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_张轶,

膝痹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_张轶,

张轶

(江苏省太湖疗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 要】膝痹为肢体痹之一, 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中医在治疗膝痹上方法多样 。 通过对中医治疗膝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膝痹 外治法 内治法 其他疗法

膝痹在西医学中被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是一 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的以骨质增生为主的关节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膝关节疼痛及压痛 、关节僵硬 、关节肿大 、骨摩擦音、 关节无力 、活动障碍。膝痹一词源于《内经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 ,骨髓酸痛 ,名日骨痹 ”。 祖国医学认为膝痹的发病基础为肝肾亏虚 ,发病诱因为风寒湿邪侵袭或者跌扑扭伤 。阳虚寒凝型是膝痹的主要中医证型之一 。膝痹是痹证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素问·痹论 》 有言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 ,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临床学者认为 ,膝痹的发病机理主要与风、寒、湿三气致经络痹阻有关。而其中的证型阳虚寒凝型是风寒湿邪侵犯而成 。目前,中医药内、法在治疗痹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广泛应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1 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膝痹中的应用

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痹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 验,即以“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外治之理,即内治 之理 ” 为理论基础的治则在临床广泛应用 。艾条中的艾草属中药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成份包 括盐酸青藤碱 ,辅料为依地酸二钠 、亚硫酸氢钠和注射用水 ,也含有一定成分的中药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之功效 。艾条灸则是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 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消肿散结 ,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 健 、治病强身的目的。血 海穴属足太阴脾经 ,是生血和活血化瘀之要穴;膝眼属经外奇穴,主治膝髌肿痛 。[1]《玉龙歌》:“髋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 ,功 效须臾病不生。” 因此 ,艾条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灸血海及内外膝眼,能温通经络, 调和气血 ,疏通闭阻之经气;从而起到宣痹通经止痛、散寒祛湿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 示,使用艾条灸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膝痹患者,疗效显著。[1]通过正确使用艾条灸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这一中医疗法治疗膝痹,可以较好地促进膝痹患者膝关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阳虚寒凝膝痹患者四肢冷感重着的症状 ,促使关节腔内积液的吸收 ,使循环代谢 物和病理产物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防止局部组织的粘连 ; 同时,加强了组织营养,使 得膝关节韧带弹性和关节活动功能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 ,从 而改善了阳虚寒凝膝痹患者屈伸不 利的现象,使患者的关节灵活度增 加 ,从而可以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 ,并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 度,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该法对膝痹患者无损害 ,不会给患者增加疾病以外的痛苦, 治疗所需时间较短 ,疗效快 ,是值得推荐实行的中医外治方法。

2 中医内治法在治疗膝痹中的应用

2.1 独活寄生汤能补肝肾,益气血,为治疗痹证的良方。此方乃唐代医家孙思邈所创,首载于《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凝滞之痹证。目前治疗骨科疾病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甚佳。方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祛风湿、止痹痛;肉桂散寒止痛,温通血脉,可起宣痹止痛的作用,意在祛邪。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兼能祛风湿;人参、茯苓、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川芎即八珍汤去白术,有补益气血的作用,意在扶正。且当归、芍药、川芎又能活血祛风而止痹痛,全方祛邪与扶正并用,标本兼治,可使气血充足而风湿除,肝肾强壮而痹痛愈。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内服,使药力直达病所,改善了膝关节血液循环,活血通络,加速新陈代谢,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于从血液循环中排除,减轻了局部的炎性渗出、水肿等。[2]诸药协力,辨证施治,灵活变通,对症用药,以达标本同治之目的,方药恰对病机,从而达到舒筋、活血、止痛的目的,内外兼治,相辅相成。

2. 2寒热错杂属于痹证当中的多发证型,在治疗痹证中一定要辨清寒热的轻重、兼风兼湿兼痰兼瘀的不同及有无阴阳之虚等,然后再对症治疗。痹证日久不愈,肝肾气血亏虚,应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药物治疗。寒热错杂痹证临床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清热不伤阳,温阳不助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温阳散寒、祛风除湿药物中适当配伍清热寒凉药物,不但可以起到已热清热的作用,还可起到防治诸邪蕴结化热的作用。[3]此方中桂枝、麻黄、防风行阳温散寒湿;芍药、知母养阴清热,白术、附子助阳除湿止痛;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共奏通阳行痹,祛风除湿,和营止痛之效。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曰:桂枝行阳,母、芍养阴,方中药品颇多,独掣此三味以名方者,以此证明阴阳俱痹也。又云: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肝肾已痹,故桂、芍、知、附,寒热辛苦并用而各当也。此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在中医治疗痹证中被广泛运用,其祛风除湿而不伤正气,温阳宣痹而不伤阴津,养阴清热而不碍阳气,是治疗寒热错杂痹证之经典方。现代治疗痹证的相关学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大多把寒热并用法当作关键的配伍形式进行应用。因此,应不断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核心,研究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充分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这点对于痹证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中医其他疗法在治疗膝痹中的应用

3.1中药塌渍方法。 中药散剂组成 :马钱子100 g、乳香25 g、没药 25 g、独活 30 g、威灵仙 30 g 等。 将以上主药加工成极细粉末放人治疗碗内,将生姜250 g 用料理机打成姜泥放人治疗碗 内与上述 药粉混均 ,搅拌 成泥状装 人20 ×22 em 的纱布袋内,平摊均匀后敷在患膝上 (膝关节处有炎症、感染 、皮肤病及开放伤口者禁用) 。

3.2 T DP 照射 ,采用萄公牌 CQ G 29A 立式 TDP 治疗仪对患膝进行照射 ,高度 25 —35 cm以照射部位感觉舒适为度。 先预热 10 r a in ,照射 1 h ,照射过程中观察患者反映,如有不适给予对症处理 ,以上治疗每 日2次 ,7 d为 1 个疗程 ,连续观察 2 个疗程。 治疗期间注意皮肤护理 ,防止皮肤过 敏 、红肿 、破损 、烫伤等 。寒湿痹 阻型膝痹病以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关节屈伸不利 、阴雨天加重为 主症 ,治 则宜散寒 除湿 、通络镇痛。[4]

中药散方中马钱子、乳香、没药、威灵仙等具有温经散寒、除湿镇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祛风除湿药具有明显的抗感染、镇痛作用 。 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 配合理疗TD P 照射的深部穿透力并保持局部药物温度,起到了双重治疗效果。 中药塌渍配合 TD P 照射理疗 ,简单易行 ,无痛苦 ,无副反应 ,并发症少 ,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4] 运用 中医药特色优势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方法简单 ,能有效控制膝痹病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伤,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症状,提高膝痹病的治愈率,并且可以避免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膝痹 ,病位在膝部,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其病因较多,但总不外“虚邪瘀 ”三个方面。 常因感受外邪及劳损外伤而诱发。 基本病机为外邪痹阻 ,痰瘀阻滞, 筋骨失养 。病性分虚实 ,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实为外邪和痰瘀。 本病易反复发作。膝痹治疗 , 须分清虚实 , 辨证论治 。实证以祛邪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虚证以滋补肝 肾、益气养血为主。 本病的治疗须汤药配合针灸 、穴位注射、理疗及功能锻炼等。对于伴发经筋痹者,可配合小针刀、 针灸、 埋针等局部治疗。此外 ,对于膝部的护理也应重视 。若治疗及时,积极配合 , 则预后较好 ;若配合不当 ,病情迁延 ,出现关节损害 ,功能障碍 ,则预后较差。因此 , 本病应早期积极正确治疗 。膝痹作为常见风湿病之一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 ,且往往与其他疾病风湿病与关节炎并存 ,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本文通过对膝痹文献的梳理 ,对膝痹的治疗认识更加全面 ,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参 考 文 献

1 吴志敏, 宋鹏进 , 李军 , 等.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膝关 节骨性关节 炎 的临 床 观 察[J].湖 北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2014,2(16):95-97.

2 居舒.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32卷第10期,2016,10(32):88-89.

3 甘 琳.寒热并用法治疗寒热错杂痹证之刍议[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9-10.

4 卞 超.中药塌渍配合 TD P 照射在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7(22):14-15.

论文作者:张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膝痹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_张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