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论“三个代表”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再论“三个代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表论文,再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诞生79周年之际,我在《求是》2000年第13期发表了《论“三个代表”》一文。文章围绕“时代的要求、理论的创新、行动的指南”而展开,重点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文章发表后,虽然得到不少读者的赞誉,但我仍感觉意犹未尽。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对理论界某些观点认识的考察,我认为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时代精神以及如何学习好、把握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论阐述。于是,在《论“三个代表”》的基础上,把进一步的所学、所思、所得撰写成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再论。

“三个代表”与生产力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居于“三个代表”的首位,是“三个代表”的基础。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什么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此作出科学的回答,是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因为它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阶级基础及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好理解”。还有人提出,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已经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有产者、从事高新技术的知识群体等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作为工人阶段先锋队的性质就要“有所调整或改变”。其实,只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出发,全面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搞清楚什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是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那么,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与党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不仅不能“调整或改变”,而且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巩固下去。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主要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指生产力获得发展的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条件。这些条件中,最根本的条件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所谓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考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不考察社会生产关系,不能不考察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就获得解放和发展;否则,生产力就受到束缚,发展就受到阻碍。那么,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这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出现,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才最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这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正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最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这一点:“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6页)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宣称消灭私有制那样,是出于对私有制道德上的憎恶和理性上的反感;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消灭私有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够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它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致力于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此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途径和具体体现,就是打破落后的、腐朽的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共产党人在现阶段上,在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上所主张的一般纲领,或基本纲领”,包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行这个纲领,可以把中国从现在的国家状况和社会状况向前推进一步,即是说,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和社会状况,推进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58页)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家状况和社会状况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推进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目的正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重大步骤。然而,我们党的步骤并非停留于此,在毛泽东同志阐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低纲领”的同时,就明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建立这样的社会,目的仍然是以先进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先进的上层建筑,保证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矛盾。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主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什么?我们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并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同时对上层建筑和文化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不仅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改革,正是适应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我们党坚持这样的改革,正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和突出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这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三个方面都与发展生产力密切相关。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除了表现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之外,还表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前一个“代表”是后两个“代表”的基础;后两个“代表”是前一个“代表”的条件和保障。要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同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当代中国,谁能同时做到这“三个代表”呢?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组织、团体或个人能够做到。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先进性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同党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这个先锋队又是由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如果党改变了这一点,由其他什么分子所组成,那么,受阶级本能的支配和自身利益的驱使,就不可能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不可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成了一句空话,从而党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先进性。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正反两方面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我们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这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个代表”与新世纪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作为一个领导12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怎样加强自身建设,使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崭新的面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需要全党认真思索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此作出了科学回答,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新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当代中国的时代要求,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成立近80年来,党的建设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新世纪,在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和措施如果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世纪党如何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度,从党如何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高度,从党如何始终经得起新世纪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的高度,从党在新世纪如何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加坚强有力地发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力量的高度,来全面考察、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首先,必须把“三个代表”的要求放在新世纪国际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中进行考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这种政治上的压力将会长期存在,而且各种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是尖锐复杂的,甚至相当激烈。经济上,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也将长期存在。文化上,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传播,但各种文化的矛盾碰撞也日益激烈,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加剧,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新世纪更将会长期存在,而且有时会相当复杂、相当尖锐。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新世纪我们党能否强有力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战胜挑战,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大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自身,“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总结20世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的经验教训,有一点极为深刻,这就是在严峻的国际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部出了问题,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一般说来,在严峻的国际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二是能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态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涵盖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它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蕴涵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开辟美好未来的基本方略。只要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就能保持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就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有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就可以肯定,来自世界的任何挑战都不能战胜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战胜;任何压力都不能压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压倒。

其次,必须把“三个代表”的要求放在我们党近80年的奋斗历程中进行考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奋斗历史的科学总结。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如此深刻、精辟的科学总结,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过去,更重要的是汲取党的宝贵经验,在新世纪更好地开辟未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深刻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历史的经验启迪我们,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面对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面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我们党要经受住新的考验,把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广泛吸收党的历史经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执政基础。

第三,必须把“三个代表”的要求放在我们党领导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进行考察。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提出,我们要做的三件大事是加紧经济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邓小平同志深刻审视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虽然20多年来我们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步,但进入新世纪后,做好这三件大事仍然任重而道远。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建设中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在社会生产力获得大解放、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我们党怎样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领导人民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这是新世纪向我们提出的又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我们党领导人民在20世纪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也一定能在新世纪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伟大力量,只能来自于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必将成为实现三大任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必须把“三个代表”的要求放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中进行考察。经过近80年的磨练和考验、发展和壮大,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从总体上看,我们党是有战斗力的,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好的。这是主流和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方面严肃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政治上,有的干部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形势、考虑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有少数党员干部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思想理论素质下降,是非不分,缺乏基本的辨别理论是非的能力。作风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的领导干部群众观点淡薄,不联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欺压群众;有的领导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坠入犯罪的泥坑。面对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啊!”(《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4月2日)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从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和组织、制度上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从严治党,既要充分吸收历史上一切行之有效的经验,也要在指导思想和行动措施上有所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我们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是在新世纪解决党内问题必由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当重大历史转折之际,理论的创新总是先行,为实践的成功提供前提与保证。通过对上述四个问题的考察和认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新的世纪,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生动体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一定能够把党建设成为更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其思想更加统一、政治更加坚定、组织更加严密、团结更加有力、行动更加一致、战斗力更加强大,朝气蓬勃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脚踏实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准确把握“六种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广泛的实践意义。学习好、把握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多种关系。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种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正确处理。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作为一个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它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原理的创造性继承和运用,而决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搞一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体现在回答前人提出探索的苦干问题。例如,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早在1965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48页)在跨世纪的历史关键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探索和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个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理论创新的关系。我们要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必须把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的一贯思想、与学习和研究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其他方面的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孤立提出和存在的,它集中概括了江泽民同志的一贯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关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思想,关于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又强调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继续探索和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等等,无不贯穿着“三个代表”这一主线;“三个代表”的提出又集中体现、科学概括了上述一系列基本思想。深入学习领会这些基本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而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江泽民同志一贯思想的精神实质。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的。

第三,“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科学论断,即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包含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判断标准方面的内容。他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由此可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都是我们检验工作、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呢?“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共同统一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三个代表”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实际上包含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容;文化是改革和建设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所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能极大地推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所以,“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理论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判断标准上是一以贯之的。当然,理论总是不断发展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既是统一的,后者又是对前者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实践中片面性、绝对化、形而上学的问题,严重影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根据新的实践、针对新的问题,用“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和原则。这当中贯穿着“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与“三个有利于”并不矛盾,二者是紧密相联、辩证统一的。

第四,学习“三个代表”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是实践好的前提;实践好是学习好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好与实践好两个方面下功夫。要坚决克服那种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不良学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结合起来,与认真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认真思考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结合起来,与全面正确地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与认真思考怎样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认真思考怎样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结合起来,与认真思考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要坚决克服那种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的形式主义作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推动党的各项工作,促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归根到底,落实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

第五,“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虽然话语不多,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这种要求是纲领性的、总体上的要求,党的建设要符合总体要求,还必须有具体要求与之配套。总体要求为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具体要求则要保证总体要求的实现。现在,总体要求已经明确,那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怎样通过具体的环节保证总体要求的实现?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建立健全保证“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的一整套制度,并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教育等各种手段来保障这套制度能够得到严格遵守,使“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我们全党蔚然成风,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需要探索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准则、行为规范;我们需要探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系列具体环节,比如怎样继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怎样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怎样建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决策机制等等。这些具体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扎扎实实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第六,“三个代表”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相互作用。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条件;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证。三者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共同统一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江泽民同志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而提出,这正是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杰出贡献,对党的建设乃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高度重视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标签:;  ;  ;  ;  ;  ;  ;  ;  ;  ;  

论“三个代表”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