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五小学
新课改已经开展好多个年头了,像一切改革一样都是摸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遇到好的留下来、潜心研究,然后发扬光大。遇到糟粕嘛,坚决剔除,一个崭新的新课改方案就形成了。如果有如此三言两语就能一蹴而就,那可能也不好称之为改革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潜心研究、不断总结,寻找有成效的方案,力求总结出一套成型的教改方案,让同行共享。
一、专业指导理念,素质决定成败,普及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如今提出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的搞活了,不但有内容而且生动了。对于我们这些受过专业教育的年轻教师来讲,我们不喜欢因循守旧,喜欢新事物、新理念,特别是让孩子们受益的新理念。然而对于那些兼职教师,特别是生在五六十年代的兼职老师来讲,他们接受不了也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思想里只能接受体育锻炼身体,而达不到新课改所倡导的那些目标。新课改的重担毕竟是要专职教师来扛,因为没有多少措施让兼职教师承担新课改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教学理念多数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或者是表面的临摹。面对体育新课改,多数老教师选择被动。
国家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已经是达到一个比较专业化的程度。比如在训练中,以前的老教师只能遵循传统的经验和学生的表现来开展训练。而受过正规院校专业培养的新生代体育教师,它可以科学地制定一系列训练计划,在训练中遇到问题可以有据可查。比如在体育达标中最让老师头疼的“胖子”学生的达标问题,我们就可以制定学生长跑有氧运动训练计划,因为这项运动能最好的减少脂肪。短跑无氧运动,人体主要靠糖氧化产生ATP供应能量,而长时间无氧运动容易造成不完全氧化,乳酸堆积,形成运动疲劳,从而达到消耗“胖子”学生脂肪的目的。利用大运动量训练后的超量恢复等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术语,制定训练计划,是非专业教师所不熟知的。所以我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专业化,正规化。
二、学校有侧重,体育教师英雄气短。
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所以新课改的推进才如此之难。即使是打着新课改的番号,却还是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局里拿成绩来评定学校优劣,校长拿成绩来考核老师,自然老师就要拿成绩来衡量学生。似乎谁都没有错,教育教学总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标杆来衡量其成效。这种重成绩,轻其它的侧重似乎有失偏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侧重成绩,我们体育老师,是不是就轻松自在了呢?正相反,我们过的日子像过山车一样,很难过。比赛不断,自然训练不停。校长明确讲过上课是“安全就好”,体育成绩要放在首位。有了学校这种侧重,体育教师一天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操场上。反正课不要质量只要数量,所以体育老师一周要比其他专业的老师多出好多节,其中还不包括每天的课间操和业余训练。强调数量自然就无法再强调质量。按上级部门规定,5个教学班要配备1个专职教师,而实际上是一半的标准都达不到。 这不是一个片面现象,它让体育专职教师很无奈,根本无法做出应有的“成绩”。体育教师也希望像其他教师一样过正常的教学生活,得到应有的尊重,期待学校不要再为自身的发展商及无辜。
三、给专职教师创造更多的深造平台和关注。
随着一个个大型赛事在我们国家承办成功,全国各地体育赛事如火如荼。体育事业应该是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作为体育人,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但是作为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却在校园内外找不到这种优越感。更多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只有少数的家长认可我们的功劳。这可能就是现如今的一个现实吧!相信刚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满腔热血,工作充满了干劲,疲劳了也从来不叫苦。我也一样,没到一年时间,县里的男女足球冠军就被我斩获。有汗水,有辛酸,也有掌声和鼓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活得很空。很久没有和外界沟通,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只有看着其他科目的老师走马灯一样的天南海北的去充电,而作为体育教师只有羡慕的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势必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体育教师这个被爱遗忘的职业他也渴望提高和发展的平台。没有进步就等于倒退,不要求进步就等于死亡。新课改的道路上体育教师要做旗手,而不做落伍的兵。期待政策给力,让学校多给体育教师一点关注。
四、新课改不是花拳秀腿,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
教师教学行为是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新课改的关键。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注重的是技术技能传授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新课程的精神与价值才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体现与落实。县里各科的教研活动我多少也领略了一点,用一个词形容——眼花缭乱。体育课上说团结协作,教师就非要牵强的让学生去共同完成,让学生觉得是在为完成而完成,而不是需要帮助而去帮助。站在一旁的老师也似乎没有多少参与的必要,而变的多余被动。在课的设计上,似乎找不到要达到的目的。为花样而设计,为设计而设计,整体就是一个懵懂式。我们体育新课改,首先以健康为第一要务,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团结协作”,“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意识”,“关注个体差异,共同进步”,可以说几条新课改的理念已经很明确了。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去选材,专研教学,把教学融入生活,把学生融入教材。而不是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表面上很光鲜,实际上没内容,总的来讲还是要务实。“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表现在外面的活动”,“落后”往往是“观念落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多年的教学改革,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导致教学行为的落后,而习惯的教学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习惯于听老师指挥。因此,我们首先应从课程理念和行为习惯入手,正确把握好角色。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不但理念到位、意识到位,角色更要到位。理念属于精神范畴,而角色具有现实意义。合作与交流、组织与管理是体育的重要特性,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角色到位,切忌花拳绣腿。
总而言之,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改革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有无数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体育新课改的道路上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相信新课改的未来是一片光明,中国教育的未来可期待。
论文作者:陈凤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教师论文; 新课改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成绩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