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呼唤开放考试--中国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发展与趋势_中考论文

开放教学呼唤开放考试--中国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发展与趋势_中考论文

开放的教学呼唤开放的考试——语文中考改革的发展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语文论文,趋势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各地语文中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命题思路、内容、形式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尝试,许多新题型、新考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在全国率先采取全开卷的考查形式和全开放的考查标准,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总体来看,开放的教学呼唤开放的考试,考试的开放必将促进教学的开放。

一、语文中考改革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语文考试倍受社会关注。1998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苏州、烟台等7个地区作为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单位;1999年、2000年,教育部又连续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总结改革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考试改革。2001年中考是几年改革基础上的跃进。

显然,语文中考改革不是孤立的。在改革大背景下,日趋开放的时代和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在教育观、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测试与评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体协调的改革。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个性和能力、鼓励创新与实践、注重全面发展等思想观念,也开始在语文考试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并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纵览语文中考改革不断深入的几年,新《语文教学大纲》制订颁布,新《语文课程标准》研制推出,语文教学在不断深入改革的同时直接为考试改革提供动因。作为考试改革的突破口,语文中考改革的发展是顺应形势的结果。

同时,中考命题权的分散也一定程度上为中考改革从点到面、由表及里提供了可能,各地在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在地区间互相借鉴吸收的过程中达成中考改革的共识。几年间,中考改革试点地区稳中求变,循序渐进,其他地区锐意创新,大胆突破,在命题上各呈特色,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许多地区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反映在命题设计上,在处理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客观与主观、封闭与开放的几个关系上都有各自的创新。

各地区还注重在教学改革推进的同时,使中考改革思路得以延续,每年的改革都可以说是对过去的承接和深入。例如宜昌市从1993年开始进行由余蕾先生倡导的“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改革,提倡关注课外、关注生活、关注社会。1995年开始与教学改革相配套的中考改革,余蕾提出淡化课文、淡化文体、淡化语法,随后逐年在中考命题时强化“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鼓励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释放,2001年达到开卷考试的目标。可以说,开卷考试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上的一种简单变化,它也是宜昌市语文教学改革的综合体现,是开放的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到,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正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与新大纲、新标准、新教材配套的新型考试评价方式正在确立。

二、语文中考改革的几个显著变化

在几年中考改革的基础上,各地2001年语文中考进一步强化转变:考试内容由课内向课外转变,考试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评价标准由固定惟一向灵活多样转变,进一步体现出考试命题的能力立意、考试评价的类化标准。总体而言,试题更趋于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更为规范科学。尤其是出现了四个显著变化:

1.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现

考试历来以权威的面目出现,试题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限制束缚多而创造空间少。2001年许多语文中考试题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答题自由度。在“基础知识”考查中不局限于某一个答案而倾向于学生调动自己日常积累,例如北京市东城区由“明月别枝惊鹊”辐射,要求另写两个含“月”的诗词。“阅读”考查中增设各抒己见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有选择地判断,不受拘束地表达,例如湖北宜昌市让学生对流行歌词的情感倾向进行自主评判,突出表达能力的考查。许多地区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中的人物、观点的看法,对自己兴趣所指的阅读进行品味评价。例如山东济南市的阅读题在读后的“启发”上鼓励学生言之成理。江苏南京市更是设计了学生自己拟题解题的阅读题,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颇有独到之处。“作文”题目障碍大大减少,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表达,发挥创造性。例如许多地区采用“话题”“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写作束缚大大减少。总体而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综合能力受到重视

许多地区的中考重视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趋于一体化,如浙江绍兴、湖州和福建厦门等地巧妙设计的听力题,综合考查“用耳读,用笔说”的能力。许多地区更是将读写融合,突出考查学生筛选处理信息、语言概括表达、语文知识运用等多方面能力,阅读题中强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开放性表述。尤其又以作文题目设计最为精心。有的侧重于观察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如辽宁省中考作文题让学生想象恐龙灭绝;有的侧重于积累基础上的领悟、运用;有的侧重于比较辨析基础上的欣赏品味,如福建三明市的小作文。宜昌市在进行“课内外衔接”教改时发现,学生能力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表现在某一方面,试题应当起到调动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在阅读题设计上突出了整体感知、综合表达,大作文改写《早发白帝城》强调品味与合理想象结合,小作文《准考证的故事》《准考证的联想》《准考证的启示》给学生能力释放提供空间,都体现了对读写能力的综合考查。

3.学生情感因素得到关注

从应试的角度看,命题者与学生似乎是一组对立关系。传统的做法是,试题有意规避学生可能猜题押宝的因素,有些试题故意设计“陷阱”,学生往往不能发挥真实水平。2001年中考特别显著的变化就在于变居高临下为融洽和谐,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一方面把命题者与学生放在平等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提示,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如阅读题和作文题的“提示”成分大大增加,使命题者的思路与学生答题思路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放开束缚,施展才能;另一方面注重试题材料的情感作用,如阅读题选材多是美文,内容多贴近生活,很多选文本身就带有对学生心理调适、情感培养的关注;作文题情感倾向更为明显,不仅提供更大空间,而且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参与考试,许多试题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训练。学生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以调动的情况下,能力是到更好的发挥。以湖北宜昌中考为例,试题精简内容,简化板块,整个试卷简洁明快,赏心悦目,人情味浓。板块间设计“小天使”,提出注意事项和鼓励性语言,阅读和作文题前都充分给予提示,使学生很好地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大大拓宽了思考空间。

4.学生未来发展得到指引

考试具有选拔和测试作用,但往往甄别选拔和终结性评价功能被刻意放大,中考的促进作用仅仅体现在考什么教什么的“指挥棒”效应上。2001年语文中考最为显著的变化在于注意到了考试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强化了对学生情感和学习的指导,许多试题增加课外内容,鼓励学生的创作尝试,无形中对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自主扩大阅读范围、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生活问题起到了促动作用。一些地区的试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思路,更加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考试把握能力发展方向,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如北京市东城区的阅读题,注意生物和理化学科知识的综合,对学生的能力迁移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又如湖北宜昌市中考阅读题对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的不同要求显然更注意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作文题对诗歌创作的鼓励也是对学生读写习惯的引导。

总之,2001年中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灵活学习,更加注重考试中创设美好和谐的思维空间,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尤其突出了中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语文中考改革的开放趋势及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都对考试评价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已成为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可以预见:

——语文中考命题更具开放的思想和视野。语文中考在课程、教材、教法不断改革的形势下,势必要打破固有思维;命题上将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素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现创造力;命题材料的造择上也必然范围更大,开卷考试的形式会被更多地区接受并采用。

——开放性试题更趋多样灵活。几年来开放性试题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阅读题中的仿写、表述、评价等题型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语文中考中,鼓励各抒己见、表达情感的试题显然也会增多,而引导学生从探究、发现到创造的比较题、鉴赏题在设计上会有新的尝试;作文命题在吸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能会更加灵活,诗歌、小品、相声、戏剧、寓言等创作尝试在2001年高考作文和少数地区中考作文中得到鼓励后,会有更宽松的要求,学生的创造力会受到更多尊重。

——开放性评价更趋强化。近几年语文中考对能力和个性的肯定,势必会促使语文中考评价从量化标准向类化标准的转变。在听说能力的评价上,更多地区会进行创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评价也会在一些地区出现变化。类化标准的采用可能会促使作文加大赋分值,甚至只考作文。采用开卷考试形式,材料的查找、搜集、筛选、处理、归类能力将受到重视,对学生情感表达、实际运用能力的关注都将使评价方式更为开放。

显然,中考改革的开放趋势对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命题更加讲究科学规范,才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考查;学生必须提高综合能力,才能从容应对考试;阅卷者必须有更高的能力,才能使评判更为公正。

我们坚信,长期以来欲进而趑趄的语文考试改革必将进一步变革、开放。

标签:;  

开放教学呼唤开放考试--中国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发展与趋势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