。经RT-PCR等技术检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达91%:而对于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后经免疫组化、RT-PCR等技术检测发现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如术后对结肠癌所属区域淋巴结均行免疫组化或PCR检测微转移,是一项耗资、耗力、耗时的工作,可行性较小。结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就是最早和最有可能受累的淋巴结。 目前研究认为,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改变是决定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不同个体对癌症易感性及预后多样性有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4,FGFR4)在胚胎组织、乳腺癌、胰腺癌和肾癌等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而在正常结肠组织内无表达。在乳腺癌,FGFR4基因第388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等密切相关:FGFR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FGFR4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等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它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等亦未见研究报道。 目的: 1.探讨能否将SLN定位检测技术应用于结肠癌;SLN能否较正确地反映结肠癌在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SLN术中定位检测对结肠癌的治疗有无指导意义。 2.研究结肠癌在区域淋巴结和SLN内的转移和微转移有何不同,探讨准确检测结
席晨辉[5]2011年在《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中采用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FS)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法(rapid immunohistochemistry,RIHC)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es,MMs)的临床价值,为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术中诊断提供一个新思路。通过分析SLN微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LN微转移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诊治的5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乳腺癌临床指南所推荐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条件。术中采用美蓝+核素(99mTc-Dx)联合法定位乳腺癌SLN,将其切除后立即送病理学检查。SLN按长轴分成两半,一半行冰冻切片检查,以100μm为间隔,连续切取3个层面,每个层面切片3张,切片厚度为5μm;每个层面先取1张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SLN癌转移的情况。如果SLN经H-E染色查见癌转移,则术中对患者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未查见癌转移则继续将每个层面的另外2张切片行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指标为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及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染色后如为阳性行ALND,阴性则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将另一半SLN行石蜡包埋,常规病理切片检测转移状态,切片间隔、张数、厚度及检测方法均与术中冰冻切片相同。比较术中两种检测方法诊断SLN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及假阴性率,对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测SLN癌转移率与术中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SLN微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均采用χ2检验。结果:5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成功行SLNB,共检出SLN 120枚。联合法定位SLN的符合率为96.1%,成功率为100%。每例患者检出SLN 1~5枚,平均2枚,所有SLN均位于腋窝外侧组。共检出腋窝淋巴结643枚,每例患者10~22枚,平均13枚;共检出内乳淋巴结76枚,每例患者0~11枚,平均1枚。4例患者冰冻切片H-E染色查见癌转移,47例H-E染色阴性者继续行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检出微转移者8例。冰冻切片检测SLN癌转移率为7.8%(4/51),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N癌转移率为23.5%(12/51)。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8%vs92.3%、100%vs100%、82.4%vs98.0%、69.2%vs7.7%。快速免疫组化染色的操作时间呈现良好的学习曲线,平均时间为30分钟。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测SLN癌转移率为25.5%(13/51),优于冰冻切片及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χ2=6.21,P<0.05)。SLN微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激素受体状态及HER-2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SLN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虽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检测SLN癌转移率较低,且存在灵敏度低、假阴性率高的缺点。2.与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相比,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明显提高了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了假阴性率。3.乳腺癌SLN微转移与患者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激素受体状态及HER-2状态无明显相关性。4.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能快速、准确地检测乳腺癌SLN微转移。
郑雄伟, 林贤东,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6]2005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左思[7]2012年在《细胞角蛋白19和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SLN)阴性中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ntin-19CK19)和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globin hMAM)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经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SP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hMAM表达2例,阳性检出率3.3%;CK19表达除了hMAM阳性2例外,另外检出6例,阳性检出率13.3%。CK19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定位方法、肿瘤位置、病理类型、ER表达、PR表达、CerbB-2表达、Ki-67表达和肿瘤分子分型均无相关(P>0.05);hMAM表达与以上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P>0.05)。经两年随访后,CK19表达阳性患者中出现复发或转移概率(25.0%)较CK19表达阴性患者(3.8%)高。结论:CK19和](?)MAM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微转移的指标,但CK19是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中微转移的敏感指标。
吴秋林[8]2017年在《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状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它在局部腋窝治疗方式上也具有指导意义?但随着新技术(快速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RT-PCR等)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SLN微小转移被发现,且它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这为它目前的治疗方式带来了诸多疑惑。尽管当前较多的研究推荐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清扫术,但该建议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撑,其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作者通过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江涛[9]2014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并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体检均无腋窝淋巴结肿大,术中对患者进行美蓝染料的注射,注射部位在原发肿块周围,将染色的淋巴结分离出送去活检,分析分离出的SLN和原发肿块的位置关系,将SLN与腋窝淋巴结(ALN)活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92例患者中检查出SLN的病例有81例,检出率达到88.0%(81/92),准确性90.1%(73/81),假阴性率9.9%(8/81)。结论对所有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和准确性均较高,能够准确的反应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受侵润的情况,所以美蓝染色SLN活检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大力[10]2012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及临床病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仍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判断指标。传统的方法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以获得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从而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然而ALND可造成患者上肢水肿、疼痛、手臂运动功能受损和肩部僵硬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逐渐被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所替代。许多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可以准确地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状态。若SLN为阴性,则高度提示其他腋窝淋巴结未被累及,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腋窝手术。这样既可以使患者避免ALND所带来的伤害,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若SLN为阳性,可在术中即行ALND,避免二次手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SLN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SLN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测的最优方法、SLN具体的病理诊断标准、对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或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I)患者是否常规行SLNB、以及如何有效地预测乳腺癌是否具有高SLN转移潜能等。本课题针对以上方面展开研究与讨论,全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临床实用性研究目的:(1)探讨GeneSearchTM乳腺淋巴结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GeneSearch)在中国人群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实用性。(2)探讨One 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一步核酸扩增法,以下简称OSNA)检测试剂盒在中国人群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实用性。方法:(1)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2-6月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88例,术中送SLN分别行术中细胞印片(Intraoperative Imprint Cytology, IIC)和GeneSearch检测。以术后连续切片结果为金标准,计算GeneSearch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与连续切片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同时与术中细胞印片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GeneSearch检测在中国人群乳腺癌SLN诊断中的价值。(2)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3-7月行SLNB的乳腺癌115例,术中送SLN分别行ⅡC和OSNA检测,以术后连续切片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OSN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与连续切片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同时与ⅡC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OSNA检测在中国人群乳腺癌SLN术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GeneSearch研究结果:①88例入组乳腺癌患者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7岁,中位年龄60岁。6例DCIS均未发生SLN转移。12例DCIS-MI中有2例发现SLN转移,且转移类型均为宏转移。66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18例发生SLN宏转移,4例发生微转移。1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Paget病及1例实性乳头状癌SLN均为阴性。②88例乳腺癌患者共成功检出225枚SLN,平均2.6枚/人。63例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19例患者出现SLN宏转移,4例患者为SLN微转移,2例患者SLN中出现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s);阴性SLN数为189枚(其中5枚为ITCs),宏转移27枚,微转移9枚;③GeneSearch结果显示阴性SLN为189枚,阳性SLN为36枚;阴性患者数65例,阳性患者数23例。GeneSearch对宏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敏感度为96.3%(26/27),对微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敏感度为55.6%(5/9)。对于5枚ITCs淋巴结,GeneSearch检测出2枚为阳性。④基于淋巴结数目,GeneSearch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95.6%(215/225,95%可信区间:91.7%-97.7%),其敏感度为86.1%(31/36;95%可信区间:69.7%-94.8%),特异性为97.4%(184/189;95%可信区间:93.6%-99.0%),阳性预测值为86.1%(31/36;95%可信区间:69.7%-94.8%),阴性预测值为97.4%(184/189;95%可信区间:93.6%-99.0%);基于患者数目,GeneSearch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93.2%(82/88;95%可信区间:85.2%-97.2%),其敏感度为84.0%(21/25;95%可信区间:63.1%-94.7%),特异性为96.8%(61/63;95%可信区间:88.0%-99.4%),阳性预测值为91.3%(21/23;95%可信区间:70.5%-94.7%),阴性预测值为93.8%(61/65;95%可信区间:84.2%-98.0%)。无论基于淋巴结数目还是患者数目,GeneSearch的检测结果与术后连续切片结果比较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1.000和0.684),提示GeneSearch能达到与术后连续切片相似的诊断效果。⑤GeneSearch与术后连续切片诊断不一致淋巴结的分析显示,共10(4.4%)枚淋巴结诊断不一致。其中5(2.2%)枚为“假阳性”,其中2枚术后连续切片诊断为ITCs;5(2.2%)枚为“假阴性”,其中4枚术后连续切片诊断为微转移。⑥基于淋巴结数,GeneSearch检测方法与ⅡC总体敏感度的对比显示出统计学差异(86.1%vs72.2%,P=0.039)。⑦SLN转移类型与CK19(γ=-0.830,P=0.000)及mammaglobin (γ=-0.830,P=0.000)的Ct值存在显着负相关性,即转移灶越大相应Ct值越小。(2)OSNA研究结果:①115例入组乳腺癌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0岁,中位年龄50岁。12例DCIS及11例DCIS-MI均未发生SLN转移;83例IDC中18例发生SLN宏转移,7例发生微转移;其他类型乳腺癌中仅一例黏液腺癌发现SLN宏转移。②115例乳腺癌患者共成功检出370枚SLN,平均3枚/每人。89例患者SLN阴性(其中包括1例ITCs),19例患者SLN为宏转移,7例为微转移;因59枚SLN重量<100mg未接受OSNA检测,故仅311枚SLN纳入统计。其中阴性SLN275枚(其中4枚为ITCs),宏转移25枚,微转移11枚。③OSNA结果显示24枚SLN为(++),11枚SLN为(+),4枚SLN为[+(Ⅰ)],272枚SLN为(一)。④基于淋巴结数目,OSNA法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95.2%(296/311,95%可信区间:91.6%-96.9%),其敏感度为83.3%(30/36;95%可信区间:66.5%-93.0%),特异性为96.7%(266/275;95%可信区间:93.7%-98.4%),阳性预测值为76.9%(30/39;95%可信区间:60.3%-88.3%),阴性预测值为97.8%(266/272;95%可信区间:95.0%-99.1%);基于患者数目,OSNA法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87.8%(101/115;95%可信区间:80.1%-92.9%),其敏感度为80.8%(21/26;95%可信区间:60.0%-92.7%),特异性为89.9%(80/89;95%可信区间:81.2%-95.0%),阳性预测值为70.0%(21/30;95%可信区间:50.4%-84.6%),阴性预测值为94.1%(80/89;95%可信区间:86.2%-97.8%)。无论是基于淋巴结数目或是患者数目,OSNA方法的检测结果与术后连续切片结果对比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607和0.424),提示OSNA方法能达到与术后连续切片相似的诊断效果。⑤共15(4.8%)枚诊断不一致淋巴结,其中6(1.9%)枚为“假阴性”,9(2.9%)枚为“假阳性”。11枚可能是因为转移癌灶的“分布误差”所致。⑥基于淋巴结数目,OSNA检测方法与ⅡC总体敏感度的对比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83.3%vs83.3%,P=0.267)。结论:(1)GeneSearch用于SLN术中诊断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并具有组织利用度高、客观、标准化、重复性高等优点,但在其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2)OSNA用于SLN术中诊断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也具有组织利用度高、客观、标准化、重复性高等优点,它还可以区分微转移和宏转移。但在其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3)GeneSearch与OSNA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均可有效地诊断SLN,可作为SLN传统病理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第二部分乳腺癌导管原位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价值的研究目的:(1)研究乳腺DCIS中SLNB的临床价值。(2)研究DCIS-MI中SLNB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SLN研究数据库(2005-2011年)。随机抽取85例DCIS及60例DCIS-MI。其中20例(8例为DCIS,12例为DCIS-MI)还进行了GeneSearch检测。评价145例DCIS和DCIS-MI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表现、钼靶表现、是否伴有坏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这些参数与SLN转移状态及转移类型的相关性,分析DCIS及DCIS-MI患者中SLNB的意义。结果:(1)85例DCIS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3-84岁,平均发病年龄50岁,中位发病年龄51岁。肿瘤最大径0~6cm,平均1.4cm。共成功摘取241枚SLN,平均每个患者摘除3枚SLN。仅一例(1.2%)患者显示出一枚微转移的SLN,对该患者术中行ALND,其15枚腋窝淋巴结均为阴性。另有11例患者还进行了ALND,无一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统计学分析未发现SLN转移的危险因素。(2)60例DCIS-MI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30-81岁,平均发病年龄52岁,中位发病年龄53岁。肿瘤最大径0-5.5cm,平均2.4cm。两例患者(3.3%)发现SLN宏转移。另有两例患者的SLN发现ITCs。12例患者还进行了ALND,无一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统计学分析亦未发现SLN转移的危险因素。(3)GeneSearch检测结果显示8例DCIS均为阴性结果,12例DCIS-MI中有2例为阳性结果。该结果与连续切片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DCIS及DCIS-MI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不建议将SLNB作为单纯DCIS患者和DCIS-MI的常规治疗方法。(2)选择性地对一些术前诊断为DCIS的患者行SLNB是必要的。但目前尚无肯定的危险因素用来指示何种术前诊断的DCIS会在术后发现浸润性癌,因此究竟选择哪些DCIS患者接受SLNB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3)对于肿块较大、组织学级别高、H&E上呈现多灶微浸润灶或出现脉管侵犯的DCIS-MI患者可能需要进行SLNB,但还需要大样本量长期随访资料的支持。(4) DCIS或DCIS-MI患者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常为微转移或ITCs,其临床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第叁部分乳腺癌中aB-晶体蛋白、半乳凝素-7的表达及其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各种SLN转移类型乳腺癌原发灶及SLN转移灶中αB-晶体蛋白(aB-crystallin)及半乳凝素-7(Galectin-7)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SLN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2009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均行SLNB,组织学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收集其乳腺癌原发灶的石蜡包埋组织、相应正常乳腺石蜡包埋组织及宏转移病例SLN石蜡包埋组织;将石蜡包埋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aB-crystallin及Galectin-7的表达。结果:(1)174例乳腺癌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85岁,平均发病年龄51岁,中位发病年龄51岁。肿瘤最大径0-5.5cm,平均2.2cm。174例患者共摘取484枚SLNs,平均每个患者摘除3枚SLN。其中,宏转移组患者96例,微转移组患者23例,无转移组患者55例(其中包括5例ITCs)。(2) aB-crystallin的表达情况:①96例宏转移患者中共59例(61.4%)为阳性表达。23例微转移患者中8(34.8%)例显示为弱阳性。无转移组中12例(21.8%)显示为弱阳性;②转移(包括宏转移和微转移)组aB-crystallin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无转移组(x2=18.045,P=0.000)。宏转移组aB-crystallin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无转移组(x2=22.056,P=0.000);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aB-crystallin蛋白的阳性率也逐步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06,P=0.026)。③68例宏转移病例的SLN转移癌排入组织芯片。aB-crystallin蛋白在转移灶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原发灶(86.8%vs61.4%,x2=12.631,P=0.000)。(3)Galectin-7的表达情况:①叁类不同SLN转移类型组间Galectin-7的胞质阳性率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x2=2.398,P=0.301),而Galectin-7的核阳性率显着不同。转移(包括宏转移和微转移)组Galectin-7的核阳性率显着低于无转移组(x2=6.959,P=0.008)。分层统计显示宏转移组Galectin-7核阳性率显着低于无转移组(x2=8.882,P=0.030)。②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Galectin-7的核阳性率在逐步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732,P=0.000)。③HER2过表达组及叁阴性组的Galectin-7核阳性率低于腔面A型和腔面B型组。④共68例宏转移病例的SLN转移癌排入组织芯片。Galectin-7蛋白在SLN转移灶中胞质表达的阳性强度显着高于乳腺癌原发灶(强阳性病例:54.4%vs35.4%,x2=9.433,P=0.007,精确概率法)。Galectin-7核阳性率显着低于相应宏转移组原发癌的核阳性率(17.6%vs45.8%,x2=14.063,P=0.000)。结论:(1)aB-crystallin在乳腺癌转移组肿瘤原发灶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无转移组,而宏转移组SLN转移灶aB-crystallin的阳性率又显着高于原发灶的阳性率,说明aB-crystallin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2)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aB-crystallin的阳性率也逐步升高。而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本组病例又显示出SLN的阳性率随之升高的趋势,由此也说明aB-crystallin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3)Galectin-7在各转移类型组之间的胞质阳性率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表达,而其核是否阳性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提示意义。转移组Galectin-7的核阳性率显着低于无转移组,分层统计宏转移组Galectin-7的核阳性显着低于为无转移组。在宏转移组,其SLN转移癌的核阳性率又显着低于相应原发癌灶。说明早期核内表达的Galectin-7可能是乳腺癌进展的负性调控因子,而Galectin-7核表达的下调很可能是乳腺癌进展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陆云飞, 陈波, 曾健, 陈俊强, 廖清华. 广西医学. 2006
[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 陈波. 广西医科大学. 2003
[3].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及其转移状态评估的临床研究[D]. 叶春梅. 武汉大学. 2016
[4]. 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及其微转移与FGFR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D]. 高峰.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5]. 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实验研究[D]. 席晨辉. 泰山医学院. 2011
[6].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郑雄伟, 林贤东,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5
[7]. 细胞角蛋白19和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左思.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8].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D]. 吴秋林. 重庆医科大学. 2017
[9].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分析[J]. 江涛. 当代医学. 2014
[1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及临床病理学研究[D]. 李大力. 复旦大学. 2012
标签:外科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 乳腺癌论文; 淋巴论文; 免疫组化论文; 前哨淋巴结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病理切片论文; 淋巴结活检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 乳腺癌免疫组化论文; 冰冻切片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