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_农业论文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_农业论文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并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农业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很难有机联系起来,农民难以稳定进入市场;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和手段落后;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农业规模效益不高;农村地区、行业间的条块分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面对这些矛盾,广大农民群众大胆探索,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之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尽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结起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一新的经营机制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第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进入统一的大市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市场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很难跻身市场竞争。农业产业化经营,则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了;通过按市场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兴办加工和运销业,把农产品生产同国内外市场需求衔接起来了,进而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了市场化的轨道,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家庭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产业群,实现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这种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了规模效益。同时,大批量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左右, 而我国只有1:0.5。食品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还不到农业产值的1/3。可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进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多次转化增值,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在某些生产经营项目和环节上,由于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科技的应用,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的协调重组,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为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奠定了组织基础;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用现代的加工技术和装备;农产品原料基地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采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应用农业机械、搞好储藏运输创造了条件。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随着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农村各产业的分工日益深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和部门,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相继产生和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相应调整和优化,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一部分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民,随着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逐步迁移聚集,进入小城镇居住就业,必将促进农村小城镇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第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通过市场、信息、技术和管理,把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个经营整体,强化了配合协作,提高了经营活动的组织性、有序性,增强了农民的凝聚力。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学习技术,参与管理,进入市场竞争,不仅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增强了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一代新型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成长起来。

第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是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改造与利用的过程。现代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用牺牲自然环境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有利于从总体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靠山养山、靠田养田、靠水养水”,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一种新型的经营机制,对于推进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强劲,效果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建设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龙头企业建设缺乏规划,产业和产品结构趋同,等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要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肩负着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的功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能否把龙头企业建设好,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建设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就能推进一项产业发展,带动一方农民致富。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帮助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鼓励并支持工、农和企、企联合,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带动示范作用。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允许并坚持龙头企业的多样性。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只要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和发展商品生产,就可以成为龙头企业,应大力扶持。要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原则,选准龙头企业经营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改变龙头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利益关系。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初创阶段向积极发展阶段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只有建立合理的分配关系,农民才能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支持龙头企业,密切企农关系。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的价格、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分配以及对农产品原料基地的扶持三个环节上。这三个环节采取的政策措施,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要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部分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利益,扶持农业发展。要积极探索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要用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对利益分配机制的选择,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双方的经营行为,从而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法律文书,以保护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

要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事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的产业、产品结构。各地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生产规模,大力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业。积极发展创汇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产品出口。要注重开发新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后劲。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依据市场需求,按照经济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重复建设。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乡镇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拉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因此,必须下功夫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突出区域特色,选准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要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建设农副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科技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力,最终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技术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应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和龙头企业管理人员的科技培训。依靠科技力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标签:;  ;  ;  ;  ;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