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8月~2015年08月收治的45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中后期康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住院时间为(42.92±4.77)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3%,住院时间为(80.32±4.86)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后期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运动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中后期治疗;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limbs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Methods:This paper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to 2015 August in August from 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surgery in lat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65%,for the length of time(time + 4.77)d,the control group was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72.73%,hospital stay(8.032 + 4.86)d;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comparing the result of two group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surgery combined with the late trea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mprove th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four limbs fracture;middle and late stage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接骨板手术方式和手术联合中后期康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8月~2015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男20例,女3例。年龄21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40.92±5.18)岁。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年龄21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40.63±5.13)岁。其中上肢骨折患者23例,下肢骨折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手术方式实施手术治疗过程[1]。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中后期康复治疗方式,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科学治疗指导,针对患者的心理、肢体功能运动、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开展中后期治疗过程。在患者四肢骨折后,由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患者的心理会变得焦虑、抑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等方面进行很好的指导,使得患者能够正视治疗过程,保持良好心态,促进骨折处的早日康复。同时在中后期开展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精神指导,能够重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加强患者的肌肉功能训练等[2],从而帮助患者制定适合的关节活动锻炼计划,使得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适当的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每天开展三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患者的关节和肢体骨折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提高运动强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治疗效果,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在肌肉力量训练过程中,需要适当的配合肌肉收缩和抗阻训练,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在运动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关节活动强度,也可以通过给予患者一些药物治疗过程开展,这样可以促进患者对于钙质类食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骨折强度,保证骨折处早日康复。
术后给予患者自拟活血消肿汤,其主要中医成分包括当归、黄芪、桂枝、地龙、茯苓、丹参、泽兰、路路通等多种药物组成,用水煎服,持续治疗一周,可以达到术后有效消肿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3]
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骨折状况痊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骨折状况基本痊愈,关节功能明显好转;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骨折状况有所好转,关节功能有所恢复;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骨折状况没有恢复,同时关节功能存在明显障碍。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关节功能改善指标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对比
研究组: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住院时间为(42.92±4.77)d;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住院时间为(80.32±4.86)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程度评分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程度评分结果分别是(105.02±19.43)分和(85.09±15.17)分,其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创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治疗痊愈的效果,在患者骨折后,运动不便,而长时间的卧床会造成患者的肌肉痉挛,术后也非常容易出现压疮、栓塞等不良症状,因此临床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治疗过程,通过加强都四肢骨折患者的中后期治疗过程开展,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运动情况。
临床在骨折发生了一个月到两个月之内,这个时期的骨折结痂速度是非常快的,患者的骨折肿痛情况逐渐消失,同时局部的疼痛减轻,骨折软组织也逐渐开始复合,患者可以通过主动运动锻炼方式来增强肌肉以及骨折处的疏松性能和提高关节活动度,在四肢骨折中后期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锻炼和骨折重塑,同时利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进行熏洗治疗,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恢复时间。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接骨板手术方式和手术联合中后期康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程度评分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后期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运动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联松.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5:751-752.
[2]周环玉,黄昕亮,周宇.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四肢骨折5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3:52-53.
[3]段文江,高苏宁,吴宇,秦刚.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临床效果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2-753.
论文作者:何晓峰,邵林,张凌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后期论文; 方式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