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的教育中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初期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的道德和法治课堂中也应该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这门课上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运用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并且教师应该从自己所要教授的方向出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50-0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对于教育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较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原名为“思想品德”课,重要程度不亚于语文和数学,因为这门课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身心健康,对初期孩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丰富课堂内容,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带到课堂中去。
一、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考虑到学生水平和该学科特征
该课程根据学生年级的增长和学习难度的不同,分成了六个领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部分内容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课程学习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和引导。但是在课堂上也不能只是进行理论的讲解,应配合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通过图文搭配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点讲授。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就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术展现出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如果只是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和图片进行教学还不够,而且必须考虑到一些学生未能提前进行预习,一般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会看到的东西,比如播放视频或者找出真实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相关的动画会更利于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并结合教师适当的讲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安全事项的讲解时也更具有说服力。同样,在上“公共汽车上”这个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看公交车上的场景,例如遇到老人、孕妇或者残障人士时该怎么做?或者选取一些公益广告给孩子们看,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从小激发孩子们的公德心和爱心。在教给小孩子要怎样对待残疾人士时,可以放一些残障人士平时生活的视频给孩子们看给他们进行爱心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学生认识世界其实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画面把世界具象化的表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比如祖国的大好河川和风景以及人文历史都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这些技术运用得当,可以为课堂加分很多从而提高课堂质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对于对语言理解不是很深刻的小学生来说画面的展示无疑是最直观的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信息技术要从自身教学需求出发
除了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视频和图片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外,也鼓励许多教师做符合课件小孩子心理的PPT展现出来。但是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所上的课程在网上都有对应的教学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但是教师在挑选这些课件的时候要学会筛选和删除,不要完全照搬要加以一定的调整、优化,不要偏离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不论是课件制作或是教学目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发挥做课件的母的,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达到通过这个课程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节日”这个内容时,网上有很多有关这个课时的相关资源,教师可以选取自己看中的已经制作完成的课件,再进行一定的修改后加入自己属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制作出一个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课件。然后通过图片或者短视频介绍所在地区的节日风俗,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家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发表感受。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我国其他地区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达到让孩子们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的目的。最后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孩子关于这个节日的课后有什么感想,还喜欢哪些节日等。
多媒体的运用在法治与道德课的运用使得原本只是靠教师讲解和黑板板书的上课枯燥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使得现在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更加丰富,得到了有效的沟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上课的快乐。小学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部分。他们是祖国的接班人,这个技术的使用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新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目的是使教学达成目标
现在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这门学科的重难点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得教学目标达成。要做到道德与法治课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只有对信息技术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网络资源较为丰富,教师在选取这些资源的时候要精心挑选,既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又要把握住自己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我喜欢的动物”这个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动物影子视频让小孩子们猜测影子是什么动物,激发孩子们对了解动物的兴趣。其次在上这门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孩子准备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进行课堂分享。这样课堂内容会更加的丰富,同时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上课效果会事半功倍。
四、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信息课堂有重大的意义,能促使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配合以及实践,才能使信息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2]高本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J].福建教育,2016(39):49-50.
[3]蒋福军.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2):12.
[4]谢八声.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02):73-74.
论文作者:聂碧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法治论文; 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