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八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八点论文,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战略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注焦点,金融业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谋求大发展
200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年,党中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更应关注西部大开发这一焦点。
(一)西部大开发是大局,金融业必须服从且支持这个大局。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国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江总书记去年以来多次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1月19日至22日,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在京召开,朱总理在会上阐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3月5日,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前不久在西安召开的西部大开发金融服务座谈会上,戴相龙行长强调,金融系统要进一步调整金融政策,增加信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有效、分步骤支持西部大开发。为此,金融业必须认识到其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要真正用党中央的决策和江总书记、朱总理以及戴行长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增强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支持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西部大开发为金融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作为实现国民经济“三步走”宏伟目标的重要步骤,必须是我国未来50年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兼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可以说,明天的“西部”就是今天的“特区”。因此,西部腾飞会有时,金融支持当超前,金融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抢占先机,把金融业的发展和壮大系于西部的大开发和大发展之中,使金融业与西部大开发相促进、同发展、共繁荣。
二、转变观点,用创新的思路探索对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
江总书记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思路、新观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因此,金融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思想观点上来一个大转变,用创新的思路探索对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
(一)变封闭思维观为开放思维观。由过去只从本系统、本地区考虑问题的封闭思维模式,改变为从西部大开发的全局出发,来筹划金融业的总体经营战略。
(二)变保守思维观为创新思维观。由过去的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的思维模式,改变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新思维。在保持传统的支持手段和服务方式的同时,要针对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和要求,在合理经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胆进行支持方式的创新、服务种类的创新,不断开辟新的金融支持项目和金融服务种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
(三)变滞后思维观为超前思维观。金融业要在经营管理策略、业务方针、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把握前瞻性。要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充分理解这个“大”字。在项目规划上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在资金上要有一个大的投入;在生产工具、劳动力素质上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在速度和效益上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西部大开发,金融必先行”。
(四)变静态思维观为动态思维观。改变固定、呆板的思维定势为多样、灵活的新思维。决不能再走一讲开发,就是贷款上项目、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粗放式经营的老路子,而要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遵循金融业的经营原则,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夯实基点,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切实防化金融风险
金融在支持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点。
(一)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金融业要保持头脑清晰和冷静,把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贷款投放应经过详细论证,避免把资金投向东部和中部地区生产能力已经饱和或过剩的产品和产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要严格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有些项目要在落实配套资金的前提下发放贷款;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加强对客户的动态监控;实行授信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投向要准、手续要完备、还款要有保证、管理要跟上”的要求,完善全程风险管理体系;要不断提高信贷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强化“三铁”建设,发挥防化金融风险的“三道防线”作用等。
(二)要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经济低质量的运行环境给金融业经营带来的诸多风险隐患。当前,西部地区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浪费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资金的内生机能和“造血”功能差,资金运行处于“高投入→低效益→低积累→低产出”的低水平恶性循环状态,呈现出“两低一高”的特征,即高负债、高利息率、低回报率。造成了银行贷款的投入和产出之比极不协调,每1元的信贷资金只能创造0.5元左右的GDP,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沉淀和流失,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导致银行收息率低、亏损增加,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为此,金融业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要盘活资金存量,优化资金增量,有效地培植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其自我积累能力和“造血”功能,在提高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基础上,提高金融业的经营效益和防化风险的能力。只有着力改善西部地区经济低质量运行环境和资金低水平运行状况,才是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根本。
(三)强化金融监管,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中央银行要全面提高非现场和现场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尽快实现非现场监管手段现代化,逐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并设立西部地区风险监测、预警中心,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为一体,做到资料全面、分析准确、报告及时、处理得当,以保证西部地区金融风险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测度,使现场监管更加有的放矢、监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在加强对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资产负债比例和合法合规经营监管的同时,还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西部大开发产业金融政策中资金投入和风险度的监管,以保证产业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的运用效率。
四、借助支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
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是一种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无形资源,它是金融杠杆撬动西部大开发的“支点”。借助这一支点,金融业在西部大开发中才能“四两拨千斤”,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因许多金融政策仍是“一刀切”式的,使西部地区的倾斜性金融政策仅限于部分专项优惠资金的供给,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支持则不足。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为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提供政策支点。
(一)把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和地区差异性有机协调起来,实行有区别的区域性货币政策。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手段的实施要从制度上保证各地区有平等参与权和表达权。作为国务院货币决策机构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选应按地区公平分配,以反映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呼声,维护其利益。其次,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要使法定存款准备金起到调节资金区域性不平衡的作用,可以考虑按大区行实行差别准备金政策,给每个区域的人行分行一定的准备金浮动权和再贷款权,让他们根据本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来确定一个较适当的准备金率和发放一定数量的再贷款。由此可提高西部地区货币乘数,扩大对西部地区资金支持,从而起到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西部地区“贷差”为600~800亿元,如果对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降低2个百分点,则可释放出500亿元的可贷资金,这对缓解西部地区资金总量不足的状况将有很大帮助。再次,实行差别的利率政策。在利率还未市场化的条件下,对西部地区的贷款利率应有别于东部地区,根据其贷差较大的情况,可考虑适当提高利率浮动水平,使其与西部地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经验,可将浮动区间定为基准利率的50%。同时在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税收和利润留成上给予一定优惠,以弥补贷款利率所带来的利润减少。
(二)采取适当倾斜的信贷政策。改进贷款考核办法,适当提高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适当降低西部企业获取贷款时自有资本比率的条件;适当延长金融机构贷款期限;进一步放宽对金融机构进行跨地区信贷经营的限制,特别要支持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向西部地区提供贷款;同时,针对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包袱重的问题,提高呆帐准备金比例等。
(三)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条件。适当降低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本金、营运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效率。同时按照外资金融管理办法,在投资方式、经营模式上力争有所突破,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的“西进”。
(四)放宽直接融资的政策限制,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股票发行和上市政策要实行区域或产业优先,减少人为的计划分配上偏重沿海的倾向,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增长潜力和带动力强的公司上市。对西部地区申请发行A股股票以及海外上市等在审批条件上予以倾斜和优先,次序上优先安排,尤其要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倾斜和优先。其次,参照国际经验,从政策上允许建立一定层次的西部资本市场机构网络。多数国家一般都有三个以上的证交所,其中一到二个起主导作用,并与其它交易所一起构成该国资本市场机构网络。比如美国以纽约证交所和美国证交所两个全国性的证交所为核心,其他十余家地区性证交所为辅翼组合而成。我国在将上海、深圳作为第一层次证交所继续发展的同时,可允许在重庆、西安、武汉等地建立第二层次的证交所,各省会城市建立证券交易中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为塑造资金和西部“回流机制”创造条件。
五、抓住重点,金融业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要有的放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复杂且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这必然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金融作为稀缺资源,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数量上难以满足所有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这就要求金融业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做好几件关系西部大开发全局并能够整体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事。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就西部大开发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强调西部大开发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为重点,这就为金融业支持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一)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在资金总量及结构上积极支持对公路、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水利设施,以及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对西部经济区内已经确定为国家或省(区)级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的配套信贷资金的落实工作。2.运用灵活多样的信贷方式,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手段,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组织银团贷款,就某一建设项目进行融通;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进行融资;通过在国内乃至国外发行西部地区基础建设项目债券募集资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增加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贷款;发行股票筹集建设资金;采取BOT、TOT等方式进行项目融资等。3.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各部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做好项目的立项、资金的筹集、贷款申报等融资工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信贷扶持和资金投入。
(二)支持西部地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1.支持西部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好关闭、停伐森工企业银行贷款的清理、收回、债权转移和呆帐核销,并积极扩大林业贷款对象,持持商品林建设和森工企业转产。2.积极配合“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生态建设的实施,调整农业信贷结构,按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使用“统一规划、分别管理”的原则,增加树苗生产和绿化荒山荒坡贷款,促进坡改地有计划、有步骤退耕还林还草。3.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农业,加大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支持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1.增加农业贷款,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2.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改造重组和优化升级。加大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改造贷款和科技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在资金供给上支持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大力支持电子信息、化工、药材、建材、轻工、烟草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引导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尽快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在资金投入上完成对老工业基础、三线军工企业的调整、改组和改造,特别对有销路、有订单、有效益的亏损企业要专门管理,发放封闭贷款,予以扶持,从而达到扶持一个产品、一条生产线,盘活挽救一个企业的目的,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变的同时,减少经济结构转变的成本。3.积极支持西部优势比较明显、市场前景好的资源的合理开发,发展特色经济。第一,重点支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无论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景观,还是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人文景观,都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金融业应积极为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融资,扶植旅游经济发展,做好西部地区旅游经济这篇大文章。第二,积极支持西部地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西部地区拥有全国水资源的46.6%,人均拥有量大约是东部、中部地区的2倍。如何调整资金投向,介入水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是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将潜在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应思考的课题。例如重庆的三峡建设工程已投入大量资金,要以水利资源的开发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其中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更应深思。第三,支持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已探明的148种矿产中,西部地区就有121种,占全国矿产资源量的80%以上,其中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占全国90%以上,石油占30%以上,煤炭占50%以上,钾盐占99%,钛、铜、汞、铅、锌等30多种矿产储量占全国第一。据专家预测,本世纪,东部地区60%的原材料需西部供给,50%的能源需西部输送。金融业应着力支持这些资源的开发,并支持其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的发展,完善西部地区产业内部分工体系,推动这些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向规模化、高值化方向发展,从而壮大西部地区依托优势资源的支柱性产业。4.支持小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带动西部经济增长。西部地区发展滞后,重要的一点在于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要素聚焦点。金融机构要在西部选择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资源优势突出、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围绕住房、供水、供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给予支持。
(四)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据专家分析,造成东西部的差距,有形物质资产投入差别性的解释作用仅占19%,其余大部分原因直接或间接归因于知识、教育、科技等无形因素的影响。可见东西部差距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西部资本投入及自然资源开发的不足,而主要是对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开发过少。与丰富的矿产、林业、生物等自然资源相比,西部地区最稀缺的资源恰恰是所有资源中最具活力和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去年12月25日,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92人,还达不到东部地区的1/10。低素质的劳动者只能适合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只能与低技术含量的资本和产业结合,形成生产率较低的初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技能的需求不断提高,对知识型、专业型劳动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多,偏低的劳动力素质必将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金融业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要考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经济学家指出:在西部,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收益大大高于投资于自然资源开发、物质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收益。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支持西部地区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金融服务方式,结合今年教育部出台的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项措施以及国家人事部制定的“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计划”,按规定做好科研事业单位的信贷服务;积极发放助学贷款和学生公寓贷款;重点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实现西部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支持“西部高校校园网”的实施,推进西部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完善和升级等。
六、解决难点,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要求,大力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效能的充分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金融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仍达不到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这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应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各自的责权范围,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权利制衡机制。
(二)强化制度建设。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度、科学决策制度、授信授权制度、业务操作制度、内部稽查制度、资料保全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金融机构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处于制约机制的约束之中,由此形成民主决策制约机制、业务经营制约机制、成本核算和财务收支约束机制、利润分配约束机制、稽核监督机制。
(三)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技术全面、智能互补的高素质金融经营管理队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金融经营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必会成为严重制约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桎梏。目前,金融经营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表现为“四多四少”,即懂得会计结算业务的人员多,懂得其它业务的人员少,精通各项金融业务的人员则更少;懂得传统金融业务的人员多,懂得金融新兴业务的人员少;懂得传统金融操作技术的人员多,懂得新兴金融业务操作技术的人员少,金融工程师型的人员则更少;懂得金融经营的人多,既懂得经营又深谙管理的人员少。针对金融经营管理队伍素质的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在职职工队伍特别是西部金融队伍进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集中培训,全面提高金融队伍经营管理水平。
(四)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业务。在西部开拓新的金融业务,不仅要做好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成熟,在西部地区尚未开展起来的业务,更要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和市场需要,打破常规发展路子,率先在西部开办一些尚未在东中部开展的新兴业务,从而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大金融业务的宣传力度。西部地区长期以来比较闭塞,对很多金融服务项目特别是新兴项目了解不够,金融业应抓好金融产品的宣传,让西部地区的单位和居民了解并乐于使用金融产品,加快当地金融化进程。同时金融业还要利用其海外分支机构向海外客户、同业宣传西部大开发,介绍项目,向西部地区介绍海外客户、组织银团,发挥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作用,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效的金融舆论支持。
七、布好网点,建立健全西部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组织机构体系
西部地区金融组织机构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西部地区的筹融资能力和效率。现阶段,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国有独资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而仅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难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种需求,难以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和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当前应积极着手建立和完善与西部地区经济特点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一)从总体布置上,在西部地区要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保证政策性资金的融通渠道畅通。可考虑组建西部开发银行,集中使用国家提供的中长期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和扶贫开发资金。
(二)增设一些区域性商业银行机构,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的内引外联,打通与疏导融资渠道。积极引进中信、民生、光大、发展、招商、交通等全国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扩大其在西部地区分支机构设立;积极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组织;积极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其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鉴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的情况,可考虑组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直接为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融资服务。
(三)对已有的金融机构网点按“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归并整合优化,提高经营网点的整体服务水平。对有发展潜力的网点,提高网点服务功能和质量,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对经营规模过小、问题较多、效益低下的网点进行归并整合,并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前提下,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组建新网点。
(四)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扩展其业务范围,提高融资能力。
(五)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发展资源开发、科技开发、旅游开发等区域性投资发展基金。可考虑组建西部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形成特点,各金融机构应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特点进行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创出自己的业务特色
(一)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有效金融支持,必须强调政策金融先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功能。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上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扶持。例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的职能之一就是,对那些重建和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项目发放贷款,而这些项目的资金是其他信贷机构无力筹措到的。再如,日本开发银行的目的是,通过提供长期资金等办法,促进产业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引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肩负着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政府政策意图重任的国家开发银行,在其运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尚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进行规范和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性功能。第一,为保证政策性银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其各项业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能够依法开展各项业务,以保障其充分履行金融政策的职能,可借鉴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单独立法的做法,研究制定国家政策银行法。第二,建立长期、稳定和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改变目前只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从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因其借用期限短、利率高的资金来源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不相对称的状况。可借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80%以上来源于邮政储蓄及养老基金、医疗基金等,都有一定强制性和稳定性的资金的做法,划定一部分邮政储蓄存款和部分养老基金作为开发银行金融债券的固定来源。政策性银行除了在政策性资金增量上开源之外,还要引入投资银行的工作方法,把存量盘活,把政策用足。此外,还可考虑由开发银行收购或控股一家或几家上市的信托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不断地提高资本回报率,不断地配股增资,不断地注入优势资产,不断地分析上市。第三,为政策性银行支持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资金、利率、再贷款期限、税收、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特殊政策,以优惠的政策调动其向西部投入的积极性。第四,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信贷风险与控制,杜绝概算现象产生。适当增加按贷款余额提取的准备金比例,增强防险抗险能力。注重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委托代理业务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避免信息的滞后和管理上的脱节。第五,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引导作用。首先是发挥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在西部地区众多基础设施的资源开发争投资争项目的建设中,通过项目选择支持重点建设来吸收投资资金,防止齐头并进,分散资金。其次政策性银行贷款除引导和吸引地方政府的自有资本外,还可以作为类似优先股和入股信贷起一种保证作用,吸引商业银行的贷款敢于跟进。可以借鉴日本的办法,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时,将视商业银行贷款中支持政策性贷款项目的比例大小而确定多少。再次,政策性银行可拿出一部分资金贴息,引导商业银行对国家支持的项目发放贷款,发挥贴息引导商业银行资金的作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有效地支持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扩大国内需求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体措施,调整相应政策,增加信贷投放,提高服务水平,有力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此,国有商业银行既要研究西部地区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又要借鉴国外开发落后地区超常规发展的有效经验,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家在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未雨绸缪,及早计划,使信贷支持的重点始终超前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应当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经营有效益的前提下,运用其在西部地区信誉好、实力雄厚、网点众多、市场份额大、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大力拓展西部地区金融业务,为西部大开发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各中小金融机构要自觉规范业务行为,选好位置,定好角度,办出特色,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发挥独特作用。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我国经济、金融由计划向市场转化过程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生力量,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各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己位置,规范业务行为,办出自己特色。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为中小企业和市民服务,突出市民银行特色;信用社应主要为内部社员服务,突出合作制特色;信托机构应以手续费和佣金作为主要业务收入,办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特色;典当行应以自有资本金作为发放贷款的唯一来源,办出质押信用的特色。只有这样,中小金融机构才能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独树一帜,发挥特殊作用。
标签:金融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项目贷款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经济论文; 经营管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 西部建设论文; 西部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