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每年出台一系列惠农利民的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剖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列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村;发展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武汉市启动“城管革命”三年行动,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先后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2015年,武汉举全市之力,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目前武汉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及问题
1.农村公共事业设施总体不足
近年来,武汉各市区政府花大力气重拳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生活垃圾少了,路变宽了,解决了“面子”问题,但由于资金原因,农村“里子”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老百姓的生活。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公共事业设施落后等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2.农村服务应急能力不足
农村服务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防灾抗灾、道路交通、互联网+应用等。
2.1防灾抗灾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有些村庄选址不当,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隐患;一些紧邻长江民堤的乡镇因村民安全意识淡薄,缺少专人维护,一旦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冲袭,后果不堪设想;
2.2道路交通 近几年,武汉全市上下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道路后期养护管理过程中,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没有得到长期保障,导致道路后期破损严重,即使有专人养护,也是季节性或突击性养护,难以长期为继;
2.3互联网+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日益边缘化。城乡沟通与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安全宣传与教育显得迫在眉睫。当前,武汉城区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比如快速便捷的移动支付。农村地处偏远,基础差,底子薄,成为互联网进军农村的拦路虎。
3.农民主体地位不强
2014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增加农民负担。”当前,一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往往忽略了农民的参与愿望,并未保障农民真实诉求,而农民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居住场所。
4.农村人才匮乏
当前,农村正处于精准扶贫的关键期,许多优秀的年轻人为维持生计,走出了农村,流向大城市。在此紧要关头,人才的缺失,往往比资金缺乏更加严重,资金扶贫仅仅能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贫困的面貌。从长远来看,农村地区急需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村干部,帮助和引导农户自力更生,自主发展,解决各种技术、生产方面的疑难困惑。
5.对农村发展研究不够
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农村发展占全社会的比重一直偏低。最近10年来,尽管一直强调要统筹城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但实际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究其原因,对农村发展研究不够:一是方式问题,中国真正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并不在城市,农村和城市作为两种居住形态,对农村发展研究方式不能简单套用城市的方式,更不能将农村脱离城市,必须深入到乡村一线,田间地头,调查访问;二是文化问题,中国农村从古自今,存在了两千多年,其中,重要因素源自农村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稳定的农村生产方式、农村居民点等农村特色基础上。发展农村,并不是消灭农村,将农村变成城市,而是应该保护农村,尊重和保留农村风貌、民俗。
三、对农村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
1.加强农村资金投入和监管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投入,保障专款专用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合理撬动市场这一特殊杠杆,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向农业农村倾斜,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
2.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地区人口,尤其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如何留住人,培养有技能的农民工,从政府层面上,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建立能辐射广大农村青年的各种技能学校,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有大量的技工学校、护工学校和大专学校。从社会层面上,应倡导营造“一技之长”的学习新风尚,不分学历高低,学校差好,重视技术人才,尊重技术人才,让有一技之长的人有用武之处。
3. 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管理机制。从政府层面,县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一线指导,现场办公,让村民自己说了算。从社会层面,全社会要积极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建言献策,成为农民当家作主的“好帮手”,并全程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议。
4.提升农村服务应急能力水平
一是开展农村地区自建房、民堤、河塘、枯井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进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实施,对农村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加大道路后期养护管理力度。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当地政府的管理维护责任,可以参考类似湖泊“河长制”的属地管理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实处。
三是全面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途径,提升农村互联网服务水平。
5.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展开,开展全面的、系统的乡村调查,制定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地广人多,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庄发展形态,对编制的要求和内容会各不相同,在编制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简单明了,让朴实的村民理解和领悟规划的内容。
四、结束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落脚点就是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幸福指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特约访谈:乡村规划与规划教育(一)[J].城市规划学刊.2013.1-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R].北京.2014
[3]中央一号文件[N].长江日报.2017-2-6(1)
论文作者:郑雄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农村论文; 互联网论文; 农民论文; 人居环境论文; 村民论文; 地区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