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4社会热点研讨会”述评_社会热点论文

“39#94社会热点研讨会”述评_社会热点论文

“#39;94社会热点研讨会”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述评论文,研讨会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热点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研究中国的社会改革,不可不关注和研究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及其走势。鉴此,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及武汉市社会学学会在1994、1995年新旧交替之际举行了“94社会热点研讨会”。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部分社会学家以及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人士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一、关于“社会热点”的涵义

与会者对于“社会热点”这个概念作了界定。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社会热点是表征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区)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所关注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显然,这里所说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热点,它揭示了社会热点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同时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热点。主要是指一些关系到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社会热点作为主体的心理反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立场不同、视点不同,关注的程度、重点以及持续的时间均有所不同。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怀旧情绪,对于党风败坏、社会道德滑坡和民族优良传统的失落痛心疾首;青年人对于上述问题虽然不乏怨声牢骚,却鲜有切肤之痛。企业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工资收入、职业稳定以及企业一旦破产后的生活出路。由于企业不景气抑或破产,首先危及的是女职工的“饭碗”,所以她们对于自己职业的稳定性以及今后可能面临的再就业问题有着更多的忧虑。一般女性对于关系到自身人身财产安全的社会治安问题格外关心,家庭主妇尤其关心物价的变动。可见,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各种社会问题有着不同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取向。就是对同一社会热点,各社会群体也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因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二、1994年的主要社会热点

对于1994年的社会热点的估价,与会者有较高的认同度。就武汉地区的社会心态来看,根据武汉市舆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武汉市市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居前三位的依次是:①党风廉政建设问题;②社会治安状况问题;③物价涨幅过大过快问题。又据武汉电视台对市民观众所作征询调查的结果,市民们关注的焦点依次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①物价问题;②交通环境问题;③社会治安问题;④住房制度改革问题;⑤子女教育费用(中小学收费)问题;⑥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以上两次调查有很大差异,这与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以及设问内容等有关系。但是,这些热点的存在,却是稍有观察能力的人们都能深切感受到的。除了武汉,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区,如上海、北京、齐齐哈尔等,也有大体一致的调查结果。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者在分析和评估1994年社会热点问题时,对于上述社会热点问题均有所涉及。其中,讨论得比较集中的有以下两个问题:

1.近年来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改革措施,如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化改革措施,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社会群体心理投向的焦点。人称1994年是中国改革的攻坚年,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宏观体制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如此大“手术”,自然为全社会瞩目。之所以没有象80年代末那样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与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有关,也与改革的稳步推进不无关系。如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心理的良性反应,企业深化改革的成败将是关键所在。

2.社会治安每况愈下、社会风气严重恶化,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这是公众深为不安和十分忧虑的心理焦点。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呈蔓延之势,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坑瞒拐骗愈演愈烈,以至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病症——社会虚假现象。这种虚假现象大有从物质经济领域向精神文化乃至政治思想领域蔓延扩展的趋势。卖假货、造假帐、讲假话,甚至违反统计法搞假统计,重演1958年“大跃进”、“放卫星”时的浮夸风。假烟、假酒、假药、假钱、假广告、假发票、假文凭、假职称、假户口,以至于假夫妻、假离婚,真是无假不有。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以“世风日下”的感性直观,造成一种灰暗的心理热点,对于社会心理的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与会者认为,打“假”活动不仅要在商品流通领域展开,也要在文化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展开。

三、1995年社会热点展望

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历了十五六年,1995年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推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建立将迈出决定性的步伐。无疑,1995年改革仍然是全社会心理投向的焦点,是一切社会热点的中心。在全方位的社会改革的影响下,1995年的社会热点将可能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一些深化企业改革措施,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物价、金融、外汇等各项重大经济改革的成效,也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全社会的安定,因而必然引起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心理热点。如果相当一部分亏损企业出现转机,整个社会心理关注的焦点将会有很大改变。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各社会群体关注的又一个心理热点。因为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全社会对这些改革内容瞩目是很自然的。由于同样的原因,住房制度改革,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措施,也会进一步引起人们特别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大城市居民的关注。

3.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是前不久召开的哥本哈根国际首脑会议的第一主题。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署1994年2月22日发表的《1995年世界失业报告》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的失业率普遍呈增长趋势(见下表):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澳洲1995年

5.8

10.2

8.2 10.0 12.2

2.8

9.52000年

5.8

11.5

9.4

8.2 14.0

2.8

11.7所需经济增长率(%/年)

2.6

4.9

4.1 4.4

6.2

不详

5.0

我国的失业人口虽然相对数字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绝对数字却高于所有发达国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994年年末城镇失业人数480万人,失业率2.9%,即使相对数字也高于日本1995年的预测数字(2.8%)。尽管国家尽最大努力解决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但失业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特别是1995年,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将压缩投资规模,这将影响就业机会,不仅给新增适龄劳动人口增加就业难度,还会给在职人员造成失业的威胁。加之经济效益不佳的亏损企业将危及生存,各企业深化改革,必然会有部分职工下岗,不断扩大的“民工潮”还要夺走一些城里人的“饭碗”,从而使失业问题更加突出,现实和潜在的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4.妇女问题,历来是近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妇女问题将是一个新的社会热点。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仍将是这一社会热点的中心话题。与这个话题有关的,除了家庭婚姻,女性就业和失业问题将是两个具体的热点。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是就业的困难还是失业的威胁都要高于男性,因而,对于女性平等就业、平等承担家庭和子女教育责任、平等获得走向社会以求发展机会的呼声,将远远高于其他年份。

5.物价问题,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还将持续下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分别为24.1%和21.7%,其中粮食和食用植物油涨幅分别达50.7%和64.1%。据武汉市统计,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上升24.1%和26.3%,分别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第5位和第13位。在全国和地方人大、政协会议上,物价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热点话题,“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也是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尽管政府对于平抑物价决心很大,仍不能消除城乡亿万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忧虑。据调查,上海、北京两个中心城市居民普遍预期1995年物价将继续上涨,其中50%的人预计将“持续上涨”,32.4%的预计是“稳中有涨”。人们对于物价问题的心理反应和关切程度,最终将取决于物价变化的实际走势。

四、研究社会热点须注意的问题

如何观察和评估社会热点问题?这是研究社会热点的人们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首先,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要特别重视那些长期成为公众关切的重大社会问题。对应于一般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称之为“恒点”问题。就是说,这种问题不只是“热”一阵子就“冷”下去了,而是长久高“热”不降。这种情况,反映了某些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如党风廉政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物价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将会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此外,相对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言,有些问题也许算不上影响全局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医疗卫生界看病收“红包”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行业不正之风,有的学者称之为“冷点”问题。这些“冷点”问题也许一个时期还没有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全局,但其危害不能低估,如果不重视,掉以轻心,任其蔓延,局部问题也会影响到全局,“冷点”问题也会变成“热点”。

其次,调查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同调查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也要注意规范性。对象总体、样本大小、调查内容、取样方法,均应有明确的界定。在同一地区大致相同的时间调查同样的内容,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其重要原因在于调查缺乏规范性。鉴于许多社会热点调查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缺乏信度和效度,何况即使规范性的调查也难免有其局限性,在审慎使用调查资料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专家观察和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专家的评估往往不是一时一地考察或调查的结果,而是其长期观察、全面分析的结论。对于具有很大模糊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来说,科学的定性分析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39#94社会热点研讨会”述评_社会热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