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背景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改革_信息素养论文

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背景下论文,信息论文,MOO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15)04-0014-12

       DOI:10.13366/j.dik.2015.04.014

       自1984年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已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从国际上看,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制定的《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1]引起了全球关注。可以说,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ILI)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逐渐普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用户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以及学习环境的变化,广大的ILI同行都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也开始了许多探索。2014年8月,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年会的信息素养卫星会议指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正在经历一场变革,Web2.0、移动科技、新媒体等数字信息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2015年1月16日,ACRL发布了《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3],取代其《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015年3月25~28日召开的ACRL年会暨75周年庆典上,该框架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国内多音译为“慕课”)因具有面向大规模学生、没有入学门槛以及泛在学习等便利,为ILI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笔者调查发现,截至2015年3月1日,国内外共有9个国家的35所大学或机构在14个MOOC平台上开设了37门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包括英语、中文、德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五种语言。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2015年1月5日起开设了“给大学生教信息素质课程”(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College Students)[4]等3门课程。国内很多公司都已推出或计划推出ILI类MOOC。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项目指南“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之10和34分别为“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和“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研究”。教育部科技司正在准备撰写《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MOOC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拟结合笔者在教育部主管的爱课程网开设“信息检索”MOOC(以下简称为本课程,网址为: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29001#/info)的体会及对国内外ILI类课程的调研,探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变革的对策,祈能为国家制定ILI相关的文件与标准,为教育及科研机构的同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最新的参考资料,从而促进我国ILI水平的提升。

       1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MOOC给ILI带来的首要变革是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教学范围的宽泛化

       大数据、新媒体的环境对ILI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ILI的范围呈现出宽泛化的趋势。ACRL在《学术交流和信息素养的交叉口》(Intersections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5]报告中指出“信息素养概念外延在持续扩展,如今已包括诸如媒介素养、视觉素养、数据素养等在内的多种技能,而这些都是21世纪素养的一部分”。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逐渐涵盖了“21世纪素养”所提到的诸项内容。

       1.1.1 媒介与信息素养

       2014年11月19日在我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会场“新媒体,新生态”论坛上,新华网总裁田舒斌讲述了当今媒介已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媒介信息呈现出即时化的趋势;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列举了一组数据:平均每人每天打开微信38次,微博的手机访问者达到70%,这都说明了公民在媒介中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普遍[6]。2011年,UNESCO在分析当时公民信息素养和网络环境下的媒介信息泛在化的态势后提出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的概念:人们能够对媒介与信息进行判断并解释其内容,以及在媒介与信息中成为熟练的创造者和生产者的一种能力[7]。2014年,UNESCO开设了联合国媒介与信息素养教师培训课程,并在大学联席会(UNI-TWIN)框架内选择了包括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等不同层次的全球13所高校进行MIL的研究和跨文化交流;同时指出MIL教育是消除未来信息获取障碍、促进公民共享信息发展成果、保护文化繁荣等目标的关键途径。因此,UNESCO提倡世界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MIL的教学和研究。

       纽约州立大学的MOOC“元素养”(Metaliteracy)讲授了在多种参与式环境中获取与共享信息的方法,包括从学术文献、博客、维基、在线社群等不同格式内容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合理引用,使用Web2.0技术构建知识交流空间等。爱课程网的MOOC“网络素养”第5讲介绍了如何在新媒体中培养鉴别虚假新闻与信息的能力。本课程第3讲“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提高综合素质”和第12讲“信息检索助你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讲授了如何利用豆瓣、微博、网盘、论坛等新兴网络媒介获取研究资料、竞争情报等有价值的信息。在世界MOOC三大平台之首的Coursera上,美国西北大学的MOOC“理解谷歌,理解媒体”讲授了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谷歌从数字出版物、网络广告、视频、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等不同媒介中获取信息。

       1.1.2 数据素养

       数据素养是一种对数据的理解、创造和使用的能力,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延伸和补充。一般认为,数据素养包括五个维度的能力: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数据的搜集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利用数据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8]。在数据密集型环境下,对数据的管理能力是未来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ILI必须适时地跟上信息环境变化的步伐,增加数据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

       上文提及的37门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中,数据素养类课程占一半以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Coursera发布了数据素养系列MOOC:“获取和整理数据”、“数据科学”和“数据科学家的工具箱”,分别以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利用为教学内容。麻省理工学院在MOOC“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平台发布的“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也是一门以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

       1.1.3 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是指在读图时代人们通过观看并结合其他感觉和经验培养出的一种视觉理解能力,视觉能力对于学习过程有基础性的作用[9]。世界最大的全文期刊数据库Science Direct在其高级检索方式下提供图像(Image)检索的功能就是为了方便用户检索期刊论文中的图片。如何使用图片搜索、使用何种图片搜索、如何筛选图片搜索结果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未来视觉素养能力的关键所在。此外,可视化正在成为信息展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课程介绍了CNKI、微软学术搜索等检索工具对于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功能。

       在Coursera平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数据可视化”、杜克大学的“视觉感知和大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视觉设计”都讲授了视觉设计、分析和应用的内容,本课程的第6讲“搜索引擎的利用”也讲授了如何利用百度、谷歌的识图功能来检索图片。此外,ATI分析培训学院在Udemy也开设“数据可视化”;印第安纳大学在IU MOOC平台开设“信息可视化”,这些课程都是以视觉信息获取、交流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员视觉素养。

       1.2 教学内容的定制化

       定制化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对信息素养课程的不同需求,调整、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2.1 面向教师的定制

       (1)面向教学。面向教学的定制是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对教学材料的需求。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同,定制化为教师提供专题化的授课资料,能够提升教师的授课效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建立了“科学与工程信息素养中心”(The Cente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Literacy,CSEIL)平台,面向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课程为教师提供内容定制,包括资源预定、嵌入式学科馆员、热点话题定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CSEIL不仅为教师提供授课所需资源,还提供了研讨会、科技设备、数据服务等立体化的定制服务。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则设置了“本科教学协调员”,为本科授课教师的某些教学专题提供定制的培训资料。微软公司在OpenCourseWorld平台开设“教师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 for Teachers)。本课程第10讲“信息检索拓展你的课堂”讲授了利用信息检索查找专业知识、获得免费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素材等内容,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以获取更佳的教学资源。

       (2)面向科研。面向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定制需要深入到科研团队中,讲授如何通过信息检索确定选题;如何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刊物、核心会议、核心机构;如何获得某一研究课题的最新信息;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投稿刊物等,帮助科研团队获取信息,为其提供全程的信息素养服务,本课程的第4、7讲即对应上述内容。本课程第11讲“信息检索在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中的应用”讲授了如何进行科研立项过程中的科技查新、项目背景信息检索、研究素材收集与内容设计、引用规范等内容,本课程还有其他面向教学与科研的模块(见表1)。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的在线课程讲授如何通过信息检索支持研究,内容包括版权保护及其合理使用、数据管理、寻找科研基金、科技成果孵化管理、学术交流、科技查新、引证报告、机构知识库、讨论组等覆盖科研全程的定制服务。科研小组只需要在图书馆进行注册,就可以免费申请上述科研信息素养支持,图书馆不仅帮助科研者进行科研管理,更通过全程的定制化教学使其学会如何管理。

      

       1.2.2 面向学生的定制

       (1)面向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宜有区分。如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应以普及性的内容为主,讲授信息检索、信息采集、信息筛选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以生活化的内容吸引本科生积极参与信息素养实践。面向硕士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则侧重于中高级信息素养培训,包括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文献管理工具、科研工具等的介绍和使用。对于博士生而言,信息素养的授课内容应更为深入,包括如何通过信息检索跟踪学科前沿,研究课题的查新、国际知名刊物的投稿技巧等。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分别针对新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课程,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课程(见表2)。

      

       (2)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音乐、经管、医学、体育、艺术与设计等学科有不同的信息素养要求,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科学生的具体需求对ILI的内容进行定制。定制的内容侧重于不同学科的具体应用。例如面向音乐专业的学生,侧重于讲授如何进行音乐检索、音乐管理软件的使用以及专业的声乐学研究期刊和数据库。休斯敦大学的MOOC“实用教学工具:数字化故事的讲述”介绍了数字化环境下音乐的制作、发布与获取流程。佛罗里达科技大学在Canvas平台开设“掌握学术研究:成功学生的信息技能”(Mastering Academic Research:Information Skills for Successful Students)。同在Canvas平台的“艺术和设计学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Art and Design Students)和Coursera平台的“医疗信息学和数据分析(系列课程)”(Healthcare Informatics & Data Analytics)均属此类。

       面向经管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讲授商业信息的检索和采集方法,专业商业数据库和竞争情报的理论与方法、公司沿革与信誉信息、商业案例的检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等。本课程的第12讲“信息检索助你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以经管专业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设置的内容,讲授如何利用信息检索增强企业竞争力。

       1.2.3 面向公众的定制

       面向公众的ILI一直没有被重视,然而,MOOC的普及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机遇,有助于使ILI真正实现“泛化”的教育。

       对于公众而言,学习并提高信息素养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防止上当受骗、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作为公众与知识的交流场所,所提供的信息素养服务应当将公众需求考虑在内,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为公众提供定制化的信息素养培训。有学者认为公共医学图书馆应当为公众提供医学信息素养的定制培训,包括如何使用信息计量方法来查找医学信息、如何使用基因信息、如何进行在线健康咨询等,最终使公众能够自主地进行医学信息的检索和利用[10]。英国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协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CILIP)的信息素养小组指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正在经历变革,图书馆能够为公众提供的信息素养培训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终身化的特征。具体来说,针对公众对网络购物、网络信息获取、方便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定制了信息意识、网络安全、观众拓展、生活技能等内容[11]。如表3所示,本课程第2、3讲的内容就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设置。

      

       1.2.4 面向家长的定制

       出于对少年儿童教育的目的,许多家长都向图书馆寻求教育资源,ILI在这方面的变革也由向家长提供资源转变为帮助家长提升自己搜寻教育资源的能力。ALA下属的图书馆儿童服务分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ALSC)提出了面向家长与监护人教学的几点指南,包括“名著导引、书单推荐、最适合儿童浏览的网站、和儿童一起上网、适合儿童的游戏”[12]等。其对家长的信息素养导引主要内容是对儿童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网站、游戏和多媒体,家长的信息素养目标是能够掌握这些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方法。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家长要把所掌握的信息素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与图书馆的教育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面向家长开设了“儿童文学与研究专藏”的培训课程,专门教授如何收集和使用儿童读物、手稿、儿童图画和相关电子资源,家长可以借阅馆藏和参加儿童文学讨论小组,方便地获取儿童教育的各类型资源。

       1.3 教学单元的碎片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在整体网民中占83.4%的比例,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13]。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的是信息的泛在化与碎片化,对ILI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MOOC面向全社会提供课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那么就不可能像在教室授课一样,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教学,更多的是学员利用自身碎片化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大量研究指出MOOC学习者在屏幕前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有限,其并不适合采用动辄一两个小时的传统视频公开课形式,而是要将一个单元的课程再细分为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再切分为几个知识点。MOOC的特点是单个视频短小精悍,总量较多,符合信息素养教学单元的碎片化理念。本课程以周为一讲,每讲平均分为5~7个小节,每小节2~4个视频,平均每个视频时长5~8分钟,再通过章节标题和随堂练习进行串联,使得课程既实现了碎片化,又不失整体性。

       2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MOOC对教学方式带来了更为直接的影响,ILI开始向合作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游戏化教学、趣味化教学的方向发展。

       2.1 合作化教学

       大规模是MOOC的主要特征之一,是ILI目前面对的重要变革。以斯坦福大学著名的MOOC“人工智能导论”为例,该课程第一期吸引了190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报名学习,这样的学生规模在传统课堂是难以想象的。MOOC的开放性使得参与课程的学员人数、来源基本不受限制,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来学习开放课程和获取相应的开放资源。ILI的内容与计算机、互联网的结合相当紧密,依托于现代信息交流技术,ILI的大规模教学不仅得以实现,并且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MOOC的学员人数每学期(一般为8~12周)大多都在一万人以上,甚至多达十几万人。IFLA、ALA、ACRL在2014年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合作是促进未来ILI变革的措施,合作化成为ILI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

       MOOC的教学团队可以由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和机构的教师组成,合作的原因有:

       第一,教育者自身限制。信息素养教育者由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图书馆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构成,他们各有优势和局限,例如图书馆学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图书馆员长期扎根于实践,教育技术人员熟悉课程制作技术。如果进行合作能够实现多种知识背景的交叉共融,真正实现课程的开放性与合作化。

       第二,信息环境变化的需求。Web2.0、大数据、新媒体等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对单个信息素养教育者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带来了挑战,在教学中可能会因为某些新知识而遇到困难,例如某些数据库更新变化很快,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单个教师可能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影响授课的时效性。

       第三,MOOC教学的需求。MOOC与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员,单个教师很难完成MOOC的筹备、制作、发布、维护的全部流程,这就需要教师团队实现协作教学。

       教师作为信息素养教学中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合作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合理的教师团队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达到提高课程质量和授课效率之目的。上文提到的MOOC“元素养”由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数字化学习研究院的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不同校区的图书馆员、来自中国广东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共同进行合作开发,实现了教学主体跨学科、跨机构、跨校区甚至跨国家的有机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功,并计划登录Coursera平台[14]。

       信息素养教学的合作形式较多,首先是传统的教学团队轮流授课的形式,例如“网络素养”MOOC就采取了该模式;其次是教师主讲+助教答疑的形式,本课程由一位主讲教师完成视频的录制和授课,然后由助教团队在课程论坛轮流进行问题解答和实践指导,动态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主体合作的范围来讲,第一种是同一机构内的合作,组织机构内相关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课程团队;第二种是同一高校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元素养”就是跨机构合作的典例;第三种是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本课程的助教团队就由全国多个省市的知名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专业的老师共同组成;第四种是国际合作,MOOC三大平台的学生都是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Metaliteracy”的技术人员来自中国,实现了小范围的国际合作。

       2.2 混合式教学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是在固定的某个场所(一般为教室),由老师面对面对有限数量的学生进行授课,即Face-to-Face(F2F)模式,其特征是老师面授,但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第二种是传统的网络公开课模式,如信息素养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MOOC也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大规模教学,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对课堂的控制非常弱。在MOOC平台中,还有一种扩展课程被称作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这种模式的课程是对MOOC学员进行准入限制,可以针对在线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两类学习者进行设置,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结合现实中的课堂,达到混合学习的目的。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上述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本课程是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而成的立体化教学:有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面向全校工程硕士的必修课、面向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面向硕、博士研究生的信息检索专题研究与前沿课程,面向网络上图书情报专业课学习者的国家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面向全体网民的“信息检索”MOOC、面向苏州大学等机构的“信息检索”SPOC。

      

       图1 “信息检索”MOOC混合式教学的构成

       2.3 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游戏与教育的实践相结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理念和方法。游戏化教学包含了目标策略、奖惩策略、交流策略、竞争协作策略、评价策略等设计要素[15]。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丰富,对学员操作实践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课程在嵌入式论坛推出了“每周互动作业”栏目,每周发布一些有趣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员进行实践,同时制定了奖惩策略,对积极参与的学员颁发奖品。该互动作业发布后,吸引了许多学员参与,课程社交平台的热度因此也不断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Metaliteracy中,课程以模拟游戏的方式设置了“挑战”和获得“徽章”的环节,将学习者的能力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通过任务管理系统使学习者如完成游戏般去掌握信息素养能力。

       2.4 趣味化教学

       信息素养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受众较为广泛。为了增强信息素养课程的吸引力,在MOOC背景下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大纲,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首先,教学应避免术语的堆砌,宜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枯燥的概念;其次,应多采用有趣的案例与素材如影视片段、热门视频等,如本课程在讲授“信息检索”的概念时,先播放电影《搜索》的,再结合电影解释什么是信息检索,引人入胜;第三,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泛的讨论来辅助教学,讨论的话题既要与课程息息相关,也要贴近现实生活,例如本课程第6讲的课后互动讨论主题为“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来分辨网络谣言”,趣味化的教学模块使得学员有更高的积极性参与课程实践。苏格兰信息素养工程(Scottish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ject,SILP)提出了使信息素养变得更加有趣的方案,并设计了一个旨在激发学习者灵感、吸引其兴趣的趣味学习方案,即通过侦探推理的方式锻炼信息素养。

       3 教学资源的富媒体化

       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MOOC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富媒体资源。

       3.1 建立纸质资源与网络资源的链接

       传统的纸质教材是以纯文本的形式呈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材出版以及配套教学资源建设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一系列科技的出现使得纸质教材有了与网络资源进行深度链接的可能。传统教材单纯在纸面上介绍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延伸不足。可以在纸质图书的相关位置设置二维码(Quick Response Code,QR Code),读者利用移动终端扫描,可以在线观看视频、动画、图片、案例讲解或者其他文字性内容。二维码技术能够对不同媒介的教材资源进行关联,已成为纸本教材与网络资源进行无缝链接的“金钥匙”,可以使传统教材容量得到成倍的扩展,打造立体化教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信息检索的教材中讲到布尔逻辑检索的来历时介绍了“乔治·布尔”,在人名或肖像后就可以贴出二维码,链接到网络上对于该数学家的具体介绍和布尔逻辑的相关介绍。

       3.2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主要使用PPT演示、教师讲解的形式,信息检索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但使用多种形式的媒介进行教学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MOOC平台通常集成了富媒体(Rich Media)资源接口,支持文档(PPT、WORD、PDF)、影像(Video、Photo)、声音等不同格式,课堂内外都可以随时添加所需要的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此外,MOOC在课堂内外还集成了一切能够为之所用的教学资源,包括原创视频、以往的精品课程视频(含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网络视频、指定的纸质教材(需购买)、纸质教材的电子版(需购买)、为MOOC新编的数字教材(免费)、开放教育资源(如TED讲座,网络资源链接)、交叉课件或学科软件(如仿真模拟系统、编程环境)和题库等。

       在本课程第2讲的2.3“时尚大师为你支招”中,主讲教师使用了网页、视频、图像等媒体来演示如何“利用信息检索让自己衣着得体”,旨在通过实例说明查找同一个主题的资料,文字、图片与视频的效果是不同的,从而说明信息选择的重要性;在2.4“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中,上传了课程检索实例中用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等权威性文件指导学员开展信息检索的实践,使不同媒介类型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也让学员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检索的益处:原来信息检索就在我身边。

       3.3 教材模块化

       MOOC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材应当依据教学单元的不同内容进行模块化的编排,其优点是能够扩大读者适用范围、方便教师灵活地组配教学内容、增强其适应性和适用性。

       3.3.1 共性的模块

       针对每类学习者都要掌握的模块,如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搜索引擎、提高综合素质等,需要设置共性的模块。如表4所示,本课程的第1、5、9讲分别穿插讲解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这部分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共性模块面向所有学习者。

      

       3.3.2 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特色模块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笔者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置了特色模块,上文分别提到了本课程“面向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模块”与“面向公众的模块”,除表1列出的第8讲外,如表5所示,12讲中设置了面向商业应用的模块,面向企业学习者、经管专业的学生等对象,讲授了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竞争情报等颇具实用性的知识。

      

       4 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MOOC对教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每位授课教师在视频录制前都需完成脚本、告知拍摄人员何时插入音视频等素材、录制时面对高清摄像头需收放自如、拍摄后的剪辑与制作等。作为课程“总设计师”的负责人,除了要达到授课教师的上述要求外,还需具备以下能力。

       4.1 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

       课程负责人具备对课程宏观管理和运筹的能力,以保障课程整体规划和质量。一门优秀的MOOC要求课程负责人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全局、布置与跟踪每个教学环节、领导课程团队开展答疑助教活动。依据上文提到的ILI教学内容的最新变革方向,面向大众的MOOC需要从整体进行合理规划,将授课内容划分为生活类、工作类、学习类、科研类、商业类等若干模块,采用生动的案例对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展现。笔者思考与规划本课程授课内容的时间达半年之久,修改了10余次才形成最终的授课大纲。

       4.2 对教学过程的全盘掌握

       ILI类MOOC具有连续、动态、交互的特征,“信息检索”MOOC的教学周期包括八周准备阶段、十二周授课阶段和四周结课阶段,采用了结构化的授课框架,整体教学过程与课程的总体质量息息相关。在课程准备阶段,课程负责人需要制作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宣传页、编制简明扼要的MOOC教学大纲、撰写课程公告并拍摄课程宣传片,使其能够在MOOC平台中脱颖而出。在授课阶段,MOOC不同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视频公开课的一次性上线模式,而是每周一早上8:00上线新的内容,每周拍摄时间紧、任务重,主讲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每一讲的教学素材、PPT和讲义,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拍摄和视频制作时间,在新内容上线前要反复查看视频以尽量避免口误、字幕错误等,还要提前告知当周值班的助教尽快熟悉即将上线的内容以便快速、高质量地回答学员的提问,最好预留重新拍摄与制作不合要求视频的时间。另外,主讲教师要组织教学团队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外实践三个层次交互式问题的设计。在结课阶段,主讲教师要布置专人负责并审核结课考试的内容、各部分分数的比例、批阅试卷、分数统计、分数反馈给学员、统计需要不同类型证书的人数等,最终才能进行证书的发放和结课。

       4.3 对教学团队的“知人善任”

       MOOC的制作和发布包含了视频拍摄、后期制作、问题设置、论坛互动、社交媒体管理、疑问解答等不同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选派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本课程由主讲教师完成视频的拍摄;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后期制作;一名博士研究生负责随堂测验、交互式问题、互动作业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发布;一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社交媒体管理;五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每周字幕制作;超过200名来自全国各个高校与公共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者和10余位图书情报学院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或博士后研究人员担任课程助教,在课程论坛或其他社交媒体解答问题。每一讲回答问题的助教都考虑到了其自身优势,如第7讲的助教是具有多年使用WOS经验的信息管理学院教师和图书馆学科馆员,第11讲的助教均为博士学位获得者或从事科技查新的图书馆员,第12讲的助教多为从事企业信息服务者。

       4.4 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灵活驾驭

       不同媒介的教学素材是MOOC平台中一个重要的资源,但组织和利用各类型富文本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因此ILI类MOOC要求教师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不同渠道获取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素材,并巧妙地将这些视频素材、权威文件、典型案例穿插在授课内容中。既要从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的角度去组织影视、图片、文本等不同类型的媒介资源,又要在调用资源的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即版权保护的规则。如本课程在讲解搜索引擎时截取了国内外知名影视作品中的搜索画面进行讲解;在介绍药物信息检索时,上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基本药物指南供学员参考;在讲授专利与商标信息检索时援引了苹果与三星两大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两次专利诉讼案例和苹果公司与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诉讼案,增强了专利与商标重要性的说服力。

       5 学生素质的与时俱进

       MOOC使信息素养教学的对象,即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利用现代技术、在线交流沟通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5.1 利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MOOC背景下,学员参与学习要具备利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使用基础的办公及文献管理软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浏览国内外重要的网站和播放音视频资源等。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规定了学生应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上网的能力,笔者使用了大量影视片段、文档和各类型的数据库进行教学。此外,正如前文提到的目前信息素养的领域已经将媒介素养、数据素养和视觉素养包含在内,这些内容大量存在于互联网中,只有具备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素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学习。上文提到的“元素养”课程鼓励学员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相应的徽章,其中任务包含了通过数字获取信息、通过图片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和合作等。

       5.2 交流沟通的能力

       基于Web2.0的理念,MOOC背景下的学生既是课程的学习者,又是课程的参与者,学员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在线进行交流沟通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学员要具备与教师交流的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和与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能力。首先,学员要能够充分地利用MOOC平台提供的社交工具与教师进行知识交流,提出问题,获得答案,能够举一反三。其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提问或者解答都是有效的方法。再次,利用信息检索知识学会在互联网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包括搜索引擎、新媒体、专业数据库的使用等方面。本课程通过爱课程网提供的讨论区(包括教师答疑、课程交流、学员互助等)、新浪微博、QQ群开展课程团队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学员具有使用这些媒体的能力。第一期课程中,讨论区共发表主题帖1001个,回帖3966个,参与课程讨论总人数超过1000人。此外,QQ群学员人数达到1306人,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产生消息超过100万条。

       5.3 协作学习的能力

       所谓协作学习,是指在MOOC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学习的进度自发地形成一些学习小组,该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互相讨论、彼此激励,保持共同的进度,最终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演进。因此,学生在MOOC的学习中不仅要自主学习,也应培养参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锻炼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综合调用各方面信息资源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是MOOC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在本课程进行评分时发现,学习小组成员的活跃度与其成绩成正相关,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在日常交流中较为活跃,乐于与他们进行协作学习。

       在社交网络中,参与者绝大部分是学员,持续的讨论和解答问题,使得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员脱颖而出。适当地给予这些学员一些管理权限,可以使他们在碎片化时间解答其他学员的疑问,帮助教学团队解决无暇顾及的问题。

       5.4 学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本课程的很多学员都能够灵活地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同时,还有一部分学员检索能力较弱,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发性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以本课程为例,第一种形式是在论坛讨论区有人提出问题时,助教团队采取延迟回答的策略,激励学员自发性的知识共享行为,检索能力比较强的学员往往会主动地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学员将每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以学习笔记的形式上传到论坛或者QQ群供其他学员进行课外学习。第三种形式是学员将日常较为常用的软件、书刊、书目等资源进行共享。

       6 结语

       上文从5个方面对MOOC背景下ILI的变革进行了探讨。笔者据此思路在爱课程网开设的“信息检索”MOOC有幸得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机构、很多同行的推荐以及广大学员的厚爱与支持,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志愿者承担了大量的在线交流与答疑工作。2014年9月1日至12月25日第一次上线期间,学员人数达15000人(其中,25%为图书馆员),结课率为8.0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4%,在爱课程网已结课的113门课程中排名第3,获得证书的人数1219人次。本课程已于2015年3月17日在爱课程网第二次上线,初步打算每年9月中旬和3月中旬循环上线与更新,真切希望专家、同行与广大的学员对本课程的改进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并加入我们的课程团队或助教团队。

       (收稿日期:2015-04-08)

标签:;  ;  ;  ;  

MOOC背景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改革_信息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