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方面的技术管理论文_贾钊

试论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方面的技术管理论文_贾钊

佛山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本文从管理制度、现场安全、施工管理三方面简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具体流程,并以具体的工程为例,阐述了施工时对土方开挖、灌注桩、基坑、脚手架、混凝土等技术的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引言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建设效率,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十分重要。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流程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项目的设计上,建筑企业应结合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科学设计施工方案和图纸,根据施工流程,对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重点技术,如:土方开挖、灌注桩、基坑、混凝土等技术,应做好各个施工顺序、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方案,提高工程质量。

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可通过宣传安全知识,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同时建立事故预警机制,以便出现紧急时可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此外,还应制定奖惩机制,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最后,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施工前了解工程现场环境做好施工管理计划,对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种类和施工难度全面分析,并选择符合工程标准的施工材料,对各项施工技术做好管理工作[1]。

2 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重要的技术管理

2.1工程概况

广州市是京光广场工程位于天河区天河路和体育东路交汇处,工程施工面积14105m2,主楼共55层,两幢26层附楼以及裙楼,共有3层地下室,基坑深度15m,基坑的支护使用人工悬臂式挖孔桩,计划工期500d,建设时主要采取框架结构,确保防震可达Ⅶ度,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如表1所示,以下介绍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技术管理。

表1 施工现场重要施工技术表

技术类型技术重点注意事项

土方开挖预留层≦300mm做好清理,先挖下方土,然后再挖预留层

灌注桩施工桩孔深度在1.5~2.0m最低配筋率≧0.4%,每隔2m设置一个劲箍筋

基坑支护由内向外灌浆,中途停止时间≦35min施工后每隔 1~2d 进行强度监测

脚手架搭建基础上高度≧45mm,纵向地杆和底座上皮距离≦1500mm。纵向相邻水平杆接头节点距离低于纵距的 1/3使用重量≦20kg,规格为50mm×5.0mm 的焊接钢管

混凝土防水水泥强度压力≧20MPa,通过试验确定硅粉其他的添加料,添加防水剂、密实剂防水等级 1~4 级,

骨料中的含泥量≦ 3%,泥块的含量≦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粉煤灰的级别≧ 2级

2.2土方开挖管理

在土方开挖之前应针对工程情况制定施工图纸,在开挖时要对不同位置标注,促使精准开挖工作。由于此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土钉墙防护坡,所以,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应重点采取大步和小步结合的方式进行,先进行小步开挖,逐渐向中心展开大步开挖,挖掘时应遵循先挖掘下方土,之后再挖预留土层,预留土层的深度不超过300mm。此外,还应做好土层的人工清理工作,整个挖掘过程应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保证工程质量。

2.3 灌注桩施工管理

工程采取钻孔灌注桩施工,主要使用水泥浆保护壁孔,使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开孔。挖土的深度要确保在0.9~1.2m之间,以插筋方式连接浇灌区域和混凝土护壁,到达标准深度时,再进行护壁中的混凝土浇筑。挖孔桩深度应在1.5~2.0m之间。当浅层土的承重性能不足时,用使用深基础技术,以坚实的岩层为特力层。使用沉管灌注桩技术时,可将灌注桩打入粗砂或黏土层中,此种施工技术,使用的设备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容易产生断桩、混凝土离析等现象,所以在钻孔施工时应用钢筋笼。在灌注桩主筋选择上,应确保其配筋率不低于0.4%,且钢筋笼过长时,在间隔2m的距离应设置一个劲箍筋,进行焊接加固。

2.4基坑施工管理

土钉墙的基坑支护是用天然土体在土钉的作用下,抵挡墙后土的压力,提高边坡的承载力以及土体的抗破坏性能,可有效防止边坡产生塌方的现象。由于土钉墙的相对位移对建筑产生的影响较低,同时钻孔简便,利于混凝土喷射设备的操作,因此利于施工。当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能够紧密配合,并形成流水线作业时,利于控制工程成本。

在施工之前,首先,应按照图纸的尺寸对基坑的上下口线做好测量,同时对木桩进行标记。当基坑开挖的面积较大时,如果地表产生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开挖每层基坑时,应将积水部位互相连接,并将积水抽出。施工期间,为增加灌浆之后钢筋和泥浆的紧固力,可在土钉钉进锚孔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其在灌浆过程中脱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灌浆的同时应将灌浆管向外拉动,若中途需要停止灌浆,则应不超过35min,并确保灌浆的密实度。施工完毕后,应做好基坑支护的监测工作。当支护位置有较明显的变化时,应进行基坑的回填边坡,以稳定其位移情况。在施工完毕的区域,进行分段监测,开始时保持 1~2d 对其监测一次,对于特殊易变形的结构,应重点增加监护时间和次数。

2.5脚手架材质选择和搭建管理

在工程施工时,应用手脚架进行辅助施工。在手脚架的材质选择上,应确保每根钢管的质量小于20kg,使用规格为50mm×5.0mm 的钢管,同时所有的材料应都应具备厂家的质检合格证书,特别是落地式的脚手架,其对材质的规格有更高的要求,应保证长为3.0m,宽为35cm,同时每间隔500mm使用标准的对拉螺杆把螺栓拧紧。在脚手架的周围做好排水,基础上部分的高度应高于基础≧45mm,纵向地杆和底座上皮距离不超过立杆的1500mm。当立杆的高度不一致时,应按纵向杆从高到低延伸和固定,当立杆的对接点不同步时,应保证纵向相邻水平杆接头节点的距离低于纵距的 1/3。此外,选择悬挑式的脚手架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并设置挡脚板,避免发生施工人员和材料的坠落现象。

2.6混凝土防水管理

此工程的地下室的建设需要达到 1~4 级的防水标准,因此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应保证水泥的强度压力超过20MPa,骨料中含泥量不高于 3%,块状物不超过1%。同时,为确保混凝土的防水性能,还应在其中控制硅粉、粉煤灰以及矿渣粉等含量,确保粉煤灰的等级超过2级,在做好试验之后,科学确定硅粉以及添加料的用量。此外,在实际的施工时,还可向其中加入防水剂和密实剂等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保证工程整体防水性能[2]。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提高工程效率,因此,工程建筑人员用充分根据从实际的施工情况,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重点技术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化瑞.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几点见解[J].居舍,2018(24):162.

[2]周守贵.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关键技术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25):104-105.

论文作者:贾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方面的技术管理论文_贾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