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辩论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教师本身受到教育,也帮助学生受教育。古希腊的柏拉图,也是采用辩论式教学的典范。他把辩论式的教学提到空前的高度,在他的“学园”里师生之间用对话形式教学,由此掌握辩论之术,开启智慧。
关键词:辩论教学;语文课堂;教师;学生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了教改至关重要的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笔者认为辩论教学不失为深化中学语文教改、“亮丽”语文课堂的一个新思路。
一、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教学长期着眼于应试升学,形成了一种轻听说能力培养的教风与学风。结果学生的口才大多不佳,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社交能力低下,影响了分配就业。辩论教学则听说读写并重,重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克服这个弊端。 辩论教学以听说促读写。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因此可以促使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读物,并从中提取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必须思路清楚、严密;反驳对方时,要求角度新颖,并使对方防不胜防。而要具备以上素质,必须要求学生见多识广,从而去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至于在辩论过程中,更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综合起来。可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因而就能“笔有千钧任歙张”。辩论又成了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手段。所以要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辩论教学自有一功。
二、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辩论教学,则避免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于辩论教学强化了意见的分歧,使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围绕着讨论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求新异,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开展辩论教学的几点尝试
开展辩论教学一改单向式交流而成双向式、多向式交流,这样,教学情境势必倍加和谐亲切,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波,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与学互相反馈,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地开展辩论教学,使它成为深化中学语文教改的突破口,并为素质教育服务呢?我的做法是: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取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性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特定情境内容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能尽快进入到课文之中,以激发他们参与辩论问题的兴趣。
3.选择恰当的“论题”
在语文教学中,辩论题的确定,影响着辩论式学习的开展。要依据语文新大纲,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辩论题。首先应是学生关注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第二题目要有可辩性。第三辩题要切合教学内容。
(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
例如:上《窦娥冤》一课,文中的窦娥是个善良孝顺的女子,但她临死前的“三桩誓愿”却又是那么狠毒: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来遮掩尸首,这一场大雪就会使当年的农作物颗粒无收,百姓本就民不聊生了,接着再来三年大旱,整个楚州会饿死多少百姓啊!该怎样理解窦娥“既善良又狠毒”这个问题呢?
(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例如:《雷雨》一课中周朴园怀念侍萍这一点,历来很有争议。因此,在教授该课时,可设置这样的论题;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真情?通过对论题的辩论,学生们对于这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认识到一个高明的作家决不会简单化地处理人物,这样的人物才有立体感。
(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
例如:上《鸿门宴》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鸿门宴的过程,都要谈到刘邦与项羽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以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4.把握时机展开辩论
辩题一经确定下来,就需要教师严密地去组织,切不可大撒手,不管不问。在语文课堂中,什么时候开展辩论最好?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
(5)升华辩论结果,领悟文之精髓
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主题,再来个总结陈词,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合双方的独到之处,形成较全面、合理、科学的观点,并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再归纳;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双方的辩论内容课后完成。让学生在饱满的热情中,去领悟文章的精髓。
总之,辩论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 545000)
论文作者:梁勇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学生论文; 论题论文; 教师论文; 教改论文; 课文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项羽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