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薛晓安

薛晓安湖南省岳阳市广济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 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药物疗效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X2=5.31,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治疗,还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室性

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所谓室性心动过速它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QRS 波组成的心动过速。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绞痛、晕厥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1]。因此,临床上对于室性心动过速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室性心动过速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3年4 月至2014 年4 月来我院诊治的80 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 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选患者排除甲亢、肺纤维化和肝功能不全,无电解质紊乱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等影响,实验组有40 例,其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56.5±0.8)岁,患者病程为(1-6)天,平均发病时间为(3.5±1.4)天;对照组有40 例,其中男24 例,女16 例,患者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患者病程为(1.2-6.5)天,平均发病时间为(4.2±3.1)天。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12 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并测量患者QT 间期,并进行心电图监测,遵循病因治疗的一般原则。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首剂量100mg利多卡因(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07)混合10%葡萄糖2~5min 内静脉推注,如无效10 分钟后可重复50~100mg,负剂量<300mg,有效后以1~4mg/min 静脉滴注维持24~48 小时[2]。实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首剂量150mg 胺碘酮(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21)混合10%葡萄糖,患者在10~20min 内静脉推注,之后以1mg/min 静脉滴注维持6 小时,然后0.5mg/min 静脉滴注维持24~48 小时。

1.3 疗效标准显效: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好转:转为窦性心动过速或一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复发。无效:持续室速并发休克或转为室颤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研究搜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6.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n(%)或x±s)表示,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1 例成功复律,1 例死亡,治疗成功率为95%,高于对照组(4 例成功复律,2 例死亡,治疗有效率为85%),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并且在心肌梗塞、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疾病中比较常见。而室性心动过速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离子通道病[3-5]。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效果不理想,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临床上室性心动过速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利多卡因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种药物属于Ⅰ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阻断心肌细胞快速钠通道,同时还能够降低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药物能够促进钾离子外流,且药物对心室肌作用和其他药物相比较强,药物并不会对心房肌等产生影响,是临床上窄谱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患者用药后药物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胺碘酮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药物疗效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胺碘酮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这种药物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有效的阻断钾通道、钠通道等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抑制窦房结等自律性,从而能够有效的延长APD(动作电位时间)及ERP(有效不应期),终止室速或者能够有效的预防室速。因此,临床上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抗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药物价格也比较廉价,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5 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10 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X2=5.31,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治疗,还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1]李益群;万永刚.静推利多卡因致心衰患者心源性休克1 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3272-3272[2]邵丽莉;韩文生;信栓力.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8.722-723[3]庞新权;牛文革;屈云兰.胺碘酮与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07.396-397[4]许惠菊.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9.1115-1116[5]闫明;陈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国基层医药.2008.2062-2063

论文作者:薛晓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薛晓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