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 265403
摘 要:如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了,亟待改进。尤其是小学体育,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朝着终身体育的趋势前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这样的指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从中可以看出终身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体育教师应加强新型教育意识,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
关键词:小学体育 终身体育 方法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就需要学校更新理念,努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体会和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确立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在现代体育研究中属于一种新型教育思潮,它引领着学校体育教学向更实际化、素质化与生活化进发,它要求学校对在校期间的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培养,使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初步认识终身体育并实施终身体育。
一、树立以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只有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通过各类相应的教学行为完成相应的设置目标。我们认为,小学体育应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核心导向,通过科学深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热爱并最终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终身体育意识是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导向、促成体育行为成为其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在学校体育系统化理念的指引下,要科学地规划和践行体育锻炼行为,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最恰当、最合适的体育健身方式,并以体育行为为载体,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成长,使体育在健康体魄、人格形成和素质养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终身体育趋势下的兴趣教学
有人说过:“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才有可能在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拿最常见的跑步来说,它在整个小学的各个阶段都会涉及到,这就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挑战。怎样让枯燥的跑步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教学,之后就需要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期地进行比赛,学生的趣味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并且在教师持之以恒的状态下,学生们也能坚持并乐于接受体育锻炼,不会感到乏味。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爱上体育,在乐中学,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最终也就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期,他们对外部世界既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会心存畏惧,对自身的发展性认识不足,存在依赖性强、兴趣广泛爱好却不唯一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个体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与学生个体的发展结合起来。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繁杂,既包含一般的综合素质训练,也包含对基础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求通过体育训练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且形成学生一定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要完成如此众多的训练科目,就必须加强课程建设规划,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使之能够成为一处有机的整体,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自我锻炼能力的注重与培养
终身体育的实现需要长久坚持的理念,但这种坚持意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由此,应在体育课程实施之时对小学生加强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对此提起重视,思考并解决自我锻炼能力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技能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懂得体育锻炼的终身意义及体育在实践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进而达到自我锻炼意识形成的目的。小学生独立锻炼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正确方法教授的同时要对其进行终身意识与习惯的引导,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进而提升其对体育注重、意欲与关心的态度与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五、建立以过程管理为主的课程评价和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和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要和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行为的引导作用。教学评价不能简单以竞技性项目作为成绩的唯一评价标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的成长性,要充分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状况,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幅度,要包含学生生理机能水平、适应能力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要建立合理的学生成长卡片,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对学生各项指标的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教学的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金华 试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
[2]白文平 在小学体育中落实终身体育新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
论文作者:许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小学论文; 能力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