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的私有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私人的世界政治
私人活动主体对于国家确定全球标准施加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广泛 的斗争,推动国家重视地雷问题,因此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世界堤坝委员 会是由经济界、社会团体以及国家代表联合组成的,参与了大型拦河坝设计施工标准的 制定。国际互联网流通委员会是由经济界、官方、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代表联合组成的, 它对于国际互联网的交往确定了标准。
私人活动主体参与了世界政策的贯彻实施。例如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废气排放许可问题 ,通过行为法规,企业有义务遵守人权和生态标准,消费者要购买那些生产过程符合伦 理道德标准的产品。非政府组织要对于人权的保护进行监督,或者对于民主选举进程进 行关注,或者在实行发展援助和紧急援助方面,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
世界政治的私有化,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走得更远。民族国家完全退到了幕后。而私人 活动主体在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直接地在世界政治领域积极活动。例如在气候政策中 ,跨国的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与跨国康采恩的联合组织全球气候联盟相对抗,后者 努力要维持能源政策的现状。跨国的私人的思想库和论坛如罗马俱乐部、三方委员会或 者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作为世界政治方向的思想先驱发挥了重要影响。
就连核心的世界政治机构即联合国的财政资金筹措似乎也部分地落入私人手中。1997 年美国最大的媒体大王特德·特纳宣布,他要向联合国捐赠10亿美元。借助自己的股票 利润,他一年之内就可以把这笔钱挣出来。这笔数目相当于美国拖欠这个世界组织债务 的2/3,这位出手大方的亿万富翁希望通过他的赠款来反对共和党人占优势的美国国会 对于联合国的封锁政策。这使人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难道联合国已经降格成为依 靠私人赠款的福利团体?难道单个的私人捐赠者要比那些大国政府更加重要?(在这里不 要忘记,整个人类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拥有类似的巨大财产。)私有化的发展趋势, 如在生物专利权方面,难道不是意味着少数私人对于公共财富的侵占?
世界政治的私有化发展趋势现在已经走得很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忧虑。国家的核心 任务,如保障公共安全,目前已经部分地由私人雇佣的保安人员和士兵担任。大型的媒 体康采恩,如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可以通过它们的新闻报告引发人道主义干涉。私人咨 询评估机构可以通过它们对各国的评价,影响世界金融的流动,它们的错误评估往往会 导致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崩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热心于跨国康采恩与联合国机构之间 在全球契约倡议框架内的伙伴关系,一些批评者指责这是把联合国拍卖给私人出资者。
目前,世界政治的私有化引起了激烈辩论。全球治理的拥护者把私人活动主体的参与 看作是世界政治的强化,原则上采取欢迎态度。与此同时,左翼批评家把它看作是一种 非常不民主的、新自由主义政治观念而加以拒绝。
在非国家化和商业化之间的私有化
一个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世界政策的合法性是很难建立的。对于超越民族国家的活动主 体开放世界政治,似乎就成为一件十分必要、值得欢迎的事情。这种开放是与拓展代表 性与合法性,获取新的人力、财力与智力资源,改善世界政治的效率和效益的希望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
原则上必须把两种私人活动主体相互区分开来:作为市民社会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和私 人工商企业。非政府组织是依靠自愿的热情投入生活的,丝毫没有盈利的打算。它们不 仅从事公益性的活动,而且也完全可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工商企业的行为是以成本 收益的考虑、盈利的期望为基础的。这样看来,世界政治的私有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它 首先包括政治的非国家化,在这里,强制性、约束性被自愿的热情投入所取代。第二, 它涉及政治的商业化,通过市场机制、通过以自身利益为目标,政治开始实现合理化。 非国家化与商业化可以相互补充。
私人思想库的事例使人们关注到世界政治非国家化的广泛视野。私有化不再仅仅意味 着私人活动主体努力对于国家对外政策施加影响,而且还意味着私人活动主体在跨国范 畴内组织起来,超越民族国家直接从事世界政治。
非政府组织的国家化甚至可以走得更远,瑞士的一个私人协会,即红十字会国际委员 会已经获得了一种国际法的地位。另一方面,私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建立公益性质的 基金会。国际组织在实践中也可以获得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证明 的那样,一个联合国机构也可以主要依靠私人捐赠维持财政开支。国际组织也可以与私 人经济公司相类似,例如国际金融公司,它属于世界银行集团。世界堤坝委员会的情况 就更加复杂了,各种不同的活动主体集团组成一个共同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 不是表面的标准,而是参与者的行动逻辑。
私有化的五个原因
目前的世界政治私有化,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总的看来,它有五个原因。
第一,私有化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它是自由主义国家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最初甚至 表现为摆脱极端国家的约束和等级枷锁羁绊的解放斗争。事实上,非政府的人权组织早 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而发展援助事业则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代。但是,私人 活动主体很长时间以来把自己局限在各自的民族国家空间之内,跨国范围的组织活动进 行得十分缓慢。
第二,自60、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的私有化表现为一个全球市民社会的发展。这种 政治化的推动是与新信息技术与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紧密相关的。新的信息技术和大众 媒体使人们能够把世界作为“一个世界”进行观察。发展援助事业早在60、70年代就已 经开始政治化,并且急剧膨胀。非政府的人权组织自从70年代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在80 、90年代,新社会运动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发展趋势。
第三,世界政治的私有化被描述为新自由主义政治方案在政治上成功实现突破的结果 ,这种政治突破是与里根、撒切尔夫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的。新自由主义纲领的核心组成 部分就是削减北部国家的社会福利国家,削弱南部国家的作用,也就是使国家职权向非 国家化转变,以及开放民族经济,对国有产业部门实行私有化,也就是商业化。大量事 实证明,联合国机构一方面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计划,帮助贯彻实施新自 由主义政策,另一方面,联合国的社会与发展计划本身也受到美国新自由主义强硬派的 批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的攻势还涉及国家职能的核心领域,如军事、公 共安全、法律判决的执行。在有些情况下,对于南部国家的建设实行一种发展封锁,结 果甚至导致一些国家的垮台。
第四,世界政治的私有化应该看作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反映。跨国康采恩与投资 基金公司极力扩张,部分公司拥有的实力甚至超过多数国家,对此不能小看。联合国秘 书长安南用他的全球契约方案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作出回应。经济发展摆脱了民族国家疆 界的限制,破坏了国家确定的各种标准规范。而私人金融机构在向国家贷款的时候,经 常会动用为数不多的几个私人咨询评估公司,他们承认这些公司可以对于国家的信贷声 誉作出判断。
第五,一些专家学者把世界政治私有化的原因归结为冷战的终结。他们强调,一个强 大的商业化方针正在全力向前推进,因为世界政治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目标。私人经 济活动主体现在似乎不再被迫使自己的自身利益服从于在东西方制度冲突中维护共同利 益的斗争。东西方冲突的结束加快了南部的非国家化进程,西方大国不再用金钱资助南 部国家的代理人战争,而把在紧急救助框架内的对于战争地区的帮助留给非政府组织去 做。至于安全领域的私有化趋势,如依靠雇佣军队,跨国恐怖主义网络或者军火交易, 同样可以部分地归结到冷战时代结束以后武装力量的非国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