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分析论文_马裕武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分析论文_马裕武

(深圳南天电力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要求及方式,并深入剖析了主要建设问题,积极探索了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施对策,以便于充分了解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施状况,通过各项建设措施的实施,确保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高效进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

前言

现代化智能电网,在建设范围上呈现着日益扩展化趋势。在这一环境之下,传统的运维管理难以满足于现实的运维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1、建设要求

1.1 可持续发展要求

现代智能化电网已实现普及化,但仍未实现全面覆盖。故而,智能电网还处建设发展时期。伴随智能电网总体建设范围逐渐扩大,电力运维一体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及困境。若还按照以往处理方式,则不能处理各种新型问题。因而,电力运维一体化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国内智能电网各项建设技术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多不足,证明我国现阶段技术水平处进一步研发时期,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电力运维一体化需具备着新技术接纳能力,这一点上也可表现出它的可持续发展性要求。

1.2 差异性要求

因不同地区对用电有着不同需求、且在空间分布、地质环境等方面差异性均较为突出。建设电力运维一体化期间,意在缓解工作压力、降低成本等,围绕着各个地区相互间差异性,科学设定电力运维一体化整体建设指标。这就均可体现出,建设电力运维一体化具有差异性要求。

1.3 专业性要求

与传统的人工模式相比,智能电网与之差别较大,它融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号、网络及通信等各项技术。故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实施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有关部分需具有着操控各项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能力,这就突出表现了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具有着专业性这一方面要求。

2、建设方式

2.1 建设专项资金

由于智能电网有着庞大规模,故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所需投入成本较大。该阶段针对部分经济状况薄弱的地区,会因受资金方面限制致使建设备受阻碍。针对这一情况,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需注重建设专项资金。现阶段,党中央针对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颇为重视,已逐步建立专项的资金,把资金下拨到了各级城市。在该阶段,多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并未建设其地方西行至专项的资金,促使拨款极有可能被运用至其余城建项目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缺少了一部分物质资源。故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围绕着党中央专项的资金,注重地方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专项资金构建,以对城市发展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保障作用。

2.2 建设基础设施

在以上智能化电网建设电力运维一体化各项要求中即可了解到,电网电力开展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当中融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均是由系统软件设备才可实现深入落实。故所有硬件设备均构建起电力运维的一体化基础设施部分。若硬件的设施有缺陷问题存在,则电力运维一体化将很难落实到实处。故实践建设期间,需充分结合各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择选高性能、多功能、高质量等基础设施维持建设实践。如自动保护及智能化监控等设施,以实现自动、智能运维的一体化整体建设。

2.3 管理人员

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并非是无中生有,需匹配各类专业人员才可维持建设实践,这就足以证明专业人员对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中至关重要。由于建设实践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呈现着复杂性的特征,专业人员建设实践期间,必须以建设目标为基础加强讨论分析,制定出合理化地实践方案或者计划,建设实践中需借助各项管理制度,来管理所有专业人员各项工作内容进展情况,确保建设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主要建设问题

3.1 在传统模式方面

智能电网内部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这一概念是在近代被提出的,被提出前期,我国电力运维的管理还停留在人工模式。在该基础上,多部分电力部门长期运行情况下,管理制度及工作模式均已逐步固定,与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各项要求存在着矛盾状况。储备人才层面上,传统的人工模式下对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但是,在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践中,对人员各项技术水平专业要求直线提升,原有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难满足于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践需求。

3.2 在技术的适应性方面

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法多数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方案,受国内外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影响,各项技术极有可能存在着适用性欠缺这一状况。中国的地理环境山区占据面积较大,该种地理环境往往会阻隔信号的传输。若按照国外的电力运维一体化各项建设法开展实践操作,效果必然难以得到保障。然而,我国现阶段还并未设定出最佳处理方案及措施。故针对这一方面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及处理。

3.3 在基础设施方面

配电网当中基础设施,即为变电站装置,如电力各项线路、变压器等,所有基础设施均为电力配送实现核心的设施,也属于电力运维重要目标,多数城市配网的基础设施型号及元件上往往存在着老化、落后等情况,还有部分并不支持各种先进的设备安装,这就证明了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4、建设对策研究

4.1 培养专业型人才

受传统模式所影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运维一体化实践中,需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持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制定并优化培训的内容。同时,要求传统的工作者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活动当中,以借助培训实践活动强化传统工作者自身专业水准。为保证总体培训效果,培训接受过后,需审核受训者的专业水平。若审核并未通过,则需多鼓励工作者们参加自主学习活动。倘若某工作者经过多次培训审批还未通过,需应当做出人事调整;积极吸纳更多专业型人才,考察其专业水平,并要求其必须持证才可上岗开展相应的工作。

4.2 着力研发原创型技术

受山区各种地理环境所影响,现阶段我国虽还为形成全面地处理方案。但研发工作方面,必须着力研发原创型技术,也就是充分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状况,对现有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方式予以优化处理,以获取具备良好实用新型的各项建设技术。研发原创型技术期间,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其适用性,还必须考虑到技术成本及稳定性等各项内容。

4.3 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化

针对存在着型号落后、老化等配网设施情况,电力部门需及时予以更换处理,以为建立电力运维一体化提供前提条件。针对无需更换处理的基础设施,必须开展全面且深入地检查实践工作,注重故障排查,倘若有需要还需予以及时更换,实际需求应结合电力部门经济能力来设定具体的处理措施。检查实践中,需配置先进检查装置,以便于提升检查效率及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要求、方式及实际问题等,均能够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及了解。同时,也提出若干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施对策。那么,为了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开展智能电网当中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实践工作,便还需电力部门能够结合实际需求及状况,实时优化及完善各项建设方案、措施,确保能够开展标准化电力运维一体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阳旭.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5(48):330-331.

[2]姚博宁.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20(11):205-206.

[3]胡文英,崔捷,要金铭.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7,30(12):512-513.

论文作者:马裕武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分析论文_马裕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