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金融互动——鲁能集团的资本扩张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之路论文,鲁能论文,资本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多人知道鲁能是在鲁能入主山东泰山足球队之后,但在山东早就流传着“鲁能鲁能无所不能”的戏言。在泉城济南,记者更是真切感受到了鲁能的无处不在。你可能居住鲁能贵友大酒店,你可能乘坐的鲁能出租汽车,你可能使用的鲁能寻呼,你要去吃的可能是鲁能烧鹅仔……,这使人想到当年上海农商社红极一时,在上海流传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农商社”的口号,而现今的PT农商社却处在退市的门槛。
编织“蜘蛛大网”
在宽敞明亮的大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鲁能控股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商其德,他告诉记者鲁能实际上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下辖的一家专作多种经营的全资子公司,鲁能的神秘是其多种产业、多种经营高速发展的结果。
鲁能由1990年创建,当时是做为对电力系统员工进行安置的一项福利举措,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已大大超出管理者所能预见。从最初山东电力投入的不足20亿的资产,到2000年总收入已突破183亿元,仅实现利税就达23.5亿元。目前,鲁能的总资产已达360多个亿,成为拥有20多个专业公司,420多家企业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的经营已涉及金融证券、信息通信、商贸旅游、工业实业、房地产、矿业开发、体育产业、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更为有趣的是,鲁能直接、间接控股的一些企业开始进军电力业务,与电力部门展开竞争。
当记者谈到鲁能集团拆资2亿元入主国研科技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重大举措时,商其德告诉记者,在鲁能的投资过程中入主国研实在算不了什么。
2000年10月,鲁能集团与四川省有关部门签署加气站、金银矿、城市开发建设等项目的总投资达33.2亿元;11月,鲁能集团与济南市合作开发建设济南南部城区,总投资达100亿元;2001年1月,鲁能集团整体接下重庆北部新城500多公顷的建设工程,相当于另建一座新城,仅开发一期工程就需投资35亿元。
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已经造成鲁能各控辖公司之间经营业务的重复交叉,各分、子公司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竞争合作、合资等各式情况,甚至出现对同一项目进行交叉投资的情况。
以鲁能英大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鲁能集团控股公司。多年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了北京西单国际大厦、西单赛特商城等,其经营范围涉及商贸、物业、餐饮、生物工程、环保及广告等领域的跨地区、多元经营的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参、控股企业17个,有趣的是这17个企业也进行不同的经营业务和投资,甚至还参股了鲁能集团实行控股的鲁能乒乓球俱乐部。
几年来,鲁能集团控股、参股的公司继续投资经营的项目,存在繁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其中交叉、繁复的具体情况,鲁能人自己也搞不清楚。用商其德的话说,“不是鲁能不想搞清楚,而是根本没法搞清楚”。鲁能在不自觉之间,编织了一张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海南、太原、南京甚至西部地区在内的巨大的蜘蛛网,而在山东这张网显得更加密密麻麻。资本的雪球滚动效应
鲁能控股集团投资行业之多、范围之广、数额之大在国内是罕见的。鲁能的钱是从哪来的,它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聚集360多亿的庞大资金,并能形成流动畅通的资金回环机制?
这要追溯到1995年,由于当时金融形势紧张,省电力公司在电基建设、供电网络设施建设等各方面资金短缺。而当时各地市电力系统资金实行独立核算,各自进行资金结余,这个结余总量很大,但分散在全省各地,无法统一利用。为了能充分利用结余资金,省电力公司开始与省工商银行合作,建立了山东电力结算中心,从此鲁能迈出了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
电力结算中心实际上是把全省电力系统的资金集中使用、整体结算,利用各地使用资金的时间差,凭空节省出四、五十个亿的资金进行周转,仅利息就可增加亿元。省电力结算中心的建立,使鲁能人认识到资本运转的巨大动力,也使各银行部门对鲁能的信贷业务充满信心,这对鲁能集团以后大规模投资奠定了资金信贷的基础。
从结算中心尝到甜头的鲁能公司,在资本的运营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娴熟。特别该公司在省外全面进军房地产市场时,资本雪球滚动效应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论是投资重庆、济南的城区,还是开发青岛的黄金海岸,以及建立北京的椿树园、时代之光、陶然家居等小区无不是先行投入部分资金后,再进行大量融资,然后通过资本的滚动,将回收资本再次利用。最让鲁能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北京西单开发建设的国际大厦,创造了鲁能边施工边销售的先例,以精心的市场资本运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以后鲁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功先例。
聪明的鲁能人将房地产开发运用资本雪球滚动的理论,非常成功地运用到对其它行业的投资方面。其大力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注重加快内部资本运作,优化资产结构。投资过程中,实行在现有项目和企业的运作上挖掘潜力,发挥现在资产的抵押、置换、融资和投资功能,将存量资产转变为动态高效资产,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鲁能本不是专业投资公司,但现在却发展成为“多业性的投资集团公司”,其“雪球滚动”的投资模式也引起许多人的猜测与挑剔,但事实证明,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大规模投资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几年来,其资本的聚集扩张何止几十倍!2000年,中国北方亚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将鲁能品牌评估价值428.2458亿元,成为当时第一大品牌。其每年要为国家创造10多个亿的税收,并为主业(电力)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为社会上解决就业人员4万多。
雄心勃勃要做金融大鳄
鲁能雄心勃勃,要在已经涉足的几十个行业领域取得一席之地。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鲁能作为电力公司实行多产经营的企业,却要实现一个庞大的金融发展计划,在该公司《多种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中,明确写道:“完善金融运作机制,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对参控股金融证券企业尽快形成金融资源整合能力,努力构建金融混业经营平台。加快发展保险代理和证券咨询业务,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这里所说的“构建混业经营平台”,实质是要将其参、控的六家金融公司实行联合运作经营。鲁能英大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盖永光介绍鲁能金融发展计划时,确实令记者吃惊不小。盖永光认为,鲁能现在没有将其金融优势发挥出来,其参股、控股的金融机构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业务支持,不能发挥整体合力,难以有效地进行业务扩张,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银行、证券、信托公司之间联合协作的空间很大,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
结算中心的建立给鲁能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从中鲁能也看到了资本市场的巨大能量,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采取了几项令业界刮目相看的举措。
1996年,鲁能利用国家改造华夏银行之机,借机参股16%,成为第二大股东,后继续增股到20.2%的股份,一跃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1997年,鲁能投资1.2亿元,拿下了处于经营困难的济南信托投资公司,并以42.38%的股份实现控股,改名为鲁能英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进行增资扩股,将股份提高到67%;1998年,成功参股中国交通银行成为第四大股东(另三家均为国家财政部门);同年,进军证券市场。先后与十几家证券公司进行接触,并成功控股蔚深证券公司,接着又以40%的股份成为湘财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不久,鲁能入主山东省粮油集团的期货公司,控股67%,成立了鲁能金穗期货公司。
在外界人眼中,鲁能大举进军金融业,实非明智之举。金融业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专业化的要求较高,鲁能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盖永光并不这么认为。1997年,国家要求银行与信托公司脱钩,据说,当时鲁能集团的领导接到省工商银行要与济南国际信托脱钩的消息,很快就做出要对其进行控股的决定。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新入主的信托公司依托鲁能电力这个大行业大企业,必然大有作为。
信托公司不但可存款,还可进行委托贷款、融资租赁以及进行有价证券担保租赁代理等业务。新组建的鲁能英大国际信托公司,就是从对鲁能内部资金进行委托贷款的方式,用于开发其它项目。据说每天会有20亿的资金可用于委托信贷。精明的鲁能显然看到这一点,才走出入主信托看似冒险的一步。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公司1998年就实现赢利3600万元,1999年赢利8290万元,2000年赢利1亿多元。
投资什么能比投资银行让钱来生钱更快呢?鲁能从公司领导到员工都在领悟着资本运作的奥妙。盖永光的观点更有代表性,他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企业要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必须要有金融机构的支撑,以增强融资能力,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因此鲁能要做好金融产业,将其做为核心产业,要与国际接轨,最终要走金融控股集团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