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呼唤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理念_教育现代化论文

高校音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呼唤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理念_教育现代化论文

高校电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呼唤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化教育论文,理念论文,高校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育现代化的系统性这个角度,审视了高校电教的宏观形势,剖析了一些具体现象,进而提出并分析了高校电教在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和必须面视的若干问题。

电化教育在国际上通称教育技术(或教育科技),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教育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电化教育包括广播电视教育、教育卫星电视传输网络和学校电化教育,十多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引起世界瞩目。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级人才。高校的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电化教育围绕这个核心,十多年来的发展硕果累累,勿庸置疑。面向21世纪,围绕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置于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竞争的背景中,又可以看到教学改革的步伐与现状,与所确立的人才目标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因此,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教育现代化始终是一个重点课题,包括高校电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必须置于这个大范畴内来思考与探讨。

一、电化教育所包含的教育现代化的系统性特征必须在认

识上予以强化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及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简言之,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条件装备、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这些内容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是在相互协调的发展中达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实现其目标。显然,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一个整体性的发展过程。其中任何一方面孤立地发展,乃至与其它方面脱节,既不能称之为“教育现代化”,其本身也必然受到其它方面的制约而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在整体发展中某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有所超前,某些方面有所滞后,既是难免的,也是发展规律所在,并不影响我们对教育现代化系统性的认识。

教育现代化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在实施中客观存在并必须遵循的一些规律性原则,包括目标及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层次性与步骤性原则、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融合性原则、不搞形式主义的实效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等。

电化教育定位于教育现代化这个范畴中,在认识上也是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地逐步深化的。纵观国内外近年来对教育技术的诸多论述,都可以看到其中的系统性灵魂。比如,认为教育技术是以多学科综合的、科学化的方式,系统地探讨教育过程,进而优化教育过程的总体设计,包括对现代化教育条件装备及学习资源的设计、选择、运用与创造,力求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显然,这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先进的教育条件装备的物质条件下,力求以教育的整体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

教育技术不仅包含人们最容易看到和理解到的教育条件装备的现代化,也包含着与发挥这些物质条件之教育功能的各个方面: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教育理论等方方面面的现代化。显然,教育技术也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教育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必然要经历具有不同特征的阶段。有的研究指出,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几个特征中就包括“概念的模糊性”和“手段的装饰性”。可以认为,这些带有共性的特征在教育技术这个教育学科的新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其中,概念的模糊性集中体现在对上述系统性认识的差距。行为是内心理念与主观意识的外显,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缺乏系统理念,在运作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偏颇,不符合以上提及的几项原则。从人们经常议论到的那些现象,不难看到其实质是与概念的模糊性有关的。在此提出来讨论,并不涉及到对已有成绩的怀疑与否定,而是以求得认识上的升华并促进高校电化教育的更大发展。

二、以系统性理念审视高校电化教育实践中的若干现象

在高校电教工作、电教评估以及日常事务中,至今仍可以看到上至某些学校领导人,下至电教机构工作人员,对电化教育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限于“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注意力也比较多地集中在“条件装备”这个环节上。电教教材的制作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中“教学研究”的含量则太少了。这样,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现作归纳分析如下。

(一)对教育目标现代化认识的模糊

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培养具有优良素质,适应现代化竞争性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所有的教育环节都是在贯彻这个目标。电化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一些与培养目标不和谐乃至脱离的现象依然存在。据报载,近年来很多中学热衷于配置微机和语言实验室,忽视了“数、理、化、生、地”各种实验仪器的配置。在10个省市大规模的中学生物理、化学与生物实验动手能力的抽样测试中,高中学生的三种实验能力均低于及格线。这种只注重现代教学设备配置却忽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恰恰是与教育现代化的培养目标大相径庭的。这种偏向在高校似不突出,但是这种现象所透视出的问题,却同样存在。根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披露,由于缺乏CAI教学课件,一些大学的学生计算机学习中心成了变相的“游戏机中心”,“电脑黄金”也夹带其中,开始引起各方人士的忧虑。显然,缺乏教学软件配套建设的现代化教育装备是难以发挥其教学功能的,而这些教学功能正是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所给定和要求的。

另外,有的高校在电视教材建设中,将一些格调低下的东西也包罗进去,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由,或置于图书馆的视听阅览室,或组织“有价播放”。这些情况不能不令人忧虑到高校电教实践中对培养目标的偏离乃至背离。游离于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现代化的教育条件装备现代化,也就游离于教育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宗旨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二)教育与教学观念改革的滞后

教育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既是对教育历史过程与现实的反映,又对教育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素质教育观等一系列现代教育观念,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强调学生潜能等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都直接影响到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到课堂教学环节,反映着教育现代化的实际推进程度。

当前,运用电化教学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高校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和接受,成为某些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这是高校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过程中如果忽略教学观念的改革,缺乏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的系统策划,就难免使“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面孔出现。正如有的教育界权威人士指出的那样,“灌输式”教育已出现从“人灌”到“电灌”的倾向,电视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作为教材的“动态插图”而已。

例如,有的教师好不容易找到一批适合本课程的电视教材,便积极地安排了电教课,连续播放5部约80分钟。尽管教师十分认真地作片前介绍和片后小结,但是学生还是说:“每部片子都不错,连着看不仅太累,其中的内容也互相串门了。”又如,有的教师因为要外出办事,就选好两节课容量的电视教材由学生班长组织“电教课”。学生由兴奋到烦闷和劳累,或伏案而睡或溜之大吉。

即使电视教材本身是按教学设计原则与步骤精心设计制作的,却会因为使用者忽略教学过程的科学策划,尤其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被灌输”的地位,而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的使用,却因教学观念的滞后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显然也是不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原则的,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宗旨。

因此,广东省高教厅和省高校电教中心近年来花大力气,连续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试验”,已经吸引了全省各高校几十位教师在各类课程中进行电视、幻灯、投影等教学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师逐步接受教学设计和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观念的变革,的确具有深远意义。

(三)教学管理的不协调

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涉及到教育决策与体制改革一类的重大问题,也包含教学管理直至课室管理等具体的操作环节。它有如一个纵横交织的有机网络,使教育现代化的各项内容协调地、有节奏地运作与发展。电化教育的推行更加需要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及相应行为方式的匹配。

广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近年内做到“两机一幕”进课堂,教师均应学会使用和普遍运用。1996年1月,他们进而提出要在5年内将电化教学的普及率,由现在的40%提高到100%。这无疑是重大的决策与举措,走在了高校的前面。

在高校电化教育的推行中,教育管理上的不协调是明显存在的。例如,课室的设计与建造不考虑电化教学设施的电路和电子屏幕的悬挂是很普遍的事;课室的讲台仍停留于“三K主义”(Book、Talk、Chalk)传统教学的简单式样……,致使一些教师要“捧着投影仪、端着录像机、揣着录像带”去上电教课。有的教师因为“太麻烦”而失去兴趣乃至舍弃。又如,前面提到的“电灌”现象,教师也有其苦衷。他们反映说,电教人员怕麻烦,既不愿意将录像机推到课室让教师自己操作,也不愿意配合教师“边讲边播边讨论”,而是希望一次性播完。举出的这些情况在高校并非个别现象,且已存在多年。

显然,教学管理的不协调正在制约高校电化教育的深入发展。而教学管理决非仅仅限于保持电教设备的完好率与技术状态,而是涉及到对以上提及的教育现代化内容和准则的理解与操作。

三、重视“观念管理”,促进高校电化教育健康、深入的

发展

以上对高校电化教育中以缺乏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概念模糊性所造成的若干现象作了简要分析。我们既要看到这是发展过程的必然性一面,又必须看到它会构成高校电化教育发展中的“观念瓶颈”,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

与各项改革一样,在创设现代化的客观条件与物质条件的同时,必须创设现代化的主观条件尤其是观念条件。当今发达国家的工商界认为“观念是企业成功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应该学会管理观念”。笔者认为,强调电化教育工作中自觉地培育和逐步强化教育现代化的系统观念,准确地把握教育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级人才为核心的整体性特征,在当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教学与教学质量意识,避免这个基本观念在“管理”上失控,直接影响到高校电化教育发展的起伏。

我们可以在一些电教评估、校际交流和教师们的议论中看到,高校电教发展中有着明显的起伏性。本来,“起伏”、“不平衡”都是属于发展的必然和正常现象。值得注意和探究的是,在市场经济稳步发展、高校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日益深入、高校电化教育条件装备在更新换代中日益雄厚这些有利的大环境中,造成起伏的内在原因。

例如,有的高校电化教育机构将自己纳入学校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中,协助学校汇集人事、设备、教务、总务等各方面,共同商讨从发展方针到经费筹措的一系列问题,使学校电化教育与课程建设、课室改造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密切相融。在这种以强化教学意识为核心的观念的统领下,有限的装备条件的教学功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同时又在有目的地扩展新的装备条件。电教工作从多年徘徊不前的低谷摆脱出来,以实实在在的内涵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的高校的电教工作则滑向低谷。内在原因的要害在于最基本的教学与教学质量意识的淡化,甚至落入“观念在管理上的失控状态”,致使已经得到改善的装备条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却被过分地用去“发挥”其直接的经济效益。比如,电教课室大多租出,致使校内教师约用电教课室的时间压缩得很少;先进的制作设备与设施大多用去承接“营业性”的任务,包括演播室长期出租成为本地电视台商业制作的“外部机构”……。电化教育的形象被扭曲了,引起学校教师和各部门的不满。一位大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曾经毫不犹豫地给学校电教很大的投入,但是这些年来大家对电教有看法,不满意。设备再先进,用不好就没效益,学校就不能继续给予投入”。这位校长要求电教中心“要转变观念,整顿思想,把眼睛转移到校内,转移到教学和培养人才。”

(二)与文化观念有关的教学观念的变革,是教育现代化“观念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电化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不断认识,逐步解决。

有人撰文指出,目前由于经济、文化的双重制约,我国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还基本处于装饰性阶段。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向来以“大道无形”、重神轻形为特征,不屑在教书的形式、手段上做文章,从而形成一种内隐的对新型手段的传统性排斥心态。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购买、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成为一种奢侈,致使现代化教学媒体还不能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些观点非常值得电教工作者来研究和思考。

教育研究的这种视角无疑对我们的讨论是有益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本文前面所提及的教育现代化各项内容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特性。同时也从两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发展电化教育所必需的系统观念。

第一,单纯的注重加大投入,以使我们的条件装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不是当前高校电教发展的关键。除了国情条件的制约因素,尚有上述观念因素的制约,既制约投入的本身,也制约投入的产出实际效益。何况在条件装备水平上与国际接轨尽管是必要的,但并不能以此表明我国教育技术在实际综合水平上与国际的接轨。

第二,对普通高校而言,因其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及教学本身的特点,及以教师队伍结构的特点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历史沉淀,客观上增加了教学改革的难度,其中就包括电化教育普及推广的“观念障碍”。一方面就是一个非短期和非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上述传统观念在新时期受到冲击而加速突破的可能性,尤其电化教育的推行会成为观念突破的“触媒剂”与“催化剂”,而观念上的每一点突破又会成为发展电化教育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既要认识这种互动性,也需认识其艰巨性而坚持不懈。

标签:;  ;  ;  ;  

高校音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呼唤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理念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