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李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李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荆州434000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相关原则与规律,适时调整教育的原则和机制,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重在把知识教育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客体因素,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灌输式教育法注重教育的绝对服从性和权威性,在课堂教育中强调服从教师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个人成绩,而学生失去对学习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传统“说教型”方法转变为“参与型”的教育模式,摒弃教师直线式知识灌输方式。 由于高校学生存在思想上的差异性,这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趋势必然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把实践行为融入教育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发展型人才。应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约束型”教育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型”教育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指明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并非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各个要素间并不是孤立的,汇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评价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各要素间共同产生创新的合力;同时,通过系统内外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最终获得发展的动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一)优化评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机制,是一种为优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实现功能最大化的创新机制,它是教育者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主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制能否得到最大效能发挥主要取决于内部要素的优化作用,消极的机制要素会阻碍创新机制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必须重视创新机制中各要素的发展状况,优化和调整内部各要素,促使创新机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不仅需要必要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维护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采取必要的媒介促使其得到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如通过评价工具和技术性手段的合理使用,可以促使其能在实效性范围内良性发展。 结合对定量评价法、定性评价法两种评价方法的词性涵义理解,定性评价是对事件结果和性质的判定,分析该事务的形成原因和组成成分;而定量评价是对事物蕴含数量的具体分析和探究。 由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创新系统中对事物的性质很难做全面性的定量分析,因此在创新思想政治方法机制过程中,应把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必须方法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新台阶。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学校互联网平台和心理咨询平台等形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课堂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环境和场所。

课堂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灌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跃教学气氛,加强教学课堂管理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增加针对性教学内容

理论课堂学习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内容。 而大学生理论课堂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刻性和可塑性。 理论知识学习是现当代大学生增强行动自觉的重要保证,它是解决学生困惑的重要过程,是探究问题根源的保证,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理论知识内容能反映现实生活实际,更贴近人文关怀主题,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发大学生思考问题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 教师在讲到相关案例事件时,可在陈述事件背景和经过的同时,组织大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外的延伸含义。

2. 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建设

邓小平曾说过:“学校是否能培养社会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是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和专业的教师队伍。 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源泉。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全面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由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共同完成的。 要逐步形成以“专职理论教师为主导,其余学科教师为辅”教学发展模式;其次,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使老师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与时代同步,反思教育理念和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领。

3.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能把课堂知识转变为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学有所想,学有所长”,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从大学生入学之日抓起,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运用创新型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大学生“被动式灌输学习”变为“主动引导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需要,这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向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 加强理论创新意识

理论要随社会变迁而不断优化,以推进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要围绕实效性,加强理论创新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围绕三种重要方法展开,即理论教育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新媒体等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 实践活动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方法;自我教育批评法,是大学生在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展开的自我评估、 自我教育的方法。

2. 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体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发展性和真实性,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交流式的互动学习平台,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互动型”的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情景化和生动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知识、培养兴趣,师生互动式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此,才能锻炼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把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对象,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样化渠道,拓宽大学生的眼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监督,并能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交流和互动,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33.

[2] 史向军,张琼.“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72-75.

[3] 尤春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才智,2012,(18):312-313.

论文作者:李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李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