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佘碧蓉

邵东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观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收入的剖宫产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0例。给两组产妇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母乳喂养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初始时间较对照组早,泌乳量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对比护理后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妇腹部疼痛,术后身体活动受限,哺乳认知度缺乏等。经过护理后,产妇母乳喂养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剖宫产;影响母乳喂养因素;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成熟,在临床上实施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也越来越多。但在剖宫产后,容易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受到影响[1]。本文研究当中,旨在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2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收入的剖宫产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当中,产妇年龄在22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17±2.41)岁,怀孕周期35周到40周、平均时间(38.64±1.68)周,小学文化的产妇占8例、中学文化的产妇占2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产妇占11例;对照组当中,产妇年龄在20岁到36岁之间、平均年龄(26.53±2.75)岁,怀孕周期34周到41周、平均时间(38.12±2.23)周,小学文化的产妇占7例、中学文化的产妇占23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产妇占10例。对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年龄、怀孕周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给两组剖宫产的产妇都采取常规护理,根据早接触、早吮吸作为基础准则,让产妇和婴儿共处,对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开设产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课堂教育。

观察组:给本组剖宫产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母乳喂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产妇病房环境护理,产妇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产妇术后疼痛护理,促进产妇泌乳护理等。

对照组:给本组剖宫产的产妇,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泌乳量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式,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溢出情况、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婴儿在哺乳后的满足感程度、睡眠时间和小便次数,记录产妇的初始泌乳时间,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等,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泌乳量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剖宫产产妇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泌乳量,将其分为两种情况:

泌乳量充足:婴儿在哺乳后,能获得较高的满足感,睡眠时间在2小时到3小时之间,小便次数在5次到6次之间。

泌乳量不足:婴儿在哺乳后,满足感较低,哭闹不止,睡眠时间少,小便次数不足6次,需要使用配方奶辅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护理剖宫产产妇之间,对比产妇的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率等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

观察组中,产妇在剖宫产后12个小时开始泌乳的例数为33例(82.50%),12小时到24小时的例数为6例(15.00%),24小时到36小时的例数为1例(2.50%),36小时到48小时的例数为0例(0.00%);对照组分别是16例(40.00%)、15例(37.50%)、7例(17.50%)、2例(5.00%)。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初始时间较对照组早,且观察组泌乳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对比母乳喂养情况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剖宫产主要应用于产妇分娩时,出现危险情况下,采取的抢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手段。虽然剖宫产这种外科手术实施起来迅速且快捷,但其会对产妇母乳喂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

在临床上,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其一,产妇腹部疼痛,泌乳功能下降。在剖宫产后,产妇容易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妇生理和心理受到影响,导致泌乳功能下降。其二,产妇术后体位因素。剖宫产后,产妇休息体位必须采取平卧方式,且需要进行一系列术后恢复措施,导致身体活动受限,无法完成哺乳。其三,哺乳认知度缺乏。产妇认为剖宫产前后都需禁食,营养补充受限,对泌乳存在消极心态;此外,还存在产妇认为母乳喂养后,会影响乳房外形,从而拒绝母乳喂养[3]。

对剖宫产产妇采取的母乳喂养护理措施包括:第一点,产妇病房环境护理。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指导产妇注意穿衣的适宜件数,保持产妇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第二点,产妇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要关注产妇的心理情绪,多加鼓励产妇,同时主动和产妇沟通,讲解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知识,帮助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度和信心。第三点,产妇术后疼痛护理。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产妇采取自控镇痛或打止痛针等方式,缓解产妇疼痛感,帮助其改善泌乳功能。第四点,促进产妇泌乳护理。通过采取乳房按摩,教育产妇正确的哺乳体位,指导产妇哺乳前的准备工作等护理,帮助加快产妇初始泌乳时间,促进产妇泌乳量增加,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4-5]。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在经过常规护理联合母乳喂养护理后,其泌乳初始时间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早,泌乳量较对照组充足,且母乳喂养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产妇腹部疼痛,导致泌乳功能下降;术后身体活动受限,无法完成哺乳;自认为营养不足不能哺乳,或担心影响乳房外形,拒绝喂养等。在经过护理干预后,产妇腹部疼痛得以缓解,哺乳认知度有所提高,泌乳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并能有效改善母乳喂养情况。

参考文献:

[1]车晓惠.坐位母乳与侧卧位母乳喂养对剖宫产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8):244-245.

[2]杨小娟,薛晓瑞.母乳不足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3):131-132.

[3]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4]曾娟,张永爱,李秀娟等.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持续性母乳喂养支持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433-434,453.

[5]赵玉华,魏惠荣.剖宫产前后体位指导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81-4282.

论文作者:佘碧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佘碧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